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北工大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ppt课件.ppt

    • 资源ID:1318320       资源大小:1.99M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工大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ppt课件.ppt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作用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与分配氮素同化、硫素同化、磷素同化合理施肥,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一、植物体内的元素灰分灰分元素矿质元素,植物组织,陆生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必需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2、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是: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该元素在营养生理上能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3、确定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 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亦称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而砂基培养法则是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的方法。气培法: 将根系置于营养液气雾中栽培植物的方法称为气培法。,4、植物必需元素,按照植物对必需元素的需求量,可以大致划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植物对此类元素需要的量较多。约占物体干重的0.01%10%,有C、H、O、N、P、K、Ca、Mg、S、Si。微量元素:约占植物体干重的10-5%10-3%。Fe、Mn、Cu、Zn、B、Mo、Cl、Ni。植物对这类元素的需要量很少。缺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稍有过量,反而对植物有害,甚至致其死亡。,5、按照生理生化功能,可划分为以下4组(1)作为碳化合物组分的矿质元素氮: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以吸收利用有机态氮,如尿素等。硫: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硫酸根离子,硫也是硫辛酸、辅酶A、硫胺素焦磷酸、谷胱甘肽、生物素、腺苷酰硫酸和3-磷酸腺苷等的组成。,(2)作为能量贮存和维持结构完整性的矿质元素磷:通常磷呈正磷酸盐(HPO42-或H2PO4-)形式被植物吸收。磷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成为有机物,有一部分仍保持无机物形式。磷以磷酸根形式存在于糖磷酸、核酸、核苷酸、辅酶、磷脂、植酸等中。磷在ATP的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磷在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硅:是以硅酸(H4SiO4)形式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的。硅主要以非结晶水化合物形式(SiO2nH2O)沉积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它也可以与多酚类物质形成复合物成为细胞壁加厚的物质,以增加细胞壁刚性和弹性。,(3)保留离子状态的矿质元素钾:土壤中有KCl、K2SO4等盐类存在,这些盐在水中解离出钾离子(K+),进入根部。钾在植物中几乎都呈离子状态,部分在细胞质中处于吸附状态。钾主要集中在植物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位。钾是40多种酶的辅助因子,是形成细胞膨胀和维持细胞内电中性的主要阳离子。,钙:植物从氯化钙等盐类中吸收钙离子。植物体内的钙呈离子状态Ca2+。钙主要存在于叶子或老的器官和组织中,它是一个比较不易移动的元素。钙在生物膜中可作为磷脂的磷酸根和蛋白质的羧基间联系的桥梁,因而可以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胞质溶胶中的钙与可溶性的蛋白质形成钙调素,在代谢调节中起“第二信使”的作用。,(4)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矿质元素铁:铁是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和呼吸作用中的细胞色素和非血红素铁蛋白的组成。铁在这些代谢方面的氧化还原过程中都起着电子传递作用。由于叶绿体的某些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合成需要铁,所以,缺铁时会出现叶片叶脉间缺绿。,锌:锌离子是乙醇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和碳酸酐酶等的组成之一。缺锌植物失去合成色氨酸的能力。锌是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必需元素。三、作物缺素的诊断,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生物膜1、膜的化学组成2、膜的生物结构,二、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1、通道运输通道是由细胞膜内在蛋白构成的进行离子跨膜运输的孔道。质膜上已知的离子通道有K+,Cl-、Ca2+和NO3- 离子通道等。试验表明,一个开放式的离子通道,每秒钟可运输107108个离子,比载体蛋白运输离子或分子的速度快1000倍。,钾离子通道,钾电位门通道,电压门控K 通道模式图,应用类似的技术,在80年代还陆续克隆出几种重要离子(如Na+、K+和Ca2+等离子)的电压门控通道,它们具有同化学门控能道类似的分子结构,但控制这类通道开放与否的因素,是这些通道所在膜两侧的跨膜电位的改变;也就是说,在这种通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些对跨膜电位的改变敏感的基团或亚单位,由后者诱发整个通道分子功能状态的改变。,2、载体运输载体又称透过酶(permease或penetrase)或运输酶(transport enzyme),是细胞膜中一类能与离子进行特异结合,并通过构象变化将离子进行跨膜运输的蛋白质。载体运输既可以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也可以逆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主动运输)。载体运输每秒可运输104105个离子,单向运输载体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跨质膜运输。质膜上已知的单向运输载体有运输Fe2+,Zn2+、Mn2+、Cu2+等载体。同向运输器是指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分子或离子(如Cl-、K+、NO3-、NH4+、PO43-、SO42-,氨基酸、肽、蔗糖、已糖)结合,同一方向运输。,反向运输器是指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质膜内侧的分子或离子(如Na+)结合,两者朝相反方向运输。,3、泵运输ATP酶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驱动离子的转运。植物细胞主要有质子泵和钙泵。,(1)质子泵ATP驱动质膜上的H+-ATP酶将细胞内侧的H+向细胞外侧泵出,细胞外侧的H+浓度增加,结果使质膜两侧产生了质子浓度梯度和膜电位梯度,两者合称为电化学势梯度。细胞外侧的阳离子就利用这种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经过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同时,由于质膜外侧的H+要顺着浓度梯度扩散到质膜内侧,所以质膜外侧的阴离子就与H+一道经过膜上的载体蛋白同向运输到细胞内,H+泵将H+泵出,K+(或其它阳离子)经通道蛋白进入,阴离子与H+同向运输进入,生电质子泵工作的过程,是一种利用能量逆着电化学势梯度转运H+的过程,所以它是主动运输的过程,亦称为初级主动运输,由它所建立的跨膜电化学势梯度,又促进了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便是一种间接利用能量的方式,称之为次级主动运输。,(2)钙泵钙泵:亦称为Ca2+-ATP酶,它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内的钙离子泵出细胞,由于其活性依赖于ATP与Mg2+的结合,所以又称为(Ca2+,Mg2+)-ATP酶。,4、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pinocytosis)。,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主要通过根,但植物的其他部位也可以吸收矿质元素。如叶片,一、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1、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的表面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这时,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他离子所置换。根部呼吸放出的CO2和土壤溶液中的H2O形成H2CO3, H2CO3在溶液中解离形成H+和HCO3-,这些反应发生在根细胞的表面。,土粒表面都带负电荷,吸附着矿质阳离子(如NH4+、K+),不易被水冲走,它们通过阳离子交换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交换。矿质阴离子(如NO3-、Cl-)被土粒表面的负电荷排斥,溶解在土壤溶液中,易流失。但PO43-则被含有铝和铁的土粒束缚住,因为Fe2+、Fe3+和Al3+等带有OH-,OH-和PO43-交换,于是PO43-被吸附在土粒上,不易流失。,由于土壤颗粒的表面带有负电荷,阳离子被土壤颗粒吸附于表面。外部阳离子如钾离子可取代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另一个阳离子如钙离子,使得钙离子被根系吸收利用。,2、离子进入根部导管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离子如何从木质部细胞进入导管,有两种说法:被动扩散、主动运输,二、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1、温度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随土壤温度的增高而加快,因为温度影响了根部的呼吸速率,也即影响主动吸收。温度过高,吸收困难。这可能是高温使酶钝化,影响根部代谢;高温使膜透性增大,矿质元素被动外流。温度过低时,根吸收矿质元素量也减少,因为低温时,代谢弱,主动吸收慢;细胞质粘性也增大,离子进入困难。,温度对小麦幼苗吸收钾的影响,2、通气状况通气畅通,促进根的代谢,减小CO2对根活性的影响。3、土壤溶液浓度,4、土壤PH值弱酸性条件下,氨基酸带正电,弱碱性条件下,氨基酸带负电。一般阳离子的吸收速率随PH值升高而加速,阴离子的吸收速率随PH增高而下降。一般作物生育最适pH是67 ,但有些作物(如茶、马铃薯、烟草)适于较酸性的环境,有些作物(如甘蔗、甜菜)适于较碱性的环境,土壤PH值影响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溶解度。土壤PH值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三、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对土壤的影响生理酸性盐:根系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如果供给(NH4)2SO4,大量的SO42-残留于溶液中,酸性提高,这类盐叫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根系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如果供给NaNO3,大量的Na+残留于溶液中,碱性提高,这类盐叫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根系吸收阴离子与阳离子的速率几乎相等,如果供给NH4NO3,PH值未发生变化,这类盐叫生理中性盐。,四、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9世纪发现了叶片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从植物叶片的形态功能上看,叶片主要是吸收气体营养物质,而根系是吸收水溶性营养。但有时根系的吸收功能受到限制,例如土壤干旱,土壤温度不稳定,土壤营养固定及不良的气候和土壤因素,因此叶面施肥成为十分重要、不可代替的补救办法,可作为常规的施肥方法应用。,许多文献报道,叶面追肥可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增加叶片中大量和微量元素。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叶面追肥快于根系追肥。文献报道,通过叶面施肥可改善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光合能力;叶面追肥在生长后期有特殊的效果,这时的吸收运输主要集中在种子和果实。,(一)植物地上部分吸收矿质营养的部位1、气孔气态营养成分:CO2、SO22、角质层植物地上部分吸收矿质营养的主要部位和方式。透过角质层缝隙进入叶片内部,第四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布,一、矿质元素运输的形式、途径1、形式(1)N根吸收的无机态N,大部分在根转变为有机氮化合物N素在植物体内运输以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酰胺(主要是天冬酰胺和谷氨酰)为主要形式;少量也以硝态氮运输,(2)P主要以正磷酸形式运输少量在根部转化为有机磷化物(磷酰胆碱、甘油磷酰胆碱,向上运输(3)S主要以SO42-少量以蛋氨酸和谷胱甘肽形式运输,2、途径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或其他形式进入导管后,随着蒸腾流一起上升,也可以顺着浓度差而扩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率约为30- 100 cmh-1。,这就说明根部吸收的钾是通过木质部上升这个现象表示,K从木质部活跃地横向运输到韧皮部,叶片吸收磷酸后,是沿着韧皮部向下运输的;同样,磷酸也从韧皮部横向运输到木质部。叶片吸收的离子在茎部向上运输途径也是韧皮部,不过有些矿质元素能从韧皮部横向运输到木质部而向上运输,所以,叶片吸收的矿质元素在茎部向上运输是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某些元素(如钾)进入地上部后仍呈离子状态有些元素(氮、磷、镁)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他需要的器官去。这些元素便是参与循环的元素。,另外有一些元素(硫、钙、铁、锰、硼)在细胞中呈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特别是钙、铁、锰,它们是不能参与循环的元素。,1、参与循环的元素在植物体内大多数分布于生长点和嫩叶等代谢较旺盛的部分。2、不能参与循环的元素却相反,这些元素被植物地上部分吸收后,即被固定住而不能移动,所以器官越老含量越大,例如嫩叶的钙少于老叶。,植物缺乏某些必需元素,最早出现病症的部位(老叶或嫩叶)不同,原因也在于此。凡是缺乏可再度利用元素的生理病征,首先在老叶发生;而缺乏不可再度利用元素的生理病征,首先在嫩叶发生。,第五节 氮、硫、磷的同化,一、氮的同化1、硝态氮的同化植物吸收硝酸盐后,必须经过代谢还原才能利用,因为蛋白质的氮呈高度还原状态,而硝酸盐的氮却是呈高度氧化状态。NO3- + 2e NO2-NO2- + 2e N2O2-N2O2- + 2e NH2OH NH2OH + 2e NH4+,(1)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催化这一反应的硝酸还原酶为钼黄素蛋白,含有FAD、Cytb(细胞色素b557)和Mo,还原力为NADH+、H+,主要起电子传递的作用。还原过程中,电子从NAD(P)H传至FAD,再经Cytb557传至MoCo,然后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诱导酶(或适应酶),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这种酶,这种现象就是酶的诱导形成(或适应形成),所形成的酶便叫做诱导酶或适应酶。,(2)亚硝酸盐还原成铵NO3-还原为NO2-后,NO2-被迅速运进质体即根中的前质体或叶中的叶绿体,并进一步被亚硝酸还原酶(NiR)还原为NH3或NH4+。,叶中的硝酸还原,根中的硝酸还原,2、铵态氮的同化当植物吸收铵盐的氨后,或者当植物所吸收的硝酸盐还原成氨后,氨立即被同化。游离氨(NH3)的量过多,即毒害植物,因为氨可能抑制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系统,,(1)谷氨酰胺合成酶途径在谷氨酰胺合成酶作用下,并以Mg2+、Mn2+或Co2+为辅因子,铵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这个过程是在细胞质、根部细胞的质体和叶片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谷氨酸,谷氨酰胺,(2)谷氨酸合酶途径谷氨酸合酶又称谷氨酰胺-酮戊二酸转氨酶,它有NADH-GOGAT和Fd-GOGAT两种类型,分别以NAD+H+和还原态的Fd为电子供体,催化谷氨酰胺与-酮戊二酸结合,形成2分子谷氨酸,此酶存在于根部细胞的质体、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及正在发育的叶片中的维管束。,谷氨酰胺,-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酸,(3)谷氨酸脱氢酶途径铵也可以和-酮戊二酸结合,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以NAD(P)H + H+为氢供给体,还原为谷氨酸。但是,GDH对NH3的亲和力很低,只有在体内NH3浓度较高时才起作用。GDH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酮戊二酸,谷氨酸,(4)氨基交换作用植物体内通过氨同化途径形成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可以在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乙醛酸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通过氨基交换作用形成其它氨基酸或酰胺。例如:谷氨酸与草酰乙酸结合,在天冬氨酸转氨酶催化下,形成天冬氨酸;又如,谷氨酰胺与天冬氨酸结合,在天冬酰胺合成酶作用下,合成天冬酰胺和谷氨酸。,谷氨酸,草酰乙酸,天冬氨酸,-酮戊二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3、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由两类微生物实现的。一类是能独立生存的非共生微生物,主要有3种:好气性细菌、兼气性细菌和蓝藻。另一类是与其他植物(宿主)共生的共生微生物。例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放线菌,以及与水生蕨类红萍(亦称满江红)共生的蓝藻(鱼腥藻)等,其中以根瘤菌最为重要。,固氮微生物体内有固氮酶复合物,它具有还原分子氮为氨的功能。固氮酶复合物有两种组分:一种含有铁,叫铁蛋白,又称固氮酶还原酶,通过铁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其作用是水解ATP,还原钼铁蛋白;另一种含有钼和铁,叫钼铁蛋白,又称固氮酶,作用是还原N2为NH3。铁蛋白和钼铁蛋白要同时存在才能起固氮酶复合物的作用,缺一则没有活性。,在整个固氮过程中,以铁氧还蛋白(Fd还)为电子供体,去还原铁蛋白(Fe氧),成为Fe还,后者进一步与ATP结合,并使之水解,使铁蛋白(Fe还)发生构象变化,把高能电子转递给钼铁蛋白(MoFe氧)成为MoFe还,MoFe还接着还原N2,最终形成NH3。,二、硫的同化高等植物获得硫主要是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硫酸根离子,也可以通过叶片吸收和利用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要转变为硫酸根离子后,才能被植物同化。硫酸盐既可以在植物根部同化,也可以在植物地上部分同化。,1、活化硫酸根离子在ATP-硫酸化酶催化下,硫酸根离子与Mg-ATP反应,产生腺苷酰硫酸(APS)和焦磷酸。APS在APS激酶催化下,与另一个ATP分子作用,产生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PAPS)。,APS和PAPS之间是相互转变的。这两种硫酸盐都是活化硫酸盐。PAPS是活化硫酸盐在细胞内积累的形式,APS是硫酸盐还原的底物,两者都含有活化的硫酸根。,2、S同化APS与还原型的谷胱甘肽(GSH)结合,在磺基转移酶催化下,形成S-磺基谷胱甘肽。S-磺基谷胱甘肽再与GSH结合形成亚硫酸盐。亚硫酸盐在亚硫酸盐还原酶作用下,以Fd还作为电子供体,还原为硫化物(S2-)。,丝氨酸在丝氨酸乙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与乙酰辅酶A反应,产生O乙酰丝氨酸。硫化物与O乙酰丝氨酸结合,在O-乙酰丝氨酸硫解酶催化下,形成半胱氨酸。半胱氨酸进一步合成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三、磷酸盐的同化土壤中的磷酸盐(HPO42-)被植物吸收以后,少数仍以离子状态存在于体内,大多数同化成有机物,如磷酸糖、磷脂和核苷酸等。同化部位不限,根和地上部位都一样。在线粒体中,磷酸盐通过氧化磷酸化使NADH(或琥珀酸)氧化为ATP。,在胞质溶胶中也可以通过转磷酸作用形成ATP。在糖酵解中,甘油醛-3-磷酸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下,与H2PO4-结合,把无机磷酸参入1,3-二磷酸甘油酸,进一步在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下,1,3-二磷酸甘油酸的磷酸转移,形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第六节 合理施肥,一、作物的需肥特点1、不同作物需肥不同禾谷类作物需要氮肥较多,同时又要供给足够的P、K,以使籽粒饱满;豆科能固空气中的N,需P、K多,叶菜类多施N。2、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时期需肥不同,二、合理施肥的指标1、形态指标叶色长相2、生理指标叶绿素酶类活性营养元素含量,三、发挥肥效的措施适当灌溉 适当深耕 改善施肥方式,

    注意事项

    本文(北工大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