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失水ppt课件.ppt
,鄱阳中心 说课人:刘光宏,一、说教材,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它与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功能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为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后面两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一、说教材,该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课改后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第一次将科学探究独立提出,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熟悉探究过程、发展探究思维,从而为完成后面各章节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一、说教材,知识性目标: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阐明其原理。技能性目标:通过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锻炼科学探究的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性学习思维。,一、说教材,重点:阐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难点: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 验证假设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二、说教法,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一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二、说教法,“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与旧版教科书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的验证性实验不同。它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以及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条件等问题。探究该实验教师重在做好引导。 层进设问法 类比教学法 探究法,二、说教法,由于学生上节课已经学过渗透作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以及原生质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安排这堂探究性的实验课。 因此学生应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获得技能培养。 观察法 动手实践法 讨论学习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联系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以便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植物细胞会失水和吸水。,四、说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哺乳动物红细胞发生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植物细胞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四、说教学过程,展示动植物细胞挂图,启发学生对比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 提示学生: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占细胞体积很大比例。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液泡膜是半透膜。 提问复习上节课学的原生质层的概念,并简单回顾“渗透作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回忆渗透作用发生的2个条件。,四、说教学过程,学生形成思路,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引导学生联系红细胞吸水与失水条件,同时教师适当补充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 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问题一:应选择哪些材料进行实验呢?提示学生:进出植物细胞的H2O是无色的;选活细胞还是死细胞做实验?学生讨论得出:材料应选择活的有颜色的成熟植物细胞。教师举例: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紫色鸭趾草表皮细胞符合要求。,四、说教学过程,问题二:用什么试剂可以达到细胞失水、吸水的效果?教师提供备选试剂:海水、酒精、 0.3g/mL蔗糖溶液、盐酸、清水。学生分析得出: 0.3g/mL蔗糖溶液,清水。,四、说教学过程,问题三:用什么方法观察实验现象?提示学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是一个微观过程。学生思考得出: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四、说教学过程,通过上述分析,指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探究性思维。,四、说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两个学生一组。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四、说教学过程,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对比,得出正确结论。,四、说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组间交流,将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实验成败,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附:学生事先不知道蔗糖溶液浓度0.3g/mL增大到0.5g/mL),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如萝卜条放在盐水中会皱缩;卖菜的阿姨经常向青菜上洒水,让青菜变得硬挺等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我认为上这堂课时,通过联系生活举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六、说课后反思,第二:类比教学,过渡自然。复习上节课讲得渗透作用发生条件: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浓度差。 再将学习情境转移到植物细胞,启发学生设想成熟植物细胞作为一个“渗透系统” :哪部分结构充当了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浓度差来自哪? 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六、说课后反思,第二:类比教学,过渡自然。 从学生上节课所学习的渗透作用的发生条件,自然地过渡到成熟植物细胞作为一个渗透系统应该具备的条件。通过知识的类比和迁移,让学生觉得知识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我在提问时,学生有比较活跃的回应。,六、说课后反思,六、说课后反思,六、说课后反思,第三:巧设实验,深化知识。 通过上述有意设计的几个实验组,特别是用0.5g/mL蔗糖溶液重复实验时,学生发现结果与之前一次不同,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之后通过探讨得出:蔗糖溶液浓度增大,质壁分离加快。蔗糖溶液浓度过大,细胞会因失水过度而死亡。 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一步深化。,六、说课后反思,第一:很多学生显微镜操作不熟练,不规范。 改进:做实验之前应该预留时间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六、说课后反思,第二:有些学生滴加蔗糖溶液太多,而且不用吸水纸引流,导致蔗糖溶液从盖玻片表面流走;有的同学甚至不盖盖玻片。 改进:在做实验之前要先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尤其要强调本实验里“用吸水纸引流”这一步骤。,六、说课后反思,第三:有些学生虽然知道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但对“质壁分离”中“质”仍然存在误解,认为“质”指的是细胞质。 改进:因明确指出“质壁分离”中“质”指的是原生质层。,六、说课后反思,第四: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觉得整堂课前松后紧,最后结课显得有点仓促。 改进:备课时要先把这个探究实验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大致分配好。,六、说课后反思,第五:由于这节课在实验室上,有些学生到了实验室,在还没开始实验之前,就忙着摆弄显微镜等,因此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 改进:建议在没来上实验课之前,先在教室里给学生大致提下这个实验,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