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修改)完整版课件.pptx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1三国风云,群雄割据,三国鼎立,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1三国风云群雄割据三国鼎立,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1三国风云,思考:哪国最有实力完成统一?,三国实力对比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帝曹髦,司马炎称帝西晋灭吴,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1三国风云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2西晋动乱,晋武帝,“太康之治”,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即肉汤)?”晋书惠帝纪,惠帝弱智,自然灾害,贾后乱政,八王之乱,流民起义,“永嘉之乱”,316年,西晋亡国,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2西晋动乱晋武帝晋惠帝晋怀帝晋,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3东晋十六国,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结合p28“历史纵横”,指出东晋政治的特点。,士族专权,含义: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3东晋十六国317年,西晋宗室,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4十六国割据,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4十六国割据匈奴前赵、北凉、夏前,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5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公元383年,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形势图,结局:(1)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有效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2)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本质反映:北方各民族尚未充分交融,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5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6南朝宋齐梁陈,南朝,建康,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6南朝宋齐梁陈朝代建立者时间都,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7北朝结束,北魏(386-534),东魏(534年550年),西魏(535年556年),北齐(550年577年),北周(557年581年),隋朝,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北周灭亡。589年,杨广率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一、政权更迭从分裂走向统一7北朝结束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图,200,300,400,500,600,220,东汉,266,魏,蜀,221,263,222,280,吴,西晋,316,304,317,420,东晋,前秦,386,北魏,淝水之战,479,502,557,宋,齐,梁,孝文帝改革,534,东魏,西魏,589,陈,北齐,北周,隋,581,439,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图200300400500600220东,二、江南开发,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Q2:根据教材,列举江南开发的表现。,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种植双季稻,推广小麦,Q1:指出北人南迁对江南的影响。,二、江南开发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二、江南开发,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灌钢法,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千里船,影响: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二、江南开发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二、江南开发,探究一: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中国的第二个寒冷期是东汉至隋朝(公元初至7世纪)。摘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宋书,江南雨量丰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二、江南开发探究一: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 中国的第二个寒冷,二、江南开发,探究一: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曰,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北方汉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兴修水利灌溉。,二、江南开发探究一: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 (东晋)百许年中,探究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含义: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总览本课,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五胡内迁,北方汉人南下,江南开发,孝文帝改革,十六国汉化,探究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含,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民族交融的途径?,民族迁移:五胡内迁,北民南迁联合斗争:各族人民联合反晋友好交往: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和睦政策民族战争:十六国政权相互攻杀客观上促进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民族交融的途径?民族迁移:五胡内迁,北,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孝文帝改革(又称孝文汉化)。,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孝文帝自幼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教养下,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迁洛阳,(1)内容,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 平城用武之地,非可,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穿汉服,胡服俑,汉服俑,北魏文官俑,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穿汉服胡服俑,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说汉语,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31 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改汉姓,(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 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定高门,结汉亲,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说汉语 帝曰,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2)影响,(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2)影响 (北魏)南迁,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2)影响,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三、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2)影响 北朝的强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