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ppt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放疗科 焦品莲,什么是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态的可靠指标,T 36.3-37.2 P 60-100次/minR 16-20次/min BP 90-140/60-90mmHg,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体温的评估与护理,学 习 内 容,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体温的测量,直肠的温度是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糖、脂肪、蛋白质,氧气,氧化,二氧化碳、水、含氮化合物,能量,50%化学能,50%热能,ATP,能量,利用,肌肉收缩神经兴奋消化吸收腺体分泌合成生长其他,维持体温,调节机制是什么?是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调节中枢在哪里?感受器是什么?分布于哪里?,体温相对恒定是什么结果,这种动态平衡是怎样实现的,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的调节,调节体温的主要的中枢在哪里?,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类分别是什么?,1)分布: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2)种类:温度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下丘脑,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交感神经兴奋,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增加,炎热,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的调节,昼夜年龄:儿童?青壮年?老年?性别:女男运动:其他:饮食、情绪、药物、环境。,三、体温的生理变化,清晨2时-6时体温最低、午后1时-6时最高,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1. 定义,要素一:病因,要素二:作用部位,要素三:作用结果,(一)体温过高的评估, 体温过高的评估,1. 定义,2. 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例,低热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37.338.0 38.139.0 39.141.0 41.0以上,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体温上升期,特 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上升形式:有骤升和渐升两种形式临床表现:疲乏、皮肤苍白无汗畏寒, 体温过高的评估,3. 发热过程,特 点: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临床表现:面色潮红、灼热 呼吸和心率加快 头痛头晕甚至惊厥昏迷, 体温过高的评估,3. 发热过程,高热持续期,体温上升期, 体温过高的评估,3. 发热过程,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稽留热,4. 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体温过高的评估,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4. 热型,驰张热,稽留热, 体温过高的评估,常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间歇热,4. 热型,驰张热,稽留热, 体温过高的评估,常见于:疟疾,不规则热,间歇热,4. 热型,驰张热,稽留热, 体温过高的评估,常见于:流行性感冒 癌性发热,想一想,女,35岁,以持续高热1周为主诉入院,体温在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10以内, 脉搏108次/分,呼吸24次/分,意识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燥,食欲不振,请说说你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请问:1.该患者发热呈何热型? 2.入院时的发热程度? 3.请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测量体温:高热者:4h一次;38.5(口温)以下时4次/d;降至正常3d后,2次/d伴随症状发热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饮水饮食量,尿量等,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病人的护理,(2)降温处理 物理降温 局部和全身冷疗 药物降温(3)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补充水分25003000ml/d,(4)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休息口腔护理皮肤护理(5)加强心理护理,发热病人的护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体温不升:体温在35以下,体温过低的评估,1.定义,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疾病或创伤低温环境低温麻醉和药物中毒,2.临床表现,皮肤:白、紫、凉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意识改变甚至昏迷,加盖衣被等给予热饮提高室温暖箱,体温过低的护理,1.密切观察 测T:q1h2.保暖措施3.配合抢救4.心理护理,(一)体温计的种类玻璃汞柱体温计:口表、肛表、腋表2. 电子体温计 3. 可弃式体温计,体温的测量,测量体温的方法,1.操作前的准备评估患者并解释患者的准备体位、情绪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应休 息30min后再测量护士准备用物准备,口腔测温法要点部位:舌系带两侧的舌下热袋 时间:35min,腋下测温法要点部位:腋窝深处 时间:10min,直肠测温法要点部位:肛门内34cm ;时间:3min,2、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检查、清点体温计,正确甩表;切忌放入热水。口温测量禁忌症。注意:进食吸烟后隔30分钟测量。腋温测量禁忌症。注意:擦干汗液,夹紧。直肠测温禁忌症。注意:坐浴等待30min后测量。,注意事项,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体温计的消毒及检查,1.消毒 浸泡于消毒液内,5min后取出冲洗离心机甩下水银(35以下)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内30min取出,冷开水冲洗消毒纱布擦干,存放在清洁盒内备用,体温计的消毒及检查,2.检查检查目的: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水银柱甩至35以下;在40以下的水中测试3min后取出检视;误差在0.2以上不能使用。,二、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怎样形成的? 评估脉搏应该评估哪些方面? 下列病人的脉搏有什么特点? 高热、甲亢、心房纤颤、大出血休克、 心包积液、,学习内容,心脏收缩,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一)脉搏(pulse)的产生,心室射血,主动脉压力升高,管壁扩张,心脏舒张,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动脉管壁随着心脏的舒缩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搏动形成动脉脉搏,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速率(pulse rate):60100次/min;脉率与呼吸的比例是4:1 脉律(pulse rhythm):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强度(pulse force):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的情况(condition of arterial wall ):光滑、柔软,有一定的弹性,(二)正常脉搏的特征,影响因素?,(一) 脉率异常,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速脉(tachycardia):成人:P 100次/min 见于高热、甲亢、心衰、休克、贫血等 缓 脉(bradycardia):成人:P 60次/min 见于房室传导阻滞、药物,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 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亦称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异常脉搏的评估与护理,(二)节律异常,洪脉(full pulse):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丝脉(thready pulse):休克、全身衰竭 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脉压增大 交替脉(alternating pulse):器质性心脏病 奇脉(paradoxical pulse):心包填塞,二、异常脉搏的评估与护理,(三)强度异常,早期硬化仅可触知动脉壁弹性消失,呈条索状;严重时动脉壁不仅硬,且有迂曲和呈结节状。,(四)动脉壁的异常,二、异常脉搏的评估与护理,(五)异常脉搏的护理要点,休息与活动加强观察准备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二、异常脉搏的评估与护理,三、脉搏的测量,(一)部位,(二)测量步骤,核对、解释体位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按于桡动脉计数记录,脉搏短绌者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或“停”口令,计时min。,脉搏短绌测一分钟,(三)注意要点,诊脉前病人安静,体位舒适。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病人脉搏混淆。为偏瘫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三、血压的评估与护理,血压(blood pressure BP)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指动脉血压。,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Systolic pressure,SBpDiastolic pressure,DBpPulse pressure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一)影响血压的因素,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二)正常血压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 90140mmHg(12.018.6kPa)舒张压 6090mmHg(8.012.0kPa)脉压 3040mmHg(4.05.3kPa)(换算公式:1kPa=7.5mmHg 1mmHg=0.133kPa),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成人收缩压 140mmHg (18.6 Kpa)和(或)舒张压 90mmHg (12 Kpa)为高血压。 (1999,WHO/ISH),高血压(hypertension),二、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血压水平的分类,分 级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正常血压 130 85高血压 140 90 I级高血压(轻度) 140 159 90 99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二)低血压(hypotension),血压低于9060mmHg,有明显的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如脉搏细速、心悸、头晕等称为低血压。 原因:常见于休克、大出血等患者,二、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控制体重:体重下降5-10Kg,收缩压下降5-20mmHg2. 合理膳食:限钠、低脂、高维生素、富含纤维、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补充钾和钙3. 戒烟限酒4. 控制情绪5. 坚持运动:快速步行6. 加强监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合理用药,(三)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三、血压的测量,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将溶有抗凝药的长导管经皮插入动脉内,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显示实时的血压数据,可连续检测动脉血压的变化,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临床仅限于急危重患者、特大手术及严重休克患者的血压监测。,(一)血压计种类,三、血压的测量,水银式血压计表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二)测量血压的准备,评估病人情况及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用物准备 病人准备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光线充足,三、血压的测量,(三)测量方法,三、血压的测量,体位:所测部位的手臂位置(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坐位:平第四肋 卧位:平腋中线,(三)测量方法,三、血压的测量,腘动脉体位:卷裤;仰卧、俯卧、侧卧舒适袖带缠于大腿下部,其下缘距腘窝35cm,听诊器置于腘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其余同肱动脉测量法,(三)测量方法,1. 血压计的准确性:定期检查及校对血压计。2. 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3. 正确选择测量肢体:偏瘫、一侧肢体外伤或手术的病人测血压应选择健侧肢体。4. 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时,应重复测量,必要时,双侧对照,(四)注意事项,三、血压的测量,(五)影响读数的因素,袖带过窄 偏高,袖带过宽 偏低,被测肢体位置过高 偏低,被测肢体位置过低 偏高,袖带过松 偏高,袖带过紧 偏低,运动、抽烟等后立即测量 偏高,三、血压的测量,四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一)呼吸过程,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二)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质2. 呼吸的化学性调节3.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三)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1. 呼吸正常值 1620次/分 2. 生理变化,年龄 新生儿3040次/min 性别 女高于男 血压 大幅度变动时可反射性地影响呼吸 体温 其他:情绪变化、运动、气压等,频率异常 深浅度异常 节律异常 声音异常 形态异常 呼吸困难,二、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一)异常呼吸的评估,24次/分,10次/分,浅慢深快浅慢呼吸暂停,呼吸与呼吸暂停交替,频率,深度,节律,(一)异常呼吸的评估,蝉鸣样呼吸鼾声呼吸,二、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声音异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形态异常,(一)异常呼吸的评估,呼吸困难(dyspnea),定义: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及呼吸肌加强收缩的表现。原因:气道阻塞、肺扩张受限、肺实变或肺不张、心力衰竭等类型: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二)异常呼吸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 调节室内温湿度 保持空气新鲜,禁止吸烟 调整体位 根据病情安置合适的体位,以缓解呼吸困难,保证患者休息,减少耗氧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 药物及吸氧 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或使用人工呼吸机,以改善呼吸困难,用物准备 病人准备步骤:观察呼吸频率、深度、节律、音响、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计数 正常呼吸测30s,乘以2;异常呼吸病人或婴儿应测min危重病人呼吸微弱,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记录,三、呼吸测量,1. 深呼吸2. 腹式呼吸3. 缩唇呼吸,四、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一)呼吸训练的技术(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三)氧气疗法,1. 有效咳嗽2. 叩击 3. 体位引流4. 吸痰法,1. 深呼吸(deep breathing)2. 腹式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 exercise) 3. 缩唇呼吸(pursed-lipped breathing),四、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一)呼吸训练的技术,1. 深呼吸(deep breathing),通常用于克服肺通气不足指导患者用鼻缓慢深吸气,然后用嘴慢慢呼气训练的时间根据患者呼吸功能和一般情况而定,一般每次训练4次,每次510min,2. 腹式呼吸,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以减轻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训练时取放松体位,将手放于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腹部尽可能扩张,然后收紧腹部肌肉,通过缩唇呼出气体。反复训练1min,休息2min,每天数次。,3. 缩唇呼吸,可训练呼吸肌,延长呼气时间,增加呼气时气道压力,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以利肺泡气体排出,减少残余气量。用鼻吸气,然后收紧腹肌,缓慢、均匀地通过缩窄的唇呼气,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口哨状。,1. 有效咳嗽2. 叩击(percussion) 3. 体位引流(postural)4. 吸痰法(aspiration of sputum),四、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1. 有效咳嗽,不能有效咳嗽原因:呼吸道疾病、呼吸短促、害怕疼痛、药物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方法不正确指导要点:坐位或半卧位,屈膝前倾,深吸气后屏气,腹肌用力作爆破性咳嗽;伤口按压,2. 叩击(percussion),方法:手握成空杯状,由下往上、有外往内叩击胸背部时间:餐后2小时或餐前30分钟进行,15-20分钟/次,每天2-3次叩击同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咳痰,定义:用手叩击胸背部使呼吸道分泌物松脱而易于排出体外的技术适应症: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3.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定义:置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的方法。适用: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禁忌:高血压、心衰、衰弱、牵引、极度疼痛、意识不清者等。,每日24次,1530min/次,之后漱口,记录引流痰量及性状,4.吸痰法(aspiration of sputum),定义: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者。,4.吸痰法,中心负压吸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步骤:核对、解释检查、调负压(小儿300mmHg,成人300-400mmHg)吸痰观察记录整理消毒。,吸痰前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插管时不可使用负压。吸痰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蒸汽吸入、雾化吸入每次吸痰时间15秒,以免造成缺氧采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的手法。先吸口咽部,再吸气管内分泌物。,注意事项(1),若鼻腔口腔和气管切开需要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鼻腔或口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盘内用物应更换消毒1-2次/d,每根吸痰管只用1次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超过2/3,注意事项(2),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三)氧气疗法(oxygen therapy),氧疗对低张性缺氧患者疗效最好,能迅速提高PaO2 、SaO2和CaO2。氧疗对心功能不全、休克、严重贫血、CO中毒等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1. 缺氧分类和氧疗的适应症,适应症,1.肺活量减少,因呼吸系统疾患而影响肺活量2.心肺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4.昏迷患者5.其他:某些外科手术前后、大出血休克、分娩时产程过长或胎儿心音不良等。,2. 缺氧程度判断,根据缺氧症状和血气分析判断缺氧程度,3.吸氧装置,中心供氧装置,氧气筒供氧,氧气筒内的氧气供应时间:可供应时间= 压力表压力-5(kg/cm2)氧气筒容积(L) 1kg/cm2 氧流量(L/min)60 min,4、方法,鼻导管法、鼻塞法面罩法、头罩法氧气枕法氧帐法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内给氧机械通气高压氧舱,氧气头罩法,将病人头部置于头罩里,罩面上有多个孔,可以保持罩内一定的氧浓度、温度和湿度。头罩与颈部之间要保持适当的空隙,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及重复吸入。此法主要用于小儿。,氧气枕法,枕的一角有一橡胶管,上有调节器可调节氧流量,氧气枕充入氧气,接上湿化瓶即可使用,此法可用于家庭氧疗、危重病人的抢救或转运途中,以枕代替氧气装置。,实施:1.装表法:吹尘装表接湿化瓶接橡胶管检查是否漏气关小开关2.给氧操作:核对解释备胶布清洁鼻腔连接鼻导管调节流量湿润并检查测量插管长度插管、固定记录观察交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3.停氧操作:核对解释先拔出鼻导管关流量开关关总开关放出余气后关流量开关记录安置病人整理用物,鼻导管给氧法(氧气筒法),5. 氧疗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供氧应先调节流量,再连接鼻导管;停氧时先拔出鼻导管再关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分离鼻导管。常用湿化液为蒸馏水,急性肺水肿时用2030%的乙醇。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降至5kg/cm2时,不可再用。对未用和已用完的氧气筒应分别注明“空”或“满”的标志。用氧过程中加强观察。,6.氧疗的监护,(1)缺氧症状:意识、心率、呼吸、血压、皮肤等(2)实验室检查指标:PaO2(正常值95100mmHg)、PaCO2(正常值3545mmHg)、SaO2(正常值98) 等(2)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3)氧疗的副作用: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h,可能出现氧疗副作用。,1、氧中毒: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预防:(1)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当浓度超过60%,吸氧必须间断,最长不超过48h (2)血气分析2、肺不张预防:烦躁、呼吸及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呼吸困难、发绀、昏迷预防:控制吸氧浓度,鼓励多翻身、更换体位,促进排痰,6、氧疗的副作用,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预防:加强吸入气体中的湿化,定期做雾化吸入 4、呼吸抑制 预防:型呼衰患者(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给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 5、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症状:不可逆转的失明预防:控制暖箱中的氧浓度低于40%,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