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两首(将进酒、登高)ppt课件.ppt
唐诗两首,将进酒 李白,饮中八仙诗(节选) 唐杜甫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与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书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1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解题,2写作背景,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p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qing)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钟鼓馔(zhu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l),斗酒十千恣(z)欢谑(xu)。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没看见吗? 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 ,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逐句翻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欢乐, 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 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 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让我为你们唱一曲, 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 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 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 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 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 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前两行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为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功业未成;夸张 比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像这样夸张的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黄河之水天上来 ”“会须一饮三百杯 ”“斗酒十千 ”“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以说,夸张是李白诗歌豪放风格的重要体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为什么?如何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不是,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这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诗人列举陈王曹植的事例,有何用意?,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愤怒嘲讽。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反客为主,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与尔同销万古愁,一愁,二愁,三愁,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总结,将进酒测练一、填充题:1、这首诗的基调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之情。2、本诗的主旨句是:, 。表达了诗人的态度。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等。,愤激,悲,欢,狂放,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径须沽取对君酌。2、钟鼓馔玉不足贵。3、与君歌一曲。三、说说下列句子的诗意。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表丝暮成雪。,沽:通酤,买。酌:喝。,馔玉:古义:美好的饮食;今义:馔:饮食;玉:玉石。,歌:唱。,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登高,杜甫,“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清)杨伦,杜甫生平,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忧国忧民),(涉世不深),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杜甫,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人称“诗圣”,文为“诗史”。,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知人论世,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风,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意境凄凉,天,猿,渚,沙,鸟,意象分析,“猿啸哀、鸟飞回”就是包含作者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真实写照,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照出诗人内心的凄惨,哀猿的啼叫暗示着作者的悲苦。,这首诗歌中是人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落木,长江,无边,不尽,萧萧,滚滚,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下,来,意象分析,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使诗人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又会加重诗人的乡愁,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令诗人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惘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首联和颔联作者精选了一系列意象,将诗人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将所要抒发之情凝聚于所绘之景中,借景抒情。,总 结,说说颈联对仗工整之处。在朗读时哪些字应重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读:万、悲、常、百、多、独,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究竟悲从何来?,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这些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潦倒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写景,首联,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渚洲,颔联,仰望,无边落叶,俯视,不尽江水,(扩大了视野),抒情,颈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尾联,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欣赏格律,此诗在句式上的特点: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