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一、测量仪器,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水准仪按其精度可分为DS05、DS1、DS2、DS3和DS10等五个等级。建筑工程测量广泛使用DS3级水准仪。,水准仪,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并能照准水准尺进行读数。水准仪构成主要有望远镜、水准器及基座三部分。,水准尺,水准尺是水准测量时使用的标尺。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水准测量的精度。水准尺一般分为塔尺和板尺。塔尺是可以伸缩的,一般塔尺长度为3米(三节)、5米(五节);板尺一般为2米。,尺垫,尺垫是在转点放置水准尺用的,它用生铁铸成,一般为三角形,中央有一突起的半球体,下方有三个支脚。用时将支脚牢固地插入土中,以防下沉,上方突起的半球形顶点作为竖立水准尺和标志转点之用。,二、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水准仪使用步骤,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一、安置水准仪 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检查脚架腿是否安置稳固,脚架伸缩螺旋是否拧紧,然后打开仪器箱取出水准仪,置于三脚架头上用连接螺旋将仪器牢固地固连在三脚架头上。,脚架长度不宜超过自己的鼻尖,水准仪使用步骤,二、粗略整平 粗平是借助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大致铅垂,从而视准轴粗略水平。,安装前注意将水准仪照准部的三个角螺旋大致旋转在中间)。圆水准泡所在的方向说明那个方向高,这时只要将其中的一支脚架拿着(另外两支不动)前后左右移动,直至圆水准泡基本居中或者在圆水准泡刻画线的圆圈内。,水准仪使用步骤,精确调平 把三个脚螺旋命名为1、2、3,将望远镜转至与1-2连线垂直的角度上,首先调节1、2两个螺旋,使气泡在1、2连线方向上居中(图a),再调节3螺旋,使气泡在该方向居中即可(图b)。,在整平的过程中,气泡的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致。,水准仪使用步骤,三、瞄准水准尺 首先进行目镜对光,即把望远镜对着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筒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然后从望远镜中观察;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目标清晰,再转动微动螺旋,使竖丝对准水准尺。 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由于视差的存在会影响到读数的正确性,必须加以消除。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此时,从目镜端见到十字丝与目标的像都十分清晰。,精平和读数虽是两项不同的操作步骤,但在水准测量的实施过程中,却把两项操作视为一个整体;即精平后再读数,读数后还要检查管水准气泡是否完全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准确的读数。,四、精平与读数 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即表示水准仪的视准轴已精确水平。这时,即可用十字丝的中丝在尺上读数。精平后,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从小数向大数读,读四位。 米、分米看尺面上的注记,厘米数尺 面上的格数,毫米估读。,水准仪使用步骤,(读数为1373mm),水准测量施测,水准路线布置 1.闭合水准路线 2.附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 4.结点水准网 观测与记录 采用连续水准路线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大小取决于通视条件、读数清晰度以及保证视线在尺子读数范围内,一般为50-100米。注意:待测点一定要立尺观测。对每一测站分别记录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 (记录见下页),水准测量施测,观测记录,测量结果检核,计算校核 检查计算结果有无错误,高差计算结果,采用公式是否正确;测站校核 对每一站的观测和记录都及时的在现场进行校核。校核方法有:变动仪器高方法、双仪器法等;路线校核 根据计算的闭合差,与规定的允许误差进行比较判断观测精度是否合格。,GBT_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的高程计算,1.高差闭合差计算 计算闭合差及闭合差允许值,写在“路线校核”栏内;2.高差闭合差分配和高程计算 当道线闭合差满足技术要求时,可进行闭合差分配。分配的原则:改正数V和测站数n(或线路长度L)成正比,与闭合差反号,即 各点高程值,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