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pptx
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堂目标,熟悉喉部炎症病人的护理掌握喉阻塞病人的护理要点了解喉癌,课堂目标熟悉喉部炎症病人的护理,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一、急性会厌炎,【定义】 是以会厌为中心的急性喉部炎症,为喉科急重症之一。特点:起病急,发展迅速,严重时可因会厌肿胀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死亡。,一、急性会厌炎【定义】,一、急性会厌炎,【病因与发病机制】1、感染:为最常见原因,以B型嗜血流感杆菌最多。2、变态反应:接触某种过敏原而引起全身性变态反应。3、其他原因:异物、外伤或吸入有害气体引起。病变原因:会厌舌面粘膜高度充血水肿,似球形, 极易堵塞呼吸道引起喉阻塞。,一、急性会厌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畏寒、乏力、高热(体温多在38 39)。2、局部症状:喉痛剧烈,吞咽时加重,讲话时语言 含糊不清,严重时引起不同程度的呼 吸困难,甚至窒息。3、体征:病人呈急性面容,严重者伴喉阻塞体征。,一、急性会厌炎,【临床表现】一、急性会厌炎,【治疗要点】一旦确诊,住院治疗,尽快控制感染,足量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急性变态反应性会厌炎进行抗变态反应治疗。如喉阻塞程度严重则按喉阻塞的处理原则治疗。,一、急性会厌炎,【治疗要点】一、急性会厌炎,【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 与会厌高度肿胀阻塞呼吸道有关。2、急性疼痛 与会厌炎症引起充血肿胀有关。3、体温过高 与感染与炎性反应有关。4、知识缺乏,一、急性会厌炎,【护理诊断】一、急性会厌炎,【护理措施】1、预防窒息 1)遵医嘱给予足量的抗生素与激素治疗。 2)紧密观察呼吸形态的改变,有无呼吸困难及喉阻 塞的症状。 3)必要时给氧,监测血氧饱与度。 4)严重呼吸困难的病人,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前的准备。,一、急性会厌炎,【护理措施】一、急性会厌炎,【护理措施】2、减轻疼痛 1)解释病情,鼓舞安慰支持。 2)卧床休息,进温凉流质饮食或冷流汁,忌辛 辣食物。 3)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用漱口液漱口。 4)少讲话,轻咳嗽。,一、急性会厌炎,【护理措施】一、急性会厌炎,【护理措施】3、观察体温变化 1)观察体温变化,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做好皮肤护理,温水擦浴。 3)补充液体量,多喝水或输液治疗。4、健康教育,一、急性会厌炎,【护理措施】一、急性会厌炎,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定义】声带小结: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声带息肉:好发于声带游离缘前、中段,为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单侧多见。均为喉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均引起声音嘶哑。,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定义】,声带小结,声带小结,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病因及发病机制】发音不当或用声过度,也可因为一次强烈发音后引起。长期慢性刺激,如长期吸烟可诱发。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声带小结:声嘶,早期症状轻,用声多时后感到疲劳,间歇性发生;以后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声嘶。声带息肉:长时间声嘶,嘶哑的程度与息肉的大小与部位有关,过大的息肉可堵塞声门引起吸气性喉喘鸣或呼吸不畅。间接喉镜或喉动态镜检查能够看清楚。,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临床表现】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治疗要点】声带小结:早期禁声,声带充分休息,可自行消失;声嘶明显的可全麻下经支撑喉镜行喉显微手术切除。声带息肉:手术治疗为主。表麻下经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下切除或全麻下经支撑喉镜行喉显微手术切除。,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治疗要点】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护理要点】术后2小时进温、凉流质或软食3天,幸免辛辣食物 术后禁声2-4周,使声带充分休息,减轻声带充血水肿。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保护嗓音,幸免长时间用嗓与高声喊叫。戒除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期间积极治疗,尽量少说话,使声带休息。,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护理要点】二、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第三节 喉阻塞,【定义】喉阻塞亦称喉梗阻,是因喉部或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狭窄或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难的症候群。特点:喉阻塞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状。由于幼儿声门狭小,喉粘膜下组织松弛,喉部神经易受刺激而引起痉挛,因此发生喉阻塞的机会较成人多。,第三节 喉阻塞【定义】,第三节 喉阻塞,【病因】邻近组织炎症的迁延:小儿急性喉炎、急性会厌 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等。喉部的病变:外伤、异物 、炎症引起的喉水肿、肿 瘤、药物过敏反应等。其他原因:发育畸形,手术后造成的声带瘫痪等。,第三节 喉阻塞【病因】,【临床表现】1、吸气性呼吸困难:病人表现为吸气运动增强,吸气 时间延长,吸气深而慢,然而通 气量不增加。2、吸气性喉喘鸣:气流不能顺利通过狭窄的声门裂,形 成气流漩涡冲击声带,使声带颤动 而发出的声音,程度越重,喘鸣声 越响。,第三节 喉阻塞,【临床表现】第三节 喉阻塞,【临床表现】3、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胸骨 剑突下以及肋间隙,临床上称为“四凹征”。4、声嘶5、缺氧症状6、其他症状包括咳嗽、 窒息感等。,第三节 喉阻塞,【临床表现】第三节 喉阻塞,【临床分度】1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喉喘鸣与软组织凹陷。 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稍有吸气 性喉喘鸣及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2度:安静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喉喘鸣与胸廓周围 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与饮食, 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 。,第三节 喉阻塞,【临床分度】第三节 喉阻塞,【临床分度】3度:安静时有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喘鸣声较响,四 凹征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 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4度: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 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定向力丧失,心律不齐,脉 搏细速,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时抢救,窒 息而死亡。,第三节 喉阻塞,【临床分度】第三节 喉阻塞,【治疗要点】原则:迅速解除呼吸困难,防止窒息。1度与2度:对因治疗,如由炎症引起,足量抗生素与糖皮 质激素的应用。若异物,应迅速取出。如为 喉肿瘤、外伤等病因,行气管切开。3度:严密监测呼吸与病情变化,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早 气管切开。4度:争分夺秒,因地制宜,马上行气管切开术。,第三节 喉阻塞,【治疗要点】第三节 喉阻塞,喉阻塞分度与处理原则(总结),第三节 喉阻塞,喉阻塞分度与处理原则(总结)分度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一度静无动轻,【护理诊断】1、恐惧 与病人呼吸困难,害怕窒息死亡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 与喉阻塞或手术后套管阻塞或脱出有关3、潜在并发症 低氧血症、术后出血、皮下气肿、气胸等4、有感染的危险 与气管切开术后切口易被污染等有关5、知识缺乏 缺乏气管切开后自我护理与喉阻塞预防知识,第三节 喉阻塞,【护理诊断】第三节 喉阻塞,【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预防窒息1、休息:取半卧位卧床休息,减少耗氧量。小儿禁止哭 闹,以免加重呼吸困难2、治疗护理:吸氧、雾化吸入、治疗原发病,做好术前 准备3、病情观察:呼吸型态4、备齐急救药品:气管切开包、适宜型号的气管套管、 吸引器等。,第三节 喉阻塞,【护理措施】第三节 喉阻塞,三、喉阻塞,【护理措施】(三)气管切开术病人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并插入气管套管的,使病人直截了当经套管呼吸或排痰的急救技术。,三、喉阻塞【护理措施】,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三、喉阻塞,【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2)解释安慰支持(3)术前常规检查、仪器及病人的准备。,三、喉阻塞【护理措施】,三、喉阻塞,【护理措施】(三)气管切开术病人的护理2、术后护理(1)保持气管内套管的通畅。1)体位:早期头低脚高位(利于引流),后期可半卧位 或半坐卧位;2)专人护理(尤其小孩或自杀者);3)保持气管内套管通畅:每46小时清洁消毒一次,内套管分泌物多或小儿应增加清洗次数,内外套管分离的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应将内芯置于床旁备用。,三、喉阻塞【护理措施】,三、喉阻塞,【护理措施】(2)维持下呼吸道通畅1)室内保持适宜温度(20-25)与湿度(60-70%)2)体位:平卧或半卧位,叩背排痰,鼓舞病人有效咳嗽, 咳痰,及早期下床活动。3)鼓舞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份4)雾化吸入以湿化痰液,如用NS、抗生素及糜蛋白酶。5)保持气道湿化,定时滴入湿化液,如0、45%Nacl液。6)必要时吸引器吸痰。,三、喉阻塞【护理措施】,三、喉阻塞,【护理措施】(3)预防感染1)保持切口清洁,每日更换气管垫与套管口的小纱布,注意无菌操作。2)增强抵抗力:进食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增加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摄入。3)按医嘱使用抗生素。4)紧密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渗血、渗液情况,气管分泌物的量与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三、喉阻塞【护理措施】,三、喉阻塞,【护理措施】(4)再次发生呼吸困难的处理:1)套管内管的阻塞:迅速拔除内套管,假如呼吸改 善,清洁消毒后再放入。2)外管或下呼吸道阻塞:马上吸痰,湿化气道。3)套管脱出:立刻通知医生,协助重新插管。,三、喉阻塞【护理措施】,三、喉阻塞,【护理措施】(5)预防脱管:1)气管套管系带:打三个外科结,可容纳1个手指 为适宜;2)经常检查系带的松紧度与牢固性,依照病情及时 调接松紧度,不能让病人随意松解或调整。 3)吸痰或更换敷料动作轻柔,告知病人勿用力剧咳,三、喉阻塞【护理措施】,三、喉阻塞,【护理措施】(6)拔管及护理:病情恢复正常,能够考虑拔管。1)先堵管再拔管,先半堵24-48h(无呼吸困难,无分泌物增多),全堵观察24-48h,无呼吸困难或分泌物增多,则可拔管。2)堵管期间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嘱病人不能离 开病房。3)病人床旁准备紧急气管切开用品。4)堵管期间一旦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应马上拔出 堵管的塞子。,三、喉阻塞【护理措施】,三、喉阻塞,【护理措施】(7)带管出院者护理1)教会家属消毒内套管、更换气管垫方法2)湿化气道与增加空气湿度的方法3)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气管4)外出时套管口保护,防止异物吸入5)定期复诊。,三、喉阻塞【护理措施】,第二十一章 耳科病人的护理,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课堂内容,第四节 中耳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分泌性中耳炎 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第五节 内耳疾病病人的护理 二、梅尼埃病,课堂内容第四节 中耳疾病病人的护理,课堂目标,熟悉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要点熟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要点掌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了解梅尼埃病,课堂目标熟悉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要点,耳的组成,耳的组成,一、分泌性中耳炎,概念:是以鼓室积液与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儿童中发病率特别高,但易漏诊。,一、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与发病机理】,1、病因 尚未完全明确。 (1)咽鼓管功能障碍:咽口阻塞、咽鼓管肌肉无力、管壁弹性差等。 (2)感染:轻型、低毒细菌。 (3)免疫反应:型。,2、发病机理,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负压,(1) 鼓膜内陷,鼓室粘膜血管扩张渗出,(2)鼓室积液,【病因与发病机理】 1、病因 尚,【临床表现】,1、症状 (1)耳闷与听力下降 :感冒后突现或起病隐袭,常有自听增强。 (2)耳痛:急性期可有轻微痛,耳闷胀感明显。慢性者多无。 (3)耳鸣:多为间歇性,如“嗡嗡”声。,【临床表现】 1、症状,【临床表现】,2、体征 (1)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突。 (2)鼓室积液:可见液平面。 (3)鼓膜充血:急性期,松弛部、锤骨柄明显 3、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临床表现】 2、体征,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治疗要点】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与引流,及病因治疗(一)非手术治疗: 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 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局部使用收敛剂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二)手术治疗: 骨膜穿刺抽液 鼓膜切开术 鼓膜切开加置管,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要点】分泌性中耳炎,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护理诊断】,1、感知紊乱:听力下降 与中耳积液有关。 2、舒适改变:耳鸣、耳闷 与咽鼓管阻塞 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及手术后的自我护理。,【护理诊断】 1、感知紊乱:听力下降 与中耳积液有,【护理措施】1、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 物,以减轻炎症渗出与机化 2、配合医生行鼓膜穿刺抽液,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 3、需行手术治疗者,做好手术前后护理。4、健康指导 1)指导正确的滴鼻、擤鼻,鼓膜置管未脱落者禁忌游泳。 2)生活、饮食、锻炼、积极治疗原发病,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措施】分泌性中耳炎,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概念: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变主要位于鼓室。儿童多见。多继发于上感。,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因与发病机理】,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 感染途径 1、 咽鼓管途径:最多。如上感,急传,游泳跳水不当,不正确擤鼻等。婴幼儿平卧位哺乳。 2、 鼓膜途径:鼓膜损伤后处理不当。 3、 血行感染: 极少见。,【病因与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感染初期,中耳粘膜充血水肿及咽鼓管咽口闭塞炎性渗出物聚集转为脓性鼓膜受压而贫血局部坏死溃破鼓膜穿孔流脓及时治疗,引流通畅炎症消退。,感染初期,中耳粘膜充血水肿及咽鼓管咽口闭塞炎性渗出物聚集转,【临床表现】,1、症状 穿孔前 穿孔后耳深部锐痛 : 明显 减退听力减退及耳鸣 : 重 减轻耳流脓 : 无 有 全身畏寒发热: 重 减轻,【临床表现】 1、症状 穿孔前,【临床表现】,2、体征 鼓膜急性弥漫性充血,标志不清,穿孔后可见“灯塔征”,外耳道有脓。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临床表现】 2、体征,鼓膜充血增厚,鼓膜充血增厚,鼓膜穿孔,鼓膜穿孔,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 、全身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有效抗生素。、局部治疗: 1)穿孔前:1%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1% 麻黄 碱滴鼻,保持咽鼓管引流与鼻腔通气通畅 鼓膜膨出明显引流不畅时应鼓膜切开排脓 2)穿孔后: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抗生素滴耳;3、病因治疗:鼻及咽部急慢性感染病灶。,【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 【治疗原则 】,【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 与中耳急性化脓性炎症有关。2、体温过高 由急性炎症所致。3、潜在并发症:急性乳突炎、耳源性脑脓肿4、知识缺乏,【护理诊断】,1、遵医嘱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正确使用滴耳药、滴 鼻药。滴耳禁止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2、观察体温的变化,高热者卧床、多饮水,摄入丰富 易消化饮食。3、观察耳道分泌物的量、性质、气味等。如出现恶心 呕吐、剧烈头痛等及时通知医生,警惕耳源性颅内 并发症的发生。4、需行鼓膜修补术者配合做好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护理措施】,1、遵医嘱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正确使用滴耳药、滴 【护理措施,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概念: 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不仅局限于鼓室,还常侵犯鼓窦、乳突与咽鼓管。临床上以反复耳内流脓、鼓膜穿孔与听力下降为特点。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一般认为,急性中耳炎病程延续68周未愈,即为慢性。,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概念: 是中耳粘膜、骨,【病因与发病机理】,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成。常见致病菌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混合感染。,【病因与发病机理】 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临床表现】,依照病理及临床,可分为三型。 1、单纯型:病变局限于鼓室粘膜。 2、骨疡型:病变深达骨质。 3、胆脂瘤型 :并非真性肿瘤。系外耳道上皮侵入鼓室堆积成团而成。胆脂瘤对周围骨质直截了当压迫或化学作用使之破坏,炎症扩散,而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临床表现】 依照病理及临床,可分为三型。,三型鉴别,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耳内流脓 间歇性持续性长期分泌物性质粘液,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喉耳科部病人的护理-课件,鼓膜大穿孔,鼓膜大穿孔,治疗:消除病因、控制感染、 清理病灶、通畅引流 恢复听力 单纯型: 以局部用药为主 骨疡型: 依照病情选择药物或手术 胆脂瘤型: 应及早手术治疗,治疗: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护理诊断】,1、舒适改变:耳流脓 与中耳长期慢性炎症有关2、感知紊乱:听力下降 与鼓膜穿孔、鼓室肉芽或 胆脂瘤破坏听小骨有关。3、焦虑 与疾病反复发作及对手术不了解有关4、潜在并发症 耳源性颅内、外并感染 5、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的治疗与自我护理知识,【护理诊断】1、舒适改变:耳流脓 与中耳长期慢性炎症有关,【护理措施】,1、休息与饮食 高热者卧床休息、颅内并发症者禁止下地2、对症护理 高热、耳痛者3、鼻腔用药:1%麻黄碱滴鼻,以保持咽鼓管引流通畅4、局部清洁:3%双氧水洗耳(鼓膜穿孔者)5、局部用药:1)穿孔前:1%酚甘油滴耳;2)穿孔后 :抗生素滴耳液,如0、3%氧佛沙星,但庆大霉素等禁用或慎用,注意用药反应; 3)中耳积脓:切开引流,【护理措施】1、休息与饮食 高热者卧床休息、颅内并发症者禁止,【护理措施】,6、心理护理7、护理观察:严密观察并发症,尤其颅内并发症发生8、手术护理(1)术前护理:术前检查、备皮等(2)术后护理:1)全麻者体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 2)局麻者体位:患耳向上或平卧 3)饮食护理:如术后无恶心呕吐,全麻 清醒后3h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5d逐步为普食。,【护理措施】6、心理护理,【护理措施】,4)治疗护理:遵医嘱给药,术后7d拆线,7-14d抽出外耳道内纱条,每日换药,不得擅用止痛药。5)生活护理:听力损害注意沟通方式。6)护理观察:观察有无面瘫、恶心呕吐、眩晕、剧烈头痛 及平衡障碍,警惕耳源性并发症的发生。7)护理医嘱:中耳内耳手术后不能用力擤鼻;洗澡洗头时用棉球塞住外耳道;定时清洁外耳道;定期门诊复查。,【护理措施】4)治疗护理:遵医嘱给药,术后7d拆线,7-14,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与耳聋为典型临床特征的内耳疾病。,四、梅尼埃病,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