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ppt
喘 证,喘 证,【学习要求】,1、了解喘证的 沿革、讨论范围、诊断与鉴别诊断、健康教育。2、熟悉喘证的辨证要点、证治分类。3、掌握喘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护治原则、主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学习要求】1、了解喘证的 沿革、讨论范围、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定义】,喘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以致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概述-定义】喘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呼吸困难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或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异常,1.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2. 重者动则喘息不已,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3. 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症状】,呼吸困难1.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症状】,喘脱:喘证的严重阶段,是由于邪实正虚,心阳受累所致,表现为喘促持续不已,烦躁不安,汗出肢冷,心悸,面唇青紫,汗出 如珠,脉浮大无根。,【症状】,喘脱:喘证的严重阶段,是由于邪实正虚,心阳受累所致,表现为喘,【 沿革】,最早见于内经:对病名、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均有论述。,灵枢五阅五使“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肺高则上气肩息”。素问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病位:肺;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有所坠恐,喘出于肝”,【 沿革】最早见于内经:对病名、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均,(一)、病位及涉及脏腑:3、掌握喘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护治原则、主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咳而上气”即有“气喘、肩息、不能平卧”表现的证候。治 法:开郁降气平喘实喘在肺,为邪气壅盛,气失宣降;3、掌握喘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护治原则、主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胸闷气促:与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或精气不足、肺肾摄纳失常有关(2)肺气郁闭:行气解郁(萝卜)1主证:以呼吸困难,喘促气短,甚则张口抬肩,鼻冀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肺虚所致者反复发作累及脾肾两脏最早见于内经:对病名、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均有论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咳而上气”即有“气喘、肩息、不能平卧”表现的证候。刘河间:“病寒则气衰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丹溪心法喘:“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沿革】,(一)、病位及涉及脏腑: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景岳全书喘促提出“虚实”分类的辨证纲领:“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临证指南医案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类证治裁喘证“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沿革】,景岳全书喘促提出“虚实”分类的辨证纲领:“实喘者有邪,,现代医学与喘证有关的疾病主要有: 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炎、矽肺、肺结核等。2)慢性心衰等所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3)严重贫血、中毒、癔病等导致的呼吸困难。,【讨论范围】,作为一个症状,喘可以出现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证时,即称作喘证。,现代医学与喘证有关的疾病主要有: 【讨论范围】作为一个症状,,【病因病机】,一、病因,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言之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1、外邪侵袭内伤:2、饮食不当 3、情志失调 4、劳欲久病,【病因病机】一、病因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言之有,风热犯肺,外邪侵袭,外感风寒,外感风热,风寒闭肺,肺失宣降 气逆作喘,表邪未解,内已化热,肺热素盛,寒邪外束,痰热蕴肺,表寒里热,风热犯肺 外邪侵袭外感风寒外感风热风寒闭肺肺失宣降,湿痰寒化寒饮伏肺,外邪引动伏痰,壅阻气道,饮食不当,过食生冷、肥甘,或因嗜酒伤中,脾运失健,水谷不归正化,反而聚湿生痰,痰浊上干,壅阻肺气,肺失宣降气逆作喘,复感外邪诱发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寒热错杂证,痰湿久郁化热,或肺火素盛痰火交阻于肺,痰壅火迫,湿痰寒化寒饮伏肺,外邪引动伏痰,壅阻气道饮食不当过食生冷,升多降少,气逆而喘,情志所伤,情志不遂,忧思气结 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肺气痹阻,气机不利,或恼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肃降失常,升多降少,升多降少,气逆而喘情志所伤情志不遂,忧思气结或恼怒伤肝,,劳欲久病,劳欲伤肾,久病伤脾,久病伤肺,精气内夺肾元受损失于摄纳逆气上奔喘,肾阳亏虚水泛无主上凌心肺肺气上逆,心阳不振喘,中气虚弱肺失充养肺虚,肺气肺阴不足气失所主肺虚少气而喘,由肺及肾肾元亏虚肾不纳气逆气上奔喘,劳欲久病劳欲伤肾久病伤脾久病伤肺精气内夺肾元受损失于摄,劳欲久病,慢性咳嗽、肺痨等肺系病证,久病肺虚,中气虚弱,肺失充养,久病而气阴亏耗,不能下荫于肾, 肾元亏虚,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若肾阳衰弱,肾不主水,水邪泛滥,干肺凌心,气失所主,肺虚则少气而喘,肾不纳气,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为喘,肺气上逆,心阳不振,亦可致喘。,劳欲久病慢性咳嗽、肺痨等肺系病证,久病肺虚 中气虚弱,肺失充,二、病机(以示意图表示),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风寒,风热,肝气,痰浊,肺不主气肾不纳气,邪壅肺气宣降不利(实),出纳失常(虚),气机升降失常喘,喘脱,心阳衰竭,二、病机(以示意图表示,(一)、病位及涉及脏腑: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甚则累及于心,三、病因病机小结,肺为气之主 生理 “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司呼吸,赖其宣发肃降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外和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朝百脉而通它脏。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病理 外邪侵袭,或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张满,壅阻气道,以致呼吸不利而喘。,(一)、病位及涉及脏腑:三、病因病机小结肺为气之主,(一)、病位及涉及脏腑: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甚则累及于心,三、病因病机小结,肾为气之根助肺司气之摄纳 肾元亏虚,摄纳失常,致气不归原,气逆于肺,则入少出多,(一)、病位及涉及脏腑:三、病因病机小结肾为气之根助肺,(一)、病位及涉及脏腑: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甚则累及于心,三、病因病机小结,脾气亏虚聚湿生痰,痰浊水饮上犯于肺,肺气壅塞,宣降不利,或中气虚弱,土不生金,肺气不足,肝失疏泄肝气逆乘,肝肺不和,升降失职,亦可致喘,(一)、病位及涉及脏腑:三、病因病机小结脾气亏虚聚湿生,(二)、病机关键 实喘在肺,为邪气壅盛,气失宣降;虚喘主要在肾,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三、病因病机小结,(三)、病性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虚喘责之于肺、肾两脏,(二)、病机关键三、病因病机小结(三)、病性,实喘在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 壅肺气,宣降不利,以痰浊为 主;,虚喘责之肺、肾两脏:阳气不足,阴精 亏耗肺肾出纳 失常, 以气虚为主。,实喘在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 虚喘责之肺、肾两脏:,病情复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或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慢性喘咳肺肾虚弱,复感外邪急性发作 上盛外邪、痰浊壅阻肺气 下虚肾不纳气,病情复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或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慢性喘咳,(四)、转归与预后,三、病因病机小结,实喘,肺虚所致者反复发作累及脾肾两脏肺脾肾虚损严重累及心阳心气(心阳)不足脱证,转归,由外邪所致者失于表散由表入里由痰浊、肝郁所致者日久不愈化热化火,虚喘,(四)、转归与预后三、病因病机小结实喘肺虚所致者反复发,(四)、转归与预后,三、病因病机小结,实喘,难治(气失摄纳,根本不固,难取速效;体虚易于感邪,致反复发作,往往喘甚致脱),预后,一般易治(因邪气壅阻,祛邪利肺则愈),虚喘,与病程的长短、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有关。,(四)、转归与预后三、病因病机小结实喘难治(气失摄纳,根本,(四)、转归与预后,三、病因病机小结,病理肺肾俱虚心气心阳衰竭不能鼓动血脉运行血行淤滞:面色、指甲、唇甲青紫;甚则喘汗致脱亡阴、亡阳,危候,心与肺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心与肾肾脉上络于心,心肾水火既济,心阳根源于命门之火,喘脱,(四)、转归与预后三、病因病机小结病理肺肾俱虚心气心,.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 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喘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每多影响到心。 因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肺而行呼吸,肾脉上络于心,心肾相互既济,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 故肺肾俱虚,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至出现喘汗致脱,亡阴、亡阳的危重局面。,.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喘证的预后与病程的长短、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有关。. 实喘由于邪气壅阻,祛邪利肺则愈,故治疗较易;. 虚喘为气失摄纳,根本不固,补之未必即效,且每因体虚易感外邪,诱致反复发作,往往喘甚而致汗脱,故难治。对待虚喘应持之以恒地调治。. 若实喘邪气闭肺,喘息上气,胸闷如窒,呼吸窘迫,身热不得卧,脉急数者,虚喘见足冷头汗,如油如珠,喘息鼻煽,摇身撷肚,张口抬肩,胸前高起,面赤躁扰,直视便溏,脉浮大急促无根者,为下虚上盛,阴阳离决,孤阳浮越,冲气上逆之危脱证候,必须及时救治,慎重处理。,喘证的预后与病程的长短、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1主证:以呼吸困难,喘促气短,甚则张口抬肩,鼻冀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2病史:多有咳嗽、哮病、肺胀、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诊断要点】,1主证:以呼吸困难,喘促气短,甚则张口抬肩,鼻冀煽动,不能,3体征:桶状胸、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4辅助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片、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有助于诊断。,【诊断要点】,3体征:桶状胸、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诊断要点】,1、哮证与喘证,【鉴别诊断】,1、哮证与喘证【鉴别诊断】,【鉴别诊断】,2、气短与喘证,【鉴别诊断】2、气短与喘证,辨虚实,辨外感内伤,辨病位,【辨证要点】,辨虚实辨外感内伤辨病位【辨证要点】,1、分清虚实:,1、分清虚实:,2、辨外感、内伤: 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 内伤:病程长,反复发作,无表证,多伴见痰浊、气逆等证候。,2、辨外感、内伤:,3、虚喘当辨脏腑定位:肺、肾、心,3、虚喘当辨脏腑定位:肺、肾、心,实 喘,治 肺,虚 喘,治肺肾,实 喘-重在治肺,祛邪利气。因寒热痰,不同病因,宜采用温宣、清肃、化痰等法。虚 喘-重在肺肾,以肾为主,宜培补摄纳。虚实夹杂-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喘 脱-应急措施扶正固脱,镇摄肾气,【护治原则】,实 喘治 肺虚 喘治肺肾实 喘-重在治肺,祛邪利气。【护,主 证: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 痰多稀薄,色白质黏 兼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 苔薄白而滑,脉浮紧,治 法:宣肺散寒、止咳代表方:麻黄汤加减,1.风寒袭肺,证治分类-实喘,主 证: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治 法:宣肺散寒、止,证治分类-实喘,主 证:喘逆上气,息促,鼻煽 胸胀或痛 咳而不爽,吐痰稠粘 形寒,身痛,无汗,苔薄白 身热,口渴,汗出,烦闷,苔黄,脉浮数或浮滑,治 法:解表清里,宣肺泄热代表方:麻杏石甘汤,2.表寒里热,证治分类-实喘主 证:喘逆上气,息促,鼻煽 胸胀或痛治,证治分类-实喘,主 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粘色黄 或有血痰 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 尿赤便秘 苔薄黄、黄腻,脉滑数,治 法:清泄痰热,宣肺平喘代表方:桑白皮汤,3.痰热郁肺,证治分类-实喘主 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粘色黄治,主 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 兼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苔白厚腻,脉滑、濡,治 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4.痰浊阻肺,证治分类-实喘,主 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主 证:每因情志刺激而诱发 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常伴精神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治 法:开郁降气平喘代表方:五磨饮子,5. 肺气郁闭,证治分类-实喘,主 证:每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 法:开郁降气平喘5. 肺气,证治分类-虚喘,主 证: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喉有鼾声 咳声低弱、痰吐稀白 自汗畏风 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苔剥,脉细数 舌质淡红,脉软弱,治 法: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补肺汤合玉屏风散,1.肺气虚耗,证治分类-虚喘主 证: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喉有鼾声 治,治 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参蛤散,2.肾虚不纳,证治分类-虚喘,主 证:喘息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 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 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唇青紫,或有跗肿、舌淡苔薄,脉沉弱 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治 法:补肾纳气 2.肾虚不纳证治分类-虚喘主 证:喘息,治 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参附汤合黑锡丹,3.正虚喘脱,证治分类-虚喘,主 证: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 稍动则喘剧欲绝 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唇青紫,汗出如珠 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治 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3.正虚喘脱证治分类-虚喘主,主要护理问题,胸闷气促:与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或精气不足、肺肾摄纳失常有关咳痰不爽:与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有关生活自理下降:与肺肾两虚、喘促难平、无力施为有关潜在并发症:喘脱,主要护理问题胸闷气促:与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或精气不足、肺肾摄,辨证施护,1、病情观察,(1)呼吸(2)面色、口唇及四肢末梢的紫绀程度、气喘发作时间和诱因(3)神志、体温、脉搏、出汗、心率、血压、心律、尿量(4)热势(5)痰,辨证施护1、病情观察(1)呼吸,辨证施护,2、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2)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给氧(3)促进排痰(4)防寒保暖、劳逸适宜,辨证施护2、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辨证施护,3、饮食护理,清淡、富营养、化痰之品,多饮水,忌发物,(1)风寒袭肺:温肺散寒(生姜、葱白、淡豆豉)(2)肺气郁闭:行气解郁(萝卜)(3)虚喘:补肺健脾( 参、沙参、黄芪、山药),补肾(核桃、芝麻、猪腰、甲鱼)(4)喘脱:稳定后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辨证施护3、饮食护理清淡、富营养、化痰之品,多饮水,忌发物(,辨证施护,4、用药护理,(1)温服(2)服药后观察气促、胸闷、咳痰症状是否改善,5、情志护理,开导、稳定情绪、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辨证施护4、用药护理(1)温服5、情志护理开导、稳定情绪、避,辨证施护,6、对症护理,胸闷喘促,(1)中药、中医外治平喘(2)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腹式呼吸 缩唇呼吸,辨证施护6、对症护理胸闷喘促(1)中药、中医外治平喘,(二)针灸疗法 可选定喘、膻中、肺俞、大椎、合谷为主穴,每次取12个穴位。 喘证日久,反复发作者,宜艾灸大椎、肺俞、肾俞、命门、足三里等。(三)饮食疗法.蛤蚧g,瘦猪肉g煲汤,每周服二次,适用于虚喘者。,(二)针灸疗法,足底部反射区: 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肺及支气管、肝、脾、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肛门。,足底部反射区:,慢性喘咳肺肾虚弱,复感外邪急性发作2)慢性心衰等所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4)防寒保暖、劳逸适宜素问经脉别论“有所坠恐,喘出于肝”治 法:宣肺散寒、止咳形寒,身痛,无汗,苔薄白心与肾肾脉上络于心,心肾水火既济,心阳根源于命门之火客观上:表现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异常(3)虚喘:补肺健脾( 参、沙参、黄芪、山药),补肾(核桃、芝麻、猪腰、甲鱼)肺虚所致者反复发作累及脾肾两脏治 法:清泄痰热,宣肺平喘上盛外邪、痰浊壅阻肺气3)严重贫血、中毒、癔病等导致的呼吸困难。1主证:以呼吸困难,喘促气短,甚则张口抬肩,鼻冀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重者动则喘息不已,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3、掌握喘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护治原则、主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临证指南医案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健康教育,平时要慎风寒,适寒温,节饮食,少食黏腻和辛热刺激之品以免助湿生痰动火已病则应注意早期治疗,力求根治,尤需防寒保暖防止受邪而诱发,忌烟酒,远房事,调情志,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但活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强弱而定,不宜过度疲劳,慢性喘咳肺肾虚弱,复感外邪急性发作健康教育平时要慎风寒,谢 谢!,谢 谢!,喘证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