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防治手册(第六版)》解读ppt课件.ppt
霍乱防治手册(第六版)再 解 读, 修订的需求 修订的指导思想 修订过程 调整的内容 新版特点 重点知识,提 纲,修订的需求,(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大众食品消费方式变化 食品质量提高、改水逐步推进 存在的问题 1. 农村聚餐,街头摊点消费,卫生管理成为问题 2. 流动人群 可能不是形式改变,但存在程度的变化(二)医疗条件和人群就诊行为可能影响霍乱病例的早发现、多发现 1. 就诊病人(包括非腹泻病人)基数大 2. 就诊率可能较低 3. 基层医疗机构设置的加强带来病例报告规范性问题 4. 门诊费用高 5. 腹泻病人可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一、社会经济背景,第五版执行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与处置相关法规、指南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修订实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公布实施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 年2 月28 日公布实施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11年10月5日修订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2009年7月20日实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实施 霍乱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WS289-2008)2008年8月1日实施 其他,修订的需求,二、新政策法规和标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规定,(一)疾控机构的能力建设 (二)新技术发展与应用 检测技术 监测技术:流行病学,实验室,三、我国疾病防控能力增强,修订的需求,1961-2010:全球报告至WHO的霍乱病例数,2010年,48个国家报告317,534例,死亡7,543例,病死率CFR 2.375%2011:58个国家报告 589,854 例,死亡7,816例,病死率 1.3%。全球目前仍处在霍乱第七次世界大流行中。,修订的需求,四、当前霍乱的流行形势 (国际),修订的需求,四、当前霍乱的流行形势 (国际),1989-2010:各洲报告至WHO的霍乱病例数,海地霍乱, 2010-2011大灾之后可能有大疫,霍乱在欠发达地区仍可能造成大范围播散,自2010年10月20日至2011年 9月18日, 报告: 452,189例死亡: 6,334 其中住院: 240,323From: MSPP, Haiti and PAHO,修订的需求,(一)流行高峰及间隔,可能的威胁?,修订的需求,四、当前霍乱的流行形势 (国内),(二)当前条件下,仍出现几次长时间播散,而不是短暂的偶然暴发,(三)聚餐暴发以及海产品问题,(四)周边国家持续存在霍乱流行,第一版 1962年 副霍乱防治手册第二版 1964年 副霍乱防治手册第三版 1982年 副霍乱、霍乱防治手册第四版 1987年 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 1999年 霍乱防治手册第六版 2012年 霍乱防治手册, 与时俱进 明晰的操作性 技术更新 与相关法规的配合,修订的原则,修订过程,2011年11月23-24日 启动会 介绍修订工作背景和要求、确定提纲,分配工作,编写组返各单位编写。2012年1月9-10日 第一次统稿会 针对汇总初稿进行逐章节讨论,确定修改内容,编写组人员返各单位编写。2012年3月15日-16日 第二次统稿会 针对汇总第二稿稿进行逐章节讨论,确定修改内容,编写组人员返各单位编写。2012年5月8日-19日主要人员整理形成讨论稿用于专家讨论。进一步完善主要编写单位:中国CDC、江苏CDC、广东CDC、山东CDC、浙江CDC、云南CDC、北京地坛医院,新旧版组织结构比较,新版介绍及调整的内容,新旧版组织结构比较,新版介绍及调整的内容,新旧版组织结构比较(续),1. 五版“概述”和六版“概论”部分 从病原、感染与治疗、流行、预防控制进行简述。 更新了疫情概况,分成国内、国际两部分介绍。 将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理作为基本知识一并介绍,尤其将病原学和发病机制从检测、临床章节提升至前,避免连贯的工作部分被基础知识隔断。 病原学和临床机理等,均是与流行病学和控制相关的内容,而不是内容全面的教科书。,调整的内容,2. “第二章 监测与预防”部分 将常规的疾病监测与疫情调查处置分开。 本章强调:工作组织管理、监测、经常性预防措施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监测与防控,包括灾区和边境地区的霍乱预防控制。 监测:分出了“疫情监测”、“重点人群监测”、“危险因素监测”、“实验室监测”。 “疫情监测”:病例发现-报告-个案调查。 暴发发现-报告-调查。来自病例发现、报告和调查, 符合实际工作。 “实验室监测”:新增内容,突出了流行病学调查整合实验室检测、分子分型的重要性。 经常性预防措施:有更新。 增加了灾区卫生应急工作及边境地区输入霍乱疫情监测与防控。 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了肠道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调整的内容,3.“第三章 调查处置”部分 霍乱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突发事件应对。单独成章节。 结合了当前相关法规、条例和工作。 扩展了原版的流行病学调查部分,按照当前的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程序进行了扩充,增强了操作性。 强调个案调查的细致性、对接触环节的追溯。 消毒部分单独列出,按当前新的消毒处置方式进行了更新。,调整的内容,4. “第四章 实验室检测”部分 将病原学内容提前,本部分延续上面,只是工作和操作。 规范了检测流程。 增加了新的常用技术(包括核酸检测、现场快速检测)、删除了不常用、非规范的技术方法。 增加了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分析等的分子分型技术。 更新了药敏检测方法。 增加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内容。,调整的内容,5. “第五章 诊断与治疗”部分 临床诊断:原则性,贴合实际操作。 治疗:更新了药物,更新了一些治疗方案。 隔离区室的卫生与消毒:从第五版的附件提至本章,突出院内扩散的控制、其对公共卫生防控同样有意义。,调整的内容,特点 体现技术新进展 突出实用和操作性 便于根据实际工作清晰查阅 较好的外部工作衔接 法规、当前监测工作、信息库、现有其他网络工作、其他部门,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潜伏期带菌者、病后带菌者、健康带菌者)人类是霍乱弧菌已知且唯一的自然宿主(Host)水生动物也可带菌,但仅仅是霍乱弧菌的贮主(Reservoir)传播途径:水、食物、接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地区分布沿海、沿河的水网地区易发水体是重要的贮主河口地区的水体由于富含几丁质,更适宜于霍乱的生长盐碱地区风险高于非盐碱地区地方性生活习惯、经济因素、卫生保健能力的影响时间分布 高峰7-10月人群分布 因受威胁人群特征变化流行形式:散发、暴发、长时期流行,重点知识,概 论,霍乱流行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生物学因素菌型、产毒性、自然生态- 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地理因素自然灾害社会因素- 贸易与人口活动- 卫生设施与服务- 饮用水安全- 食品安全- 战争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采用行为干预措施、改善饮水卫生和生活卫生设施、动员社区参与等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霍乱防治措施。,概 论,重点知识,霍乱预防控制(精华重点),原则:早小严实主要措施:早发现、隔离、救治辅助性措施疫苗接种,重点知识,概 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