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说课课件.pptx
说 课内容,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五、说教法与学法,六、说教学准备,七、说教学过程,八、说自我评价,第1页/共30页,一、教材分析,滑轮是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第五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原理及使用。 课本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内容分成四部分: 1、用升国旗的图片引出滑轮 2、认识滑轮以及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 3、组装和研究滑轮作用 4、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第2页/共30页,二、学情分析:,1、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2、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1、思维缺乏严谨性2、知识迁移的水平有一定差距,优 点,缺 点,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有下列特点:,第3页/共30页,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知道 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会利用简单的 实验记录表记录、采集、整理 、分析和解读数据,获得科学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中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 生活的密切联系。,第4页/共30页,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并通过采集、分析实验数据来验证使用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第5页/共30页,五、教法与学法,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法,演示法,讲解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第6页/共30页,六、教学准备,细绳、滑轮、钩码、测力计、铁架台、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等。,第7页/共30页,(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二)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三)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七 教学过程,1、注意“轮子”,2、关于“轮子”你想 知道些什么?,1、认识滑轮,2、探究滑轮,1、交流生活中的滑轮,2、制作小起重机比赛,第8页/共30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9页/共30页,边缘有槽,可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第10页/共30页,你能用绳子和一个滑轮及支架将重物提升到高处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请用钩码替代重物),试一试,第11页/共30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动滑轮:能和重物一起移动,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第12页/共30页,第13页/共30页,第14页/共30页,第15页/共30页,第16页/共30页,要想提起一个重物,你认为用动滑轮好还是定滑轮好?为什么?,第17页/共30页,温 馨 提 示,1、注意小组分工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最大的收获; 2、回忆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用力均匀,缓慢提拉,让测力计和细绳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不要碰到其他物体,指针稳定之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3、多次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 4、记录员及时并真实记录所得的数据。,第18页/共30页,实验记录表(一),第19页/共30页,实验记录表(二),第20页/共30页,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第21页/共30页,第22页/共30页,(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电梯上的定滑轮,第23页/共30页,窗帘上的定滑轮,第24页/共30页,这 是 什 么 ?,第25页/共30页,滑轮组的使用,第26页/共30页,课外拓展,1、试一试: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组装滑轮组? 2、课下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设计制作一个小小起重机,下节课我们来比赛,看那个小组制作的起重机既美观又实用。,第27页/共30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保持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角色,让学生在经历“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的探究过程中收获知识和快乐,体现科学教学的实质所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有一些的困惑,比如:在课堂上对于滑轮组的教学应该把握什么样的深度?也请各位评委老师指点迷津。,八、自我评价,第28页/共30页,谢 谢 !,第29页/共30页,谢谢您的观看!,第30页/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