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研课标、说教材—陈俊茹ppt课件.ppt
教育部审定2017义务教育课教科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宕昌县哈达铺中学 陈俊茹,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说课流程,说课标,道德与法治课程总目标,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 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三维目标,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学段目标,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教材内容标准,说教材,教材的编写体例,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注重道德实践。,教材编写体例,逻辑推进的追求第一,坚持依托知识,但一定是超越知识,导向价值认同和行为践履。第二,体现思想性与人文性,坚持价值引导。第三,注重行为指导。尽可能做到具体化、易操作,提倡行为践履、行为改善,激发学生用行动改变个人现状、改变周遭现实的意愿。,教材编写特点,1.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法治行为能力提升,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教材在讲国家权力时,强调权力有边界,“法无授权不可为”,行使权力不得侵害公民合法权利;在讲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时,也强调行使权利要谨守边界、维护权利要遵循程序。对学生进行权利边界意识和程序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培养学生法治行为能力,教材第二单元讲了如何行使公民权利以及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权利,第四单元讲了如何践行平等的理念以及如何维护公平、正义等。此外,教材还通过“方法与技能”“相关链接”“拓展空间”等栏目指导学生向政府建言献策,参与网上评议政府,行使监督权,向人大代表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等等。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突出法治教育主题,适度渗透道德教育,“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本册教材作为法治教育专册,在突出法治教育主题的前提下,也强调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本册教材在编写中,不仅有明确的法治教育的目标,也注重对学生内心的价值引导,寻求法治精神与道德情感的统一。,2.突出法治教育主题,适度渗透道德教育,3.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法律范畴有其严格的界定,法学理论有其严谨的逻辑。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具体做法是,教材各单元、各课的导言以散文化风格,增强可读性,保持一定情感张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选取的案例,尽量保留一定的故事情节,讲究叙述方式,使其生动可读;教材正文部分对于理论观点的阐述,则力求科学严谨、简捷洗练。当表述的生动性与准确性不可兼顾时,优先考虑准确性。,3.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4.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凸显思维张力,本册教材一方面强调逻辑严谨、观点科学,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观点得出的思维过程,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此外,教材在观点的阐发上,也强调辩证性,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自由与法治的统一,等等。,教材内容结构,随着学生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必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并作为公民面对和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教材设计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两课。,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从学生角度,他们首先会问:宪法是什么?宪法与我有什么关系?宪法有怎样的功能与价值?宪法在国家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等等。为此,教材的内容安排首先从回答这些问题入手。本单元对宪法进行总体性介绍,是宪法教育的绪论部分,是全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阐释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增强学习宪法的积极性。,体认宪法价值理解宪法精神,明确宪法地位树立宪法信仰,单元内容解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主要阐明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即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它调节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既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又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且厘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约束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是第一课的逻辑延伸:要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宪法价值,必须“保障宪法实施”。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保障宪法的实施是国家和公民共同的责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监督权力行使的职责与权力,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理解权利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明确义务及其意义,增强义务意识,理解制度内容与价值,增强制度自信,明确机关性质与职能,增强国家认同,逻辑升华:体会法治原则与价值追求,崇尚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突出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化的要求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法治精神 国际视野,教材整合,教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核心观念是:,学生生活主题是组织教材的主线,以三级标题组织教学内容,教育主题是:七年级:珍惜初中生活、学会 交往与合作、做生活主人 八年级:,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九年级:承担责任,迎接希望的明天,七年级:关爱、自尊、 自强八年级:尊重关爱兼 及其他九年级:责任,兼及其他,导学案,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搜集整理,补充资料充实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字资料,图片、视频,识记,理解,运用,根据“内容标准”不同内容层次的要求组织教学,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学科内,跨学科,与社会现实,情感,态度,行为表现,采用激励性语言,设计活动,小组评价,个人评价,评价建议,评价建议,描述性评语,学生成果、作品,考试,观察和谈话,班徽设计,手抄报,教育教学软件,音像资源,新闻栏目专题栏目,博物馆、自然人文景观等,图书、杂志、报纸,宣传栏、公益广告,视频文件,课程资源开发建议,校会、班会、各种兴趣小组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家庭成员、教师、社会知名人士,文本资源,教材,理论导航,相关链接,主题探究,谢 谢!,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