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PPT课件.ppt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第一章 概论,窥视现代心理学,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1879年冯特建立的心理实验室。 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第二节 心理学历史发展与流派,“心理学虽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却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德,1908),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构造主义( structuralism ),冯特;铁钦纳,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另一个代表人物是铁钦纳。主要观点:内省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詹姆斯、杜威,研究人性不应研究意识结构,而应研究心智发展的目的和功能。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行为主义(behaviorism),华生与斯金纳,代表人物:华生,诞生标志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刺激反应,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韦特海默;考卡夫;柯勒,德文gestalt的译音,含义是整体或“完形”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人本主义学派(Humanistic psychology),马斯洛与罗杰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有自我实现的基本需要。,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主要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并未忽略对动机和情感的研究,1967年,奈瑟认知心理学,20世纪“感动心理学”的十大杰出人物,美国普通心理学评论根据是否曾对心理学做出过突出贡献,对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了其中最著名的前99位。,评选的三个定量指标:1、在专业期刊中被引用的频率;2、在普通心理学课本中被引述的频率;3、1725名美国心理学会会员的调查。我们这里列出其中的前十位。,20世纪心理学十杰,B.F.Skinner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20世纪心理学十杰,Jean Piaget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20世纪心理学十杰,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心理学十杰,Albert Bandura班都拉(1925-),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20世纪心理学十杰,Leon Festinger费斯汀格(1919-198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他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有很大影响。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20世纪心理学十杰,Carl R.Rogers罗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20世纪心理学十杰,Stanley Schachter斯坎特(1922-1997),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的研究兴趣是上瘾和情绪。他认为人类的情绪体验是人的生理状态和对这一状态的认知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20世纪心理学十杰,Neal E.MillerN.米勒(1909-2002),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反馈学说的创始人。195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1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20世纪心理学十杰,Edward Thorndike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20世纪心理学十杰,A.H.Maslow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有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优点:客观真实;缺点:观察者被动。,1,2,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注意:测验内容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测验的实施、计分和解释要有统一标准。,1,2,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法的分类: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区别:实验情境不同。,1,2,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3,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可分问卷法和谈话法。,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1,2,谈话法: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3,第五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1,2,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上。,3,一、名词解释:心理学P4;认知P12;实验法P17;谈话法P18二、简答题:1、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02、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P163、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区别 P17三、论述题:1、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P18-20,第一章 概论部分复习题,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我们是怎样认知世界的?,第一节 意识的性质,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包括:对外部事物觉知 对内部分刺激的觉知 对自身的觉知,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楚,白日梦状态;低水平意识状态,介于主动意识状态和睡眠中做梦二者间,1,2,3,睡眠状态:人在睡眠时意识仍存在,它的研究主要通过电脑来进行,第一节 意识的性质,第二节 注意,问题:找到上图中所有的狗和猫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特点: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时,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注意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第二节 注意,第二节 注意,区别: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联系: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四种意识状态下与注意分配的关系),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1,2,3,第二节 注意,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1)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循环相联系,即人的生物节律分为1年、28天、24小时和90分钟四种时间长短,其中日周期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最大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飞行时时差造成的身心困扰绝非产生于旅途疲劳,而是人自身生物节律被干扰的结果。,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人在正常情况下的脑电波为波,冥想状态为波,轻度睡眠为波,深度睡眠为波。 睡眠的5个阶段 A、过渡期;B、轻睡期; C、D、沉睡期;E、快速眼动睡眠 失眠的表现 P33 失眠的类型: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属于失律性失眠。,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梦主要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人的心理可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前意识 无意识:个体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无意识中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伦理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察觉到。 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梦的特征:自我中心;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梦的内容受睡眠中外在或内在刺激的影响,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1、催眠: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1)苏格兰医生布瑞德提出“催眠”一词2)催眠原理:受暗示性;催眠诱导3)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感觉麻痹 感觉扭曲和幻觉 解除抑制 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4)催眠理论: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意识分离理论: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比较真实的。,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2、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 心理促动药物的类型:镇静剂兴奋剂迷幻剂,一、名词解释:意识P22、注意P25、生物节律P29、日节律P30、无意识P35、催眠P37二、简答;1)注意有哪些主要功能?P25-262)简述注意和意识的关系。P263)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哪五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P324)简述失眠的表现及其类型。P335)梦有哪些基本特征?P366)简述催眠的基本原理。P387)催眠状态下有哪些心理特征?P38.,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复习题,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感知现象?,第一节 感觉概述,感觉: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远距离、近距离、内部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第二节 视觉,适应: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 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 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视觉机制,明适应:又称为光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是对光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暗适应:由亮处到暗处。是人眼的感受性逐渐增设的过程。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色觉理论,三原色说: 杨和黑尔姆兹提出;红、绿、蓝。人具有三种不同状态的锥体细胞。电影原理就是利用视觉正后像,拮抗理论:黑林提出; 红-绿;黄-蓝;黑-白。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白共成三对。每一对的两个要素具有拮抗作用,表现为其中一个停止后,另一个激活。,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30秒钟!,第三节 听觉,人耳能接受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声波纯音: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声音的三个属性:音强、音高、音色音强: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物理特性振幅,即振 动的大小所决定。音强的单位是分贝。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即每秒振动次数决定。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第三节 听觉,听觉适应与疲劳声音的混合与掩蔽,听觉的机制,位置学说:贝克西提出;不同位置的毛细胞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反应。(低频声不),频率匹配学说: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基底膜,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细胞冲动并传至大脑,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特性,知觉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组织性的规律:A:接近性B:相似性C:连续性D:封闭E:良好图形,知觉特性,知觉选择性: 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选择有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影响因素:强度、色彩、活动等。,知觉特性,知觉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 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的特性。,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距离知觉,由一定线索引起。一是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包括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二是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视线的幅合(双眼幅合与双眼视差)。,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将静止的物体看成运动,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第五节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第五节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包括(1)对人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第五节 社会知觉,(一)信息的收集和选择(二)信息的整合过程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的信息比后来的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 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2、晕轮效应:对他人的认知判断受已知的特征的影响。 3、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一、名词解释:感觉P42、感觉阈限(绝对/差别)P45-46、视觉适应P50、明适应P52、暗适应P53、知觉P60、社会知觉P72二、简答:1)形成知觉整体性的主要规律有哪些?P622)利用深度知觉的知识说明立体电影的成像原理。P66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P714)简述社会知觉的独特性。P72三、论述题:1)说明听觉理论P57-59 2)说明社会认知的过程P73-77,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复习题,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第一节 记忆概述第二节 记忆系统第三节 遗忘第四节 学习,什么是记忆(memory)?,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受和使用的形式。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在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包括回忆和再认。,1,2,3,记忆的类别,陈述性记忆:是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时间、概念 和观念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 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回忆。,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1,2,3,第二节 记忆系统,陈述性记忆:是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时间、概念 和观念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 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回忆。,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1,2,3,第二节 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环境,信息丧失,复述,信息丧失,第二节 记忆系统,定义: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 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时间:几十到几百毫秒。编码:视象和声象,第二节 记忆系统,定义: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时间:2030秒编码:声音代码、视觉代码、语义代码容量:7+/-2组块条件:复述,第二节 记忆系统,定义: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 很长时间的记忆。编码:语义代码、视觉代码储存模型: 归类 有层次的组织结构 图式 语义网络 图式是一种心理网络结构,它表示的不是许许多多的具体事物,而是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第三节 遗忘,第三节 遗忘,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 2、干扰说:学习和回忆时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学习经济学,学习心理学,经济学测验,后摄抑制,学习心理学,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测验,前摄抑制,第三节 遗忘,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景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第三节 遗忘,有意识地不使某些信息再现的记忆效应称为有意遗忘。其作用等同于注意转移或否认一类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以保护人们不受伤害。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一)地点法(二)韵律法(三)记笔记,第四节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理解:1、通过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人获得经验。2、学习的结果是使人发生行为的持久变化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3、学习的作用是使人适应环境和适应社会发展。,第四节 学习,学习分类,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3、意义学习:4、机械学习,1、知识学习:2、技能学习: 心智技 能与操作技能3、社会规范的学习:,第四节 学习,(一)复习策略:1、复习的时间:要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2、复习的次数:过度复习达50%3、复习的方法:阅读与背诵相结合,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二)组织策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归类)、摘录、划线、列提纲、写标题、做笔记。,一、名词解释:记忆P79、图式P90、学习P98二、简答:1)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P802)为什么说长时记忆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P903)简要说明遗忘产生的原因。P944)怎样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P96-975)简述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P99-1006)复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102三、论述题:试述学习的两种有效策略与方法?P102-104,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复习题,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第一节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第三节 推理和问题解决第四节 想像和创造性培养,注视其中一个脸孔8秒钟,按下面要求做:,在头脑中形成面孔的表象,将注意集中在面孔的嘴上。请回答,是白眼还是黑眼?,第一节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思维概念: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思维特征:间接性:是建立在过去知识经验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第一节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比较-抽象和概括,第一节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思维种类: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不同划分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划分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划分,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概念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词)的形式来表现。,内容:每个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分类: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明确概念),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1、布鲁纳等提出的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被试通过对所给刺激材料的分析与综合,并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首先提出一个与目标相一致的假设。然后再根据主试的反馈和对新材料的分析,检验和修正所提出的假设,最终形成概念。其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2、概念形成的样例理论:头脑中的自然概念是对概念样例(例子)的记忆。,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假设检验和信息反馈等对于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也是适用的。儿童是通过类比归纳和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来获得概念的。样例越多,头脑中就能抽象出“最优”的例证。依据该例证进行类比,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进行检验。,第三节 推理与问题解决,推理:推理是指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为归纳推理,后者为演绎推理。,第三节 推理与问题解决,三段论推理:三个命题组成三段论推理,两个前提,一个结论。心理学主要用气氛假说解释:如果前提为全称,则被试接受全称结论;如果前提为特称,被试则接受特称结论;如果前提一个为全称,一个为特称,被试宁愿接受特称结论。未婚者都不戴结婚戒指。小李未戴结婚戒指。所以,小李未婚。,第三节 推理与问题解决,线性推理(线性三段论)是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的关系。Sternberg用语言表象整合模型来解释,即先对前提中的信息以命题的方式进行表征,继而将表征的命题构成一种心理表象上的空间序列。依据该空间序列进行认知加工,从而推论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第三节 推理与问题解决,条件推理:即假言推理,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心理学用证实倾向来解释,人在检验假设或规则的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对规则进行证实的倾向。,沃森实验:“四卡片选择作业”,E,F,4,7,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侧为偶数。问题:为证实这一规则的真伪,必须翻哪张卡片?,证实倾向(confirmation bias):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第三节 推理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1)问题是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2)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操作思维过程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以致问题解决的过程。,第三节 推理与问题解决,算法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启发法利用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河内塔问题,A,B,C,123,A,B,C,目标状态,初始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心向:,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42),定式: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功能固着,问题:请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将蜡象壁灯一样立在墙上。,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问题答案,第四节 想像和创造性培养,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基本特征:新颖性和形象性,第四节 想像和创造性培养,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1、建立目标与意向。2、训练基本的技巧。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12、运用例子。,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一、名词解释:具体形象思维P108、发散思维P108、创造性思维P108、概念P109、推理P112、心向P121、想像P121、二、简答:1)思维有哪些基本特征。P1062)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问题一般可分为哪三个部分?P1153)简要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P115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18-1205)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P122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P124-125,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复习题,第六章 智力,第一节 智力概述第二节 智力的理论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第一节 智力概述,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第一节 智力概述,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两层涵义-所能为者与可能为者而智力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第一节 智力概述,第一节 智力概述,利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个人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内。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智商=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第一节 智力概述,离差智商是由韦克斯勒提出的。定义: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IQ=100+15Z,第一节 智力概述,最明显的是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方面,不同职业种族之间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差别,1,2,智力团体差异,第一节 智力概述,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 增长、稳定和衰退,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2,智力发展特征,第二节 智力理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在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一个非常一般性的心理能力或G因素所决定。在一切心理任务上,都包括这个一般因素(G)和某个特殊因素(S因素)两种因素。G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第二节 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 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 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第二节 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智力由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第二节 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7种智力是:言语智力:渗透在所有语言能力中,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 说,以及日常会话的能力。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维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别方向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内省智力:对自身内部世界的状态和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水 平,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第二节 智力理论,智力是多方面的,第二节 智力理论,第二节 智力理论,内容: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包括 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由上述对象 或材料引起,包括认知、记忆、发 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产物:是智力操作的结果,包括单位、 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应用,第二节 智力理论,由斯腾伯格提出,认为智力由内部成分、内部成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情境三部分构成。1、内部成分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操作成分是指直接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2、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经验性智力)3、情境智力是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实践智力),第二节 智力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提出,PASS是指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包含注意系统(AROUSAL)、信息加工系统(IP)、计划系统(PLAN)。该理论认为,注意、信息编码、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响的,计划过程需要一个充分的唤醒状态,以使注意能够集中,进而促使计划的产生。编码和计划过程也密不可分。,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高尔顿对智力进行了第一个系统性研究 智力测验的产生:1905年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编制,简称比西量表,是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速度测验 难度测验,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智力测验种类,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心理测量具有误差,1,2,3,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心理测量具有误差,1,2,3,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 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斯坦福-比内测验,韦克斯勒(韦氏)智力量,团体智力测验 :瑞文推理,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经典智力测验,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良好的遗传是智力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前提。,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发展,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最明显的方式是知识的传授。,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第四节 智力的的影响因素,第六章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智力P130、能力P130、离差智商P132、智力二因素说P138、内省智力P140、元成分P142、心理特质P147、常模P151二、简答:1)简述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P1392)简述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P147三、论述题论述影响智力的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P155,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第三节 动机理论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种类第五节 情绪情感的功能,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指向功能,激活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功能,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特定的目标。 1、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2、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 需要与诱因的关系:紧密相连,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不同。,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需要的性质不同划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划分。,动机种类,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1、中等强度动机效率最高2、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交往动机概念: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归属,合作,情谊,产生的原因,成就动机概念: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其结构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正确的归因方式,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具有坚定信念,成就动机的特征,工作动机概念:最有效、最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Z理论(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目标的一致),X理论(经济人)Y理论(工作),V理论(自我价值),工作动机理论,第三节 动机理论,有机体生来就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如生、死、性、攻击性),第三节 动机理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越他以往成就的动机。该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第三节 动机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第三节 动机理论,(1)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2)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第三节 动机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强调期待在引发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估计或期待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构成包括三个层面: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行为,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更多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更多与社会需要相需要,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发生晚,从反映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情绪情感的区别,情绪的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悲哀,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恐惧,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情绪状态,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表情的种类,面部,身段,语调,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第五节 情绪情感的功能,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激励、指标),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促进、瓦解),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