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导论课件.pptx

    • 资源ID:1314652       资源大小:103.06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导论课件.pptx

    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及其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第三节 区域经济研究的新动态,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及其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及其形成与发展,一、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地理经济学二、区域及其划分标准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及其形成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一、 区域经济学、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的经济学学科,它属于经济学范畴。经济学是关于经济资源稀缺性与人类经济行为选择的学科,其根本任务是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以满足人类日益扩大的需要。由于经济学研究通常抽象掉了空间因素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即假定不同区域的经济资源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分布是均衡的,从而无法回答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的聚集和由此导致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 区域经济学、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地理学是运用地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要素的空间配置问题,诸如:工厂商店的选址、一国内产业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布局,等等。其中也涉及到经济理论和方法,但主要是地理学,故而经济地理学属于地理学范畴。区域经济学是在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其所以属于经济学,是因为它主要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或者说是在经济学研究中加入了空间因素。但它与经济地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可以说凡是经济地理学所涉及的范畴和问题它都覆盖了,如区位选择、产业规划、产业布局等等,而在空间配置问题上,则是更多地加入了经济理论。这便是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地理学是运用地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要素的空间配置,二、区域的涵义及其划分,不同的学科给区域下了不同的定义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与均质性特征来划分,故沙漠地带、冰缘地带均称为区域。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主要是按行政权力覆盖面而划分的,因此其边界,与国界或一国内的不同省(区)、县界重合。社会学把区域看作是共同语言、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按这种标准,区域可以越过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只要语言、信仰或民族特征相同都可以划归为同一社会区域内,如,语系的划分、民族的分布等。,二、区域的涵义及其划分不同的学科给区域下了不同的定义,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前苏联1922年的定义: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胡佛(LMHoover)于1970年的定义: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教科书:三个层面 一国内的经济区域 超越国家界限由几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 几个国家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 主要在第一层含义上使用“区域”这一概念 不是从给定的行政区划单位出发,如乡、县、市等,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单位加以综合。,教科书:三个层面,区域划分的标准1.布代维尔的区分标准布代维尔主张将区域分为均质区(同质)、节点(极化)区、规划(计划)区。,区域划分的标准,同质区域是根据区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划分的。我国曾根据经济技术水平的相似性,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又按照各地区资源特点、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因素的一致性,把全国划分为资源类型区、加工类型区、资源主导类型区、加工主导类型区、混合类型区的特殊类型区等。可见,依据于同质性的划分方法是区域划分中较常用的方法,这种划分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区域间对比研究,因而,这种方法所强调的是某种要素的静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反映的是均质的平面状态,而不是一种结构状态,因而它不能反映出区内经济活动的联系性和内聚力。,同质区域,极化区是由若干异质部分构成的、在功能上联系很紧密的区域。这种区域是以在某种区域的共同利益和集团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内聚力为基础而形成,这种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组成极化区各部分(或部门)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因此它强调的是区域内事物的相互联系性和内聚力,它反映的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常“有一个场所、一个核心和它在它们边缘地区的、明确程度不同的变化梯度”。,极化区,计划区域:主要是从政府规划或政策定向来考虑的区域,较为典型的是经济区。进行划分时:首先考虑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它反映着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工所形成的区际差异和区内的同质性。其次考虑政府的政策目标。强调的是政府的某些政策性目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水产业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区等都属于这种特殊区域。,计划区域:,2.克拉森的区分标准区域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之比(A)、区域增长率与全国增长率之比(B),然后根据A与B的不同组合将区域分为四类:繁荣区(A1且B1)处于扩张过程的欠发达区(A1且B1)潜在的欠发达区(A1且B1)落后区(A1且B1)。,2.克拉森的区分标准,3.汉森的划分标准:汉森利用三种资本或投资,即直接生产活动、经常经济资本与经常社会资本,根据它们的组合状况将区域分为三类:拥挤区、中间区与落后区。拥挤区是进一步扩张的边际社会成本(MSC)高于或等于边际社会收益(MSB)的区域。中间区是MSCMSB、私人投资可明显获利的区域。落后区是经济结构以小规模农业和下降或停滞的工业为主的、对新经济活动缺乏吸引力的区域。,3.汉森的划分标准:,4.教科书:两个标准同质性标准根据一定的指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区单位综合为一个区域。可选取的指标有:失业率、收入水平、就业劳动力的产业分布、流动人口与旅游、或者重工业比重等功能性标准根据一定指标把相互之间具有特别紧密联系的地区单位综合为一个“功能区域”,如劳动力市场区,商业购物区,产品供应区,等注意问题选择区域划分标准不是任意的,要根据研究的课题提出的任务要求两个划分标准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结合在一起运用,4.教科书:两个标准,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区位论研究(1)古典的区位论 代表人物: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韦伯以后的区位论学者:克里斯泰勒、廖什 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特点: 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 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学者: 以伊萨德、贝里、伯顿、D.M.史密斯、C.A.史密斯等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以巴兰德尔、加里森、哈里斯为代表的挪威、瑞典学者;以奥特伦巴、博芬特尔为代表的德国学者和以哈格特、哈米尔顿为代表的英国学者。,区域科学方向:创始人是伊萨德,主要以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和组织为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分析方向:美国贝里、瑞典赫格尔斯特兰、德国的巴尔特尔斯、英国哈格特等 ,考察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内部机制,模拟和预测区域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做出贡献学者:区域科学方向:创始人是伊萨德,主要以区域人文地,2.区域经济问题的出现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2年(19451957年) 缪尔达尔,提出了累积因果论,指出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扩大地区之间的差距,一旦差距出现,则发达地区获得累积的竞争优势。 赫希曼,在经济发展中提出类似观点,认为增长在区域之间不均衡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核心部分的发展会通过“涓滴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外围地区发展。,2.区域经济问题的出现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20世纪2,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传统理论(区位选择)的缺点: 以完全竞争的价格理论为基础,这是微观经济学的范畴 部门最优与整体最优并不一定时时刻刻完全一致; 自由竞争下的自由放任往往会导致区际发展的不平衡; 研究方法是静态的、局部均衡的方法; 研究的是纯粹的经济因素,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不确定的政治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等对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 。新方法: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区域问题 E.M.胡佛的区域经济学导论(1970年)代表著作: N.W.理查森的区域经济学概论(1969年),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传统理论(区位选择),4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工业革命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围绕着人类的自然地理环境展开。空间经济学研究:从古典的单个厂商的生产组织区位研究,扩展到近代的产业区位分析,乃至发展到结构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和区域经济配置日益成为各国政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任务之一,出现了“空间经济学” 、 “区域科学”、“区域发展规划学”等。,4区域经济学的发展,5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大致有三支力量或从三个角度来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一是从经济学角度,即以原有的经济学相关学科理论为背景,对具体的或一般的区域经济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应该是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力量,也是该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流就是如此。二是来自生产力布局学和经济地理学为主的相关领域。建国后,我们照搬前苏联模式,对生产力布局问题在传统经济中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确定下来,相关学科因此聚集了一大批研究人员。随着体制改革和新学科的调整,产业分局基本上是由市场主体自己来布局的,从而传统的布局学等都已被废除。今天有一大批研究人员转到区域经济学中,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但也只能是重要力量。三是从交叉性边缘性学科角度来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如从系统论、数学理论与方法、生物学等角度来研究,这是区域经济学的补充力量。,5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一、研究对象及其内涵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一、研究对象及其内涵,一、研究对象及其内涵,1.传统观点 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强调经济学家长期视而不见的空间维,如诺斯(H. O. Nourse)、H.W.理查森、胡佛。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如周起业 、伊萨德。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如杜贝(V. Dubey)。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尤其强调区域经济政策,如陈栋生主编的区域经济学。,一、研究对象及其内涵 1.传统观点,2.现代观点: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特 点,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强调了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2.现代观点:特 点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二、主要研究内容,1.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二、主要研究内容1.区域结构,2.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内生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要素 经济总量的增长区域发展表现: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新增长理论:突出知识积累的作用,传统理论:强调资本积累的作用,2.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内生增长与发展) 新增长理论:突出,城市,外围区,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地域,城市文明的传播者。,是核心地区的腹地,而这种腹地正支撑核心的形成和发展,向城市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又是城市的主要市场。,3.区域地域结构(或空间结构)及其组成单元,城市边缘区,城市外围区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地域,城市文明的传,4.区际分工与联系 区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空间形式,决定区域生产专业化、区际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各个区域内部的部门比例和一国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动态变化。 享受的利益不同 不同区域分工的影响: 对区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区际竞争的前景不同5.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指为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基本目标:经济增长、均衡,4.区际分工与联系,第三节 区域经济研究的新动态,一、区域经济理论研究面临的新动态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第三节 区域经济研究的新动态 一、区域经济理论研究面临的新,一、区域经济理论研究面临的新动态,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 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层次,丰富和修正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系统研究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一、区域经济理论研究面临的新动态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二、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1.研究对象:“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和如何组织区域经济联系 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二、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1.研究对象:“研究区域经济活,2.注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研究优点:有利于内部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 专业化生产,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使各成员国联合起来采取一致的行动,扩大和加强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关系。,2.注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研究,缺点:区域化直接利益的独享性和“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排他性;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增加、扩大和发展而形成区域化组织之间的竞争,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相比,交锋更多,其结果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缺点:,关键术语 区域结构 区位论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研究新动态 主要参考文献1郝寿义等.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出版社,关键术语,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导论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