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和特点ppt课件.ppt
2.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1324万,538万,54万,上海人口的增加,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1. 概念,2. 表现,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乡村,一、城市化概述,4. 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二、城市化动力机制,思考:1、是什么力量推动城市化发展? 2、城市化还与哪些进程有关系? 3、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两类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的比较,早 晚,二战后起步,先快后慢 速度加快,高 低,中心区衰落,出现逆城市化建设卫星城,城市化进程不合理-“虚假城市化”(南美)“滞后城市化”(南亚) 城市人居环境变差,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内部环境恶化,人们向郊区迁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向郊区迁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市中心衰弱区,吸引人回城居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先有郊区城市化,再有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的一种高级形式,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显著的内部差异性,尤其是“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并存。,A、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又称“虚假城市化”。,B、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拉美国家),(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练习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读表回答问题:1)国可能是下列国家中的: A、美国 、埃塞俄比亚 C、英国 、韩国2)题干中叙述的现象最明显的国家是: A、 、 、 、3)国与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这说明: A、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少 C、国的第二、三产业最落后 D、国的人口增长率最低,【高考真题】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问题。1)按城市化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2)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3)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四、我国的城市化,1、我国城市化进程,A、1949年,城市化水平为10.6%;,B、建国初期,城市人口增长较快;,C、20世纪60-7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缓慢;,D、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与部分国家城市化速度比较,A、起步晚,目前速度快,水平较低。,2、特点,B、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较快,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低。,2、特点,3、我国的城市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A、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把城市化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必须量力而行,一定时期的城市建设规模要控制在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B、要充分考虑到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努力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C、要妥善处理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明确东、中、西部的发展方向。,D、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