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第2章心理学基础.ppt
医学心理学第2章-心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第2章-心理学基础,第一节 认 知 过 程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第三节 意 志 过 程第四节 人 格第五节 心理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基础,第一节 认 知 过 程,认知过程:它是指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五部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过程,第一节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认知过程:它是指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一、感觉和知觉二、记忆三、注意四、思维五、想象,第一节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一、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认知过程(cognitiv,1定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sensation,第一节 认知过程,1定义(1)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一、感觉与知觉,贝可斯通的感觉剥夺实验,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sensation,第一节 认知过程,贝可斯通的感觉剥夺实验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sensat,2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皮肤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第一节 认知过程,2种类外部感觉视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皮肤觉一、感觉与知觉(一),2种类,视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人类所接受的信息有80是来自于视觉。适宜的波长为380780nm的可见光波。,第一节 认知过程,2种类视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人类所接受的信息有80,2种类,听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1620000赫),第一节 认知过程,2种类听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2种类,嗅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作用于鼻腔黏膜中的嗅细胞所引起的。,第一节 认知过程,2种类嗅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 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味觉,人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其他味觉都是由它们混合产生的。,第一节 认知过程,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味觉 人有酸、甜、苦,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皮肤觉,触觉压觉温觉痛觉,第一节 认知过程,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皮肤觉 触觉第一节 认知过,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运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感受器位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各关节中。,第一节 认知过程,(一)感 觉(二)知 觉,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运动觉 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平衡觉,也叫静觉。是由人体作加速运动或减速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分。,第一节 认知过程,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平衡觉 也叫静觉。是由,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内脏觉,又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第一节 认知过程,2种类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内脏觉 又叫机体觉。是,3特征,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的敏锐程度,感觉阈限: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反比关系,(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第一节 认知过程,(一)感 觉(二)知 觉,一、感觉与知觉,3特征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的敏锐程度感觉,注视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2)感觉后像,第一节 认知过程,3特征,(一)感 觉(二)知 觉,一、感觉与知觉,注视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2)感觉,(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3特征,第一节 认知过程,(3)感觉的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明适应和,(4)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3特征,两个灰色方块具有均匀的亮度。,第一节 认知过程,(4)感觉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5)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如冷暖色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3特征,第一节 认知过程,(5)联觉 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感觉与知觉,(6)感觉补偿,当人们的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的感觉会高度发展起来弥补其缺失的感觉功能,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补偿。,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3特征,第一节 认知过程,(6)感觉补偿 当人们的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的一、感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第一节 认知过程,盲人敏锐的触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第一节 认知过程盲人敏锐的触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1定义,perception,第一节 认知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1)知觉的相对性,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2特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1)知觉的相对性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2特性第一节,(1)知觉的相对性,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2特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1)知觉的相对性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2特性第一节,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第一节 认知过程,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第一节 认知过程,(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系统具有把感觉到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整合为整体的功能,这就叫知觉的整体性。,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2特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系统具有把感觉到的个别一、感,(2)知觉的整体性,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2特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2)知觉的整体性 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2特性第一节,(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事物时,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还要根据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给它赋予一定的意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2特性,达尔马提亚狗,第一节 认知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事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2,(3)知觉的理解性,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2特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2特性第一节,(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的特性。,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2特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一、,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3种类,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性的不同:,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对客观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个体对物体空间移动以及移动速度的反映。,第一节 认知过程,空间知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3种类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第一节 认知过程,4错觉(illusion),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二)知 觉,4错觉(illusion),这些都是平行线(咖啡墙错觉),第一节 认知过程,一、感觉与知觉(一)感 觉 4错觉(illusion)这些,医学心理学第2章-心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第2章-心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第2章-心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第2章-心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第2章-心理学基础,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memory,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一)记忆概述(二)记忆分类(三)记忆过程(四) 遗 忘,二、记忆,第一节 认知过程,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mem,memory,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对概念、公式、判断、推理等抽象内容的记忆。 人类所独有。,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是以曾做过的运动或学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一)记忆概述(二)记忆分类(三)记忆过程(四) 遗 忘,二、记忆,第一节 认知过程,memory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是对概念、公,memory,2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一)记忆概述(二)记忆分类(三)记忆过程(四) 遗 忘,二、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是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存贮的时间为0.25-2秒,又叫初级记忆,是指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是72个“创克” (chunk)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又称二级记忆,是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长时记忆容量非常大 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到几年甚至终生难忘。,第一节 认知过程,memory2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memory,(一)记忆概述(二)记忆分类(三)记忆过程(四) 遗 忘,二、记忆,重复,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感觉记忆,第一节 认知过程,感官,memory(一)记忆概述二、记忆重复长时消失(,(一)记忆概述(二)记忆分类(三)记忆过程(四) 遗 忘,二、记忆,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记忆的开端保持的前提,实现再认和再 现的重要保证,记忆的两种 表现形式,第一节 认知过程,(一)记忆概述二、记忆识记记忆的开端 实现再认和,(一)记忆概述(二)记忆分类(三)记忆过程(四) 遗 忘,二、记忆,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第一节 认知过程,forgetting,(一)记忆概述二、记忆第一节 认知过程forge,(一)记忆概述(二)记忆分类(三)记忆过程(四) 遗 忘,二、记忆,遗忘规律如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 和长度的关系;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 的关系;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 方式的关系。,第一节 认知过程,(一)记忆概述二、记忆遗忘规律如下:第一节 认知,(一)记忆概述(二)记忆分类(三)记忆过程(四) 遗 忘,二、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Ebbinghaus,第一节 认知过程,(一)记忆概述二、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Ebbi,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attention,第一节 认知过程,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attention,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根据注意时的主动程度分:,没有预定目的 无需意志努力,有预定目的 需意志努力,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第一节 认知过程,三、注意(一)概述attention根据注意时的,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attention,9,7,5,3,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课堂实验,第一节 认知过程,三、注意(一)概述attention9753,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attention,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第一节 认知过程,三、注意(一)概述attention,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attention,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9,7,5,3,第一节 认知过程,三、注意(一)概述attention 呈现,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1注意的广度 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能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第一节 认知过程,三、注意(一)概述1注意的广度图中有多少个小圆,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第一节 认知过程,三、注意(一)概述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第一节 认,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特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三、注意(一)概述2注意的稳定性第一节 认知过,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第一节 认知过程,小立方体位于大立方体之内还是之外?,三、注意(一)概述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第一,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第一节 认知过程,中间的小方块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的?,三、注意(一)概述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第一,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条件: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第一节 认知过程,三、注意(一)概述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三、注意,(一)概述(二)分类(三)特征,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 原来注意的强度; 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三、注意(一)概述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有目,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间接性概括性,特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g 思维是,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肝性脑病,病史体格检查血液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粪、尿常规检查脑电图检查,间接性,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g肝性脑病病史间,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概括性,枣树苹果树梨树桃树,果树,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g概括性枣树果树,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1.根据思维方式分类 (1)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或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13岁) (2)形象思维 利用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36岁) (3)抽象思维 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g1.根据思维方,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指向性)分:,(1) 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2)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g2.根据思维探,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用六根火柴搭成四个等边三角形。,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g用六根火柴搭成,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和现成的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思维: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g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g第一节 认知过,四、思维,(一)概念(二)种类(三)过程,thinking,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概念,判断推理,新概念,第一节 认知过程,四、思维(一)概念thinking分析分析、综合,五、想象,(一)概念(二)功能(三)种类,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节 认知过程,五、想象(一)概念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五、想象,(一)概念(二)功能(三)种类,1.具有预见的作用2.具有对认识的补充作用3.具有对情绪的调节作用4.具有代替作用5.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第一节 认知过程,五、想象(一)概念1.具有预见的作用第一节 认知,五、想象,(一)概念(二)功能(三)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梦是特殊的无意想象,无目的不自觉,有目的自觉地,想象,第一节 认知过程,五、想象(一)概念无意想象再造想象理想梦是特殊的,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绪(emotion)情感(affection),情绪侧重于外部表现情感侧重于内心的体验,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 反应得以表达;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联系,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区别,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区,三、情绪的功能,(一)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低等动物,人,适应性行为模式,生理唤醒 适应性行为模式,相应感受状态生理唤醒 适应性行为模式,情绪适应性,情绪的适应功能在于改善和完善人的生存条件。,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三、情绪的功能(一)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低等动物人适应性,三、情绪的功能,(二)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能够驱动有机体发生反应、从事活动,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动机。,体现在,生理活动中认识活动中,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三、情绪的功能(二)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能够驱动有,三、情绪的功能,(三)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三、情绪的功能(三)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情绪干扰增强工作受干,三、情绪的功能,(四)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当面临陌生的不确定的情景时,人们常从他人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才采取行动。这种现象称作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social referencing of emotion) 有助于人的社会适应。,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三、情绪的功能(四)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当面临陌生,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mood) 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2激情(intense emotion) 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stress) 当人们遇到某种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mood),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二)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moral feeling) 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 产生的情感。 2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 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3美感(aesthetic feeling)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二)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moral,五、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增力减力激动平静 强弱紧张轻松,动力性,激动性,强 度,紧张度,维度(dimension),两极性(bipolarity),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五、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增力减力动力性激动性强 度紧张度维,六、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 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言语表情(language expression),表情,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六、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快乐、惊愕、生气、厌恶、恐惧、悲伤、轻蔑,快乐、惊愕、生气、厌恶、恐惧、悲伤、轻蔑,七、情绪的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 (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四)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七、情绪的理论 (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 第二节,七、情绪的理论,(四)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因素学说,观点: 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七、情绪的理论 (四)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因素学说 观点:第二,情绪唤醒实验:危桥上的约会,情绪唤醒实验:危桥上的约会,一、定 义二、基本过程三、特 征四、品 质,意志行动:人的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意志(will)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第三节 意志过程,一、定 义 意志行动:人的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意志和认知、情感的关系: 1.认知是意志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志的行动; 2.意志又可以推动认知活动的不断深入,意志对情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定 义二、基本过程三、特 征四、品 质,第三节 意志过程,意志和认知、情感的关系:一、定 义第三节 意志过程,一、定 义二、基本过程三、特 征四、品 质,采取决定阶段,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做出行动的决定,1.坚持执行预定的 目标和行为程序;2.制止和修改那些 不利于达到预定目 标的行动。,执行决定阶段,(初始阶段),(完成阶段),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第三节 意志过程,一、定 义采取决确定行动的目标1.坚持执行预定的执行决(初,一、定 义二、基本过程三、特 征四、品 质,(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二)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三)以随意活动为基础。,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活动的核心。,意志活动的基础。,第三节 意志过程,一、定 义(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二)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一、定 义二、基本过程三、特 征四、品 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主动地支配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明辨是非,决断迅速合理,实现目的。,保持精力,不屈不挠实现既定目的。,自觉控制情绪动机,约束行动和语言。,第三节 意志过程,一、定 义1.自觉性主动地支配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明,第三节 意志过程,第三节 意志过程,(一)概 念(二)特 征(三)结 构(四)影响因素(五)特质理论,人格(personality):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具)。,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人格(personality): pe,(一)概 念(二)特 征(三)结 构(四)影响因素(五)特质理论,人格(personality)一般也等同于个性(individuality)。,个性着重强调了人的独特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人格则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 人格(personality)一般也,(一)概 念(二)特 征(三)结 构(四)影响因素(五)特质理论,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1独特性与共同性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二)特 征(三)结 构(四)影响因素(五)特质理论,1.人格倾向性 2.人格特征 3. 调节系统,决定人态度行为的基本动力,反映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能力,调节 控制与整合,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1.人格倾向性决定人态度行为的基本动力反映人,(一)概 念(二)特 征(三)结 构(四)影响因素(五)特质理论,1.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2.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1.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第四节,(一)概 念(二)特 征(三)结 构(四)影响因素(五)特质理论,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将人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根源特质 16个。测量量表为16PF。,Raymond B. Cattell19051998,(一)概 念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一)概 念(二)特 征(三)结 构(四)影响因素(五)特质理论,2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提出人格的第三个维度,外内向维度、情绪维度和精神质维度。,Hans J. Eysenck1916 1997,(一)概 念2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第四节 人 格一、概,二、需要,(二)分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分:,生理性需要是指个体对维持其生存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社会性需要是指个体对维持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第四节 人 格,二、需要(二)分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分: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第四,二、需要,(二)分类,根据需要的对象分:,物质的需要 主要指个体对物质文化对象的欲求。,精神性需要 表现为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欲求,对掌握 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和对美的享受的需 求及对创造发明的欲望等等。,第四节 人 格,二、需要(二)分类根据需要的对象分:物质的需要 主要指个,二、需要,(二)需要理论,社会性,自然性,精神的,物质的,1.马克思描绘的需要层次,Kail Marx,第四节 人 格,二、需要(二)需要理论社会性自然性精神的物质的1.马克思描绘,二、需要,(二)需要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Maslow AH,19081970)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曾提出需要的层次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他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潜能或基本需要,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应该得到释放。,Maslow AH19081970,第四节 人 格,二、需要(二)需要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生 理 的 需 要,安 全 的 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 理 的 需 要安 全 的 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二)动机种类(三)动机冲突(四)挫折,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三个功能,第四节 人 格,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动机(motivation):,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二)动机种类(三)动机冲突(四)挫折,根据内容分,生理性的动机(物质方面的动机) 心理性的动机(精神方面的动机,根据性质分,正确的动机错误的动机,根据作用分,主导动机辅助动机,根据维持时间分,短暂动机长远动机,从引起原因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第四节 人 格,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根据内容分生理性的动机(物质方面,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二)动机种类(三)动机冲突(四)挫折,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常存在着两种或多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这就是动机斗争,也称为动机冲突。,四种基本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第四节 人 格,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 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常存在着,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二)动机种类(三)动机冲突(四)挫 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frustration,第四节 人 格,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 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二)动机种类(三)动机冲突(四)挫 折,在实现目标中受到阻碍时,可产生以下几种情况: 1.加倍努力,克服障碍,达到目标; 2.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 3.如果障碍难以逾越,寻求替代目标; 4.如果障碍难以逾越,又无法寻求替代目标,走投无路,不能实现目标。 只有第四种情况时才会产生挫折感。,第四节 人 格,frustration,三、动机与挫折(一)动机概念 在实现目标中受到阻碍时,可,四、能力,(一)概述(二)分类(三)形成发展(四)个别差异(五)智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ability),第四节 人 格,四、能力(一)概述 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四、能力,(一)概述(二)分类(三)形成发展(四)个别差异(五)智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能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则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已经“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第四节 人 格,四、能力(一)概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能力是人,四、能力,(一)概述(二)分类(三)形成发展(四)个别差异(五)智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从掌握的速度和质量中,可评定出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能力是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的。,第四节 人 格,四、能力(一)概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能力是掌,四、能力,(一)概述(二)分类(三)形成发展(四)个别差异(五)智力,观察力记忆力一般能力注意力智力 思考力想象力特殊能力,能力,第四节 人 格,四、能力(一)概述观察力能力第四节,四、能力,(一)概述(二)分类(三)形成发展(四)个别差异(五)智力,1遗传素质2营养状况 3教育4社会实践,第四节 人 格,四、能力(一)概述1遗传素质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二)分类(三)形成发展(四)个别差异(五)智力,四、能力,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能力的类型差异,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 四、能力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第四节,(一)概述(二)分类(三)形成发展(四)个别差异(五)智力,四、能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智力(intelligence),第四节 人 格,(一)概述 四、能力 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生理机制(五)意 义,五、气质,是指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气质(temperament),气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五、气质 是指典型的、稳定的心,(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生理机制(五)意 义,五、气质,temperament,1.感受性2.耐受性3.反应的敏捷性4.行为的可塑性5.情绪的兴奋性6.外倾性与内倾性,六大特征,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五、气质temperament1.感,(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生理机制(五)意 义,五、气质,多血质Sanguineous temperament粘液质Phlegm temperament胆汁质Bilious temperament抑郁质Melancholic temperament,Hippcrates(公元前460前377),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五、气质多血质Hippcrates第,(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生理机制(五)意 义,五、气质,胆汁质 情绪粗犷,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五、气质胆汁质 情绪粗犷第四节,(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生理机制(五)意 义,五、气质,多血质 情绪丰富,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五、气质多血质 情绪丰富第四节,(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生理机制(五)意 义,五、气质,粘液质 情绪贫乏,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五、气质粘液质 情绪贫乏第四节,(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生理机制(五)意 义,五、气质,抑郁质 多愁善感,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五、气质抑郁质 多愁善感第四节,(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生理机制(五)意 义,五、气质,强,灵活不灵活,平衡不平衡,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抑制型,弱,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五、气质强灵活平衡活泼型弱多血质粘液,(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生理机制(五)意 义,五、气质,正确认识气质与职业活动对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社会活动的价值及其成就的高低。,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同的影响。,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五、气质 正确认识气质与职业活,(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形成发展(五)与气质关系,六、性格,性格(character)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六、性格 性格(charact,(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形成发展(五)与气质关系,六、性格,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情绪特征 3.性格的意志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六、性格1.性格的态度特征第四节,(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形成发展(五)与气质关系,六、性格,1.性格的态度特征,(1)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2)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3)对自己的态度,如自信或自卑,羞怯或大方等。,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六、性格1.性格的态度特征 (1),(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形成发展(五)与气质关系,六、性格,2.性格的情绪特征,(1)情绪活动的强度(2)情绪的稳定性(3)情绪的持久性(4)主导心境,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六、性格2.性格的情绪特征 (1),(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形成发展(五)与气质关系,六、性格,3.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表现在意志品质的:,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六、性格3.性格的意志特征 自觉性,(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形成发展(五)与气质关系,六、性格,4.性格的理智特征,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第四节 人 格,(一)概 念 六、性格4.性格的理智特征 认,(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形成发展(五)与气质关系,六、性格,1.内倾型和外倾型,荣格(C.G.Jung)认为: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时有两种指向,他称此为定势。 一种指向内在世界,称内倾; 一种指向外部环境,称外倾。,第四节 人 格,C.G.Jung1875-1961,(一)概 念 六、性格 1.内倾型和外倾型,(一)概 念(二)特 征(三)类 型(四)形成发展(五)与气质关系,六、性格,2.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英国心理学家培因(A.Bain)和法国心理学家瑞波(T.A.Ribot)等人认为可以根据认识、情感和意志划分为:理智型 情绪型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