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漆器文化ppt课件.ppt
扬州漆器文化,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 兴旺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历史发展 实地考察,先秦两汉唐代宋元明清近现代,韩非子十过载,虞舜以木作食器,“流漆墨其上”。,扬州漆器为中国传统的特种工艺品,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就已开始出现,从出土实物以及史书记载可以看出,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战国时期扬州的漆器。,1967年,扬州邗江西湖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现陈列于扬州博物馆),直径40公分,以木制卷胚作内胎,髹朱红漆,用黑漆彩绘云水飞禽纹样,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很能体现当时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从扬州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残片,起器物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中有碗、盘、壶、勺、案、几、箱、尺、梳,以及有琴、俑、砚、盒、弓背、剑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还有漆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具,如此也证实了汉代时扬州漆器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扬州近郊近百座汉墓中,包括广陵王刘胥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近万件漆器。其中最有价值的当推三足奁、七子盒和面罩三件作品。,三足奁高约24厘米,口径24厘米,上端和下端为菱形几何图案,彩绘工艺非常工整,色彩晶莹光洁。,中部为彩绘的主体,饰以云水图,画面简洁有力。中间使用复线,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生动宜人的图案。三足奁摆布疏密得宜,顶端使用银箔贴成柿蒂,足部均绘兽面纹,装饰趣味很浓。,漆面罩长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是作为陪葬用品,罩在死者头部以护安全的。画面以十分流畅的云纹为主体,云纹中鸟兽活跃其间。该作品采用彩绘和金银平脱相结合的装饰工艺,比较独特。,七子盒(又叫七子奁)为汉代妇女盛梳妆用品的用具。一个大盒(称作母盒),七个小盒(称作子盒),但盒型不一:有方型、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等,放在方盒中大小合契,尺寸非常准确。,回,唐代扬州漆器是贡品和出口的抢手货,从唐代开始,扬州漆器从实用转为欣赏。,据新唐书地理志列出的扬州24种贡品中,就有漆器在内。杨贵妃所使用“奇器异服”中也包括漆器。据考证,高骈在人江淮盐铁使时,从扬州搜罗珍品进奉朝廷,一次就向长安运送1.5万件扬州漆器。,1980年回国巡“鉴真大师宝像”就是唐代漆器工艺中的夹紵胎塑像,相传是鉴真圆寂以后,弟子思托就鉴真结跏趺坐的原状而塑造的。,漆胎厚处约五六层,薄处仅三四层,彩漆绘制,手法简练。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该像高84厘米,因以真人为模型制作,所以造型与真人非常相似,线条也非常简练。,白居易的素瓶谣诗中写道“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布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镶玲珑。”,唐代扬州漆器中出现了“剔红”雕漆和金银平脱漆器、 螺甸镶嵌漆器新品种, 并开发出在铜镜漆地上用螺甸镶嵌的工艺。,剔红海兽图圆盒扬州漆器工艺(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涂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扬州螺钿漆器(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随着扬州铜镜制作工艺的发展,在镜背的漆地上运用螺钿镶嵌也很时兴。,回,宋代江都县志记:“宋开宝乙亥至宣和辛丑,先后一百四十七年,贮弓提直,宛然如新,而胶漆不脱,可谓异矣,此良弓也。”已知有关扬州宋漆的记载,仅此而已。,20世纪50年代以来,淮安、常州、无锡、宜兴、上海、江阴、沙州、杭州出土宋代不少漆器,不少标明温州、杭州商铺名号。宋漆的出土集中在长江下游一带。长江下游髹漆业的兴起,对经济复苏后的扬州重新振起漆工艺,不无影响和刺激。,元代出现了“软螺钿”这一新的工艺品种,选用的螺钿片逐渐向薄而透明的方向发展,如黄大成髹饰录中有所谓“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软螺钿的出现,使得漆器的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扬州软螺钿工艺的出现,代表着镶嵌技艺的极大提高,同时也为明代精湛的点螺漆器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回,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漆器作坊近四十家。用漆器命名的街巷即有“漆货巷”、“罗甸(螺钿)巷”、“大描金巷”、“小描金巷”等十余条。从原料销售、生产制作到整套经营,形成一条以漆器为产业的街坊。两淮盐政还设有专门的漆作,大量承制宫廷各种器皿、家具和建筑装修工程。,明清两代,扬州漆器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种繁多,规模庞大。,点螺漆器亦于此时乘势兴起。万历年间扬州著名漆艺大师江千里(字秋水),以制作点螺漆器著称于世。江千里毕生辛劳,留下数千件漆器作品(包括平磨螺钿和点螺),现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博物馆均珍藏着他的许多作品。,明代扬州著名的漆器工艺品种有: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等。八宝灰、波罗漆、刻漆、堆漆、戗金等工艺技法亦有所兴起。自宋宣和后失传的漆砂砚则得到了恢复,品种堪称丰富多彩。,起于明而盛于清的扬州骨石镶嵌和百宝镶嵌漆器,为明末扬州著名漆艺大师周翥所创。春草堂集中说“(扬州)又有周翥,以漆制屏柜,几案、纯用八(百)宝镶嵌、人物、花鸟颇有精致”。清人钱咏履园丛话一书记载:“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始创此法,故名周制”。,相传周翥巧妙利用珍珠、珊瑚、玉石、水晶、玛瑙等名贵材料的质感和颜色,组合成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装饰图案,然后镶嵌在漆器或者木器上,人们为它取名百宝嵌。由于当时周筑被奸臣严嵩所控制,所以制作出来的百宝嵌也仅供权贵们享用。直到严嵩败落后,百宝嵌工艺才开始传入民间。,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有王国琛、卢映之,其后又有卢葵生等名家辈出,百宝嵌工艺盛极一时。,明末清初,黄花梨嵌百宝花鸟纹,卢映之、王国琛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雕漆和百宝镶嵌工艺相结合,创制了“雕漆嵌玉”这一扬州独有的地方工艺品种,也是漆器制作工艺中比较高档的工艺品种。,清代扬州漆器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漆艺装饰较明代呈现更为丰富的面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漆艺名师,如卢映之、王国琛、卢葵生、夏漆工等人,为扬州漆器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清代的雕漆嵌玉,扬州名贵漆器品种之一。它综合了雕漆与百宝镶嵌两大工艺,清 初已形成。中国玉器全集选载的故宫藏品,乾隆朝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荷花 屏风宝座即为扬州所制。雕漆嵌玉品种以屏风为主,有地屏、挂屏、台屏、荷花 缸、花瓶、杂件等。,雕漆嵌玉花瓶,雕漆嵌玉硕果累累,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其内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名贵木材。,清 黄花梨百宝嵌笔筒,回,新中国建立以来,扬州的老中青三代漆器艺人继承传统技艺并有创新发展。,鸦片战争以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螺钿硬嵌等名贵漆器相继失传。,今天的扬州漆器分为雕漆嵌玉、平磨螺细、骨石镶嵌、点螺、刻漆、彩绘钩刀、漆砂砚7个类别。产品有屏风、地屏、挂屏、台屏、衣柜、酒柜、电视柜,及各式桌、椅、几、凳、瓶、盘、筒、盒等家具和陈设用品300多种。,回,现代扬州漆器,细节,一、装饰图案与装饰形式陈旧,考察结论,目前扬州漆器存在的问题,现代中国漆器的装饰大多仍是沿袭传统,尤其是以明清风格为主,其工艺充满着堆、砌、繁缛又复杂,与人们的现代审美趣味产生了日渐明显的矛盾。这些漆器中,我们首先赞叹的是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让人难以想象的劳动强度,而并非其作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品的艺术成就。,以扬州漆器厂近些年来生产的漆器种类来看,几乎完全是明清漆器的翻版复制,器物上的图案花纹要么是司空见怪的龙、凤,要么是民间的吉祥图案、神话传说。这样的漆器很难和现代居室的装饰相融合。所以,如今的人们总是觉得漆器是一个很陈旧的东西,既土又俗,无人问津。,漆器,顾名思义是漆的器物。是器即为家用;不 能实用,何以为器?中国漆器衰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漆器脱离实用,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关注现代中国漆器,不难发现其器型非常有限,无非屏、瓶、砚之类。而且连形状都没有任何改变。在这几种器型中,除了砚台还有些使用价值以外,另外两种都是装饰物,更何况现代人除了练书法的还有几个人会需要砚台呢?产品脱离的实用就会曲高和寡,淡出社会,所以也难怪如今的漆器产品会受到冷落了。,二、漆器产品的实用性差,三、缺乏漆器设计的专业人才,漆器专业设计人才的缺乏、没有形成完善的漆器工艺师的培养系统,是我国现代漆器业发展受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中国漆器厂里培养出的漆艺师大多只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创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手工艺人只能是所谓的工匠,他们只能漆器制作,基本上没有设计创新能力。仅仅是前人的机械重复,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培养出下一代。这使得我国的漆器发展只能停留在工艺阶段。虽然现代的美术院校也有开设漆艺专业的,但是他们的培养方向大多偏向纯艺术、纯装饰,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走到民间的漆器厂里,对传统漆器进行现代化改造。,四、缺少肥沃的漆器文化土壤,在我国的漆器发展史上,汉唐时代漆器的应用及工艺发展到最高峰,但北宋以后瓷器大行其道,漆器的运用大不如以前,几乎所有的食器都改为瓷器,即使文玩摆设也以瓷器为先。现代中国社会中,人们对漆器更是知之甚少,战国秦汉漆器研究一书的作者胡玉康先生曾做过一次调查,询问了10位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竟有9人不知漆器为何物,1人答是家具。这能怨谁呢?平时能接触到漆器的机会就很少。有关漆器的宣传介绍又不足。中小学的教科书也从未将漆器知识编入课本。,五、缺乏全面的市场定位,据调查,中国现代漆器产品多为传统手工制作,一刀一刻,一笔一画,生产效率低。因而这些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销售的价格也十分可观,只一方砚台的售价就要20004000圆左右,这就难怪漆器产品不能进入寻常中国家庭了,所以它们的销售长期以来以外销为主。,六、技艺上缺乏创新,中国现代漆器的生产大多遵循传统。在漆艺技法上因循守旧,拘泥于过去的雕、嵌、堆、绘,满足于祖先留下的看家本领,而没有从现代大量的新科技中寻找革新漆艺的方法。,建议,1、传统工艺要和现代审美相结合 这是对传统工艺进行再创造,是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2、传统工艺也要追求其实用性 实用性的追求能给予传统工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多的发展领域,使传统工艺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理解。所谓“实用即是美”,只有加强其实用性的研究和实践,传统工艺才会更具生命力。,3、要培养传统工艺生存的土壤现代人对传统工艺的抵触心理,大都并不是不能接受,而是缺乏全面的了解。有必要在中、小学开设传统工艺制作、赏析课,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传统工艺。政府、企业对传统工艺要多资助、扶持;传媒、舆论对传统工艺要多宣传、引导。只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工艺的价值,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传统工艺的认同感,传统工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参考书目扬州风物潘宝明,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4. 扬州漆器史张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中国手工艺文化呼志强, 时事出版社扬州漆器浅述张幼荣漫谈扬州漆器万才,仲清,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