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ppt课件.ppt
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复杂结构的发现过程,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发现、发明和创造中前进的。直到19世纪末,人们还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不可再分,当汤姆生在1897年发现电子后,人们才认识到原子结构的复杂性。,原子的内部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问题: 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是如何分布的? 你会作出怎样的设想?,请同学们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P 51图18.2-1左边一段的内容。,汤姆生是如何描述原子结构的?,请回答:,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汤姆生原子枣糕模型能解释当时发现的一些现象。,但勒纳德1903年做了一个实验,使电子束射到金属模上,发现较高速度的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看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稍后一些的粒子散射实验则完全否认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用什么方法去研究象原子这样的微观粒子的内部结构呢?用其他微观粒子或一些射线轰击,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问题:,按汤姆生的原子模型,粒子穿过金箔后应如何运动?,问题:,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 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或偏转很小;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 被弹回,偏角几乎达到180。,绝大多数,少数,极少数,有的甚至,问题:,1.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与汤姆生原子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否相符?说明你的理由。,2.原子内部的正电荷应该如何分布才能形成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呢?,(1)电子不可能使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粒子跟电子碰撞过程中两者动量变化相等,因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300倍,撞前后粒子速度几乎不变,而质量小的电子速度发生改变。因此,粒子撞电子时不会出现被反弹回来的现象。发生非对心碰撞时,粒子也不会出现大角度偏转。可见,电子对粒子在速度的大小、方向上的改变是十分微小的。,(2)按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正电荷在原子内部分布均匀,粒子穿过原子时,由于粒子两侧正电荷对它的斥力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相抵削,使粒子偏转的力也不会很大,粒子散射现象说明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情况。,(3)实验中发现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粒子在原子中的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本身大的多的物休作用。,(4)金箔的厚度大约1m,金原子的直径约310-10m。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时,相当于穿过几千个金原子的厚度,但它们的运动方向没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个现象表明粒子在穿过时基本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说明原子中的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的质量和电量都集中在体积很小的核上。,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运动。,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汤姆生发现电子,汤姆生原子模型,枣糕式,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粒子散射实验,行星式,课后习题五,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寸,由不同元素对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量Q。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可以推算出原子中的电子数。非常接近化学上的原子序数。卢瑟福预言中子存在。,原子核半径,原子半径。课后习题四,效果检测,1有关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不改变方向;B 粒子碰到电子后运动方向几乎不发生改变;C 粒子散射实验,肯定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D 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ABD,效果检测,D,1871年8月 30日生于新西兰 杰出贡献: 1899年命名射线、射线;发现放射性元素“钍”; 1902年提出原子自然蜕变理论;,卢瑟福(18711937年),1911年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919年发现质子,预言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