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和实施ppt课件.ppt
二一 四年 八月九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和实施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市域面积6787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达2380万人,全市建设用地规模达2961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17个区、1个县。其中,上海中心城包括10个区,总用地面积约为660平方公里。郊区包括7个区和1个县,总用地约6000平方公里。,上海城市建设基本情况,1997-2010年上海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拓展,城市能级显著提升 围绕“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目标,加快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步伐。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和环球金融中心等一批展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中心城集聚、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郊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城市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贯彻“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国民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保持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3.0:36.4:0.6,进入服务经济主导的发展阶段。,(三)枢纽型和功能性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构建“安全、高效、集约、公平、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强化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一大批功能性的重大骨干工程相继建成,为上海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坚实保障。,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控详规划的定位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的历程,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完善,三、控详规划管理工作改进完善的思考,一、控详规划的定位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的历程,(一)控详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工作历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是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要求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研究确定城市局部地区功能定位、规模容量、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和各项基础设施,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从而引导城市科学、合理、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2008年国家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确立了控规在土地出让、项目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其作为土地使用和空间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一)控详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控规具有承上启下、统筹综合、刚柔并济等特点:,承上启下:上承总体规划,下接土地和项目管理。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发展方向、功能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排,分解和落实上位规划的要求;同时,因地制宜、科学引导项目建设,为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依据。,统筹综合:统筹考虑一定区域内,各地块或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以及各专业系统控制的整体诉求,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按照相对稳定的共同规则,固化空间控制要求。刚柔并济:控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在于维护上位规划的延续性,关注土地使用总量安排、结构分布、用地绩效,关注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突出刚性要求;同时,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关注城市空间布局,满足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和现实要求,兼顾不确定性因素,预留弹性空间。,其地位和作用具有以下特性:1、法定性。控规往上分解和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主要指标要求,向下对接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根据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控规编制必须依据批准的上位规划,遵循法定的编制程序。控规一经批准,即成为土地出让和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直接法定依据。2、公共性。控规作为政府管理的一项公共政策,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一是着力保障城市安全和公共服务、市政道路等城市公共设施的落实,维护公共利益;二是控规编制应当系统征询公众意见,包括各相关利益主体、政府各专业部门、专家以及基层公众代表等,控规批准后必须依法公开。,3、协调性。控规赋有统筹协调和综合平衡的职能。必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统筹、协调各专业部门意见或诉求,妥善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专项规划和地区控规之间的有机衔接;综合平衡与国家和相关行业的标准,寻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统筹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4、可操作性。控规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法定规划,基于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测,以及作为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应保证编制成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强化规划实施策略研究,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从1982年虹桥开发区首次尝试控规编制以来,上海控规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从粗放式到精细化。,(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工作历程,一是2003年以前,工作重点在项目管理,控规管理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规划编制以开发项目为主导,重点考虑地块开发的相关控制指标。,二是自2003年至2007年,为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第5次规划工作会议要求,逐步从项目管理向系统性的规划管理转变,以“整单元”的方式,推进中心城和郊区新城等城镇区控规编制。,中心城控制性编制单元,三是2008年至今,为贯彻城乡规划法,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经验,探索建立“标准统一、程序规范、机制完善”的控规管理体系,从管理规定、技术标准、成果规范、操作规程四个方面明确各项制度和要求。目前,适应本市发展形势下控详管理已经基本建成,“五个一”工程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即:形成一张全覆盖网络完善一份法定图则搭建一个全要素平台组建一个技术支撑机构建立一套有效制度,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完善,(一)基本理念(二)控规管理体系(三)管控要求(四)信息化建设(五)管理成效,面对城市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和土地、环境、能源等资源紧约束的双重压力,上海的城市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规划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规划管理应坚持以下基本理念:,(一)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控详规划定位和总体要求,1、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控详规划的编制管理应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的要求,应坚持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有机疏散理念针对大城市过度集中、无序蔓延等问题,强调通过在大城市周边建设新城,吸引中心城产业、人口,缓解中心城功能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压力,形成新城与中心城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大赫尔辛基规划:1、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一是沿海的密集大都市区,二是内陆小城镇。2、通过轨道交通将各城镇紧密结合在一起。3、依托“绿色海湾”网络,控制无序蔓延。4、地方识别性强,城镇功能多样化,充满吸引力。,(1)坚持有机疏散的理念,VISION 2050,按照有机疏散理念,上海更加注重中心城人口、产业疏解,加快建设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生态良好的郊区新城,深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上海市“1966”城乡规划体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宜居理念强调坚持环境优先,加强生态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绿色生态的宜居家园,有利于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增强上海国际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坚持生态宜居的理念,延中绿地,崇明生态岛,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提倡功能复合,鼓励商业、工业与居住合理混合,多元发展,推进居住与就业平衡,实现产城融合。切实保障民生,发展社会公共设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营造舒适便捷的城市公共环境。 优化空间尺度,提高道路网密度,控制街坊规模,鼓励建筑围合式布局,营造人性化的街坊空间。,功能混合(虹桥商务区),松江佘山北大社区围合式住宅,(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海土地资源紧缺,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倡“睿智增长”的城市发展综合策略,其目标是: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保护农地和环境、公共交通主导发展(TOD)、闲置土地再利用等。坚持集中紧凑布局。各类设施综合集中设置,集约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美国波特兰市:1、波特兰是“睿智增长”理论的发源地。2、通过确立“城市增长边界(UGB)”限制城市蔓延。3、成立专门制定与管理UGB的机构 “Metro”可以制定涉及土地利用、交通和住宅问题的各项政策。,(4)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根据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控详规划作为总体规划与建设项目之间的环节,应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宏观控制指标分解为地块的定性、定位、定量控制指标,并成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的直接法定依据。,2、控详规划的定位和总体要求,(1)控详规划的定位,(2)以“控规编制单元”划分指导全市控规编制,“控规编制单元”是分解总体规划目标、指导控规编制的基本单位。单元划分以集中建设区为基础,落实以下工作要求:上下衔接、突出系统单元的划分、编号和统计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体系紧密衔接,将控规单元分为中心城、中心城拓展区、新城、新市镇和其他功能区5种类型,体现市域范围内单元划分的层次性与系统性。,全市控规编制单元划示图,覆盖全域、无缝衔接在城镇集中建设区的基础上,根据市域城镇结构功能,明确控规单元的划分边界,实现控规编制单元在市域城镇建设用地上全覆盖,实现与郊野单元的无缝衔接。全市控规单元的划分做到统一编号,并明确“四个一”,即一个规划编制和管理团队、一个技术准则、一个成果规范、一个管理规程。,全市控规编制单元主导功能图,目前全市共划分998个控规编制单元,合计面积约344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273个单元,面积约663平方公里,控规已经基本覆盖。郊区725个单元,面积约2781平方公里,截至目前,控规覆盖率已经基本达70%。,全市控规覆盖情况,(二)上海控详规划“四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上海控详规划管理工作形成了主要思路:根据规划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和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三分离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控详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控详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实现规划管理的四个转变:,1、总体思路,(1)在城市发展方式上,进一步向集约化方向转变。加强统一管理、城乡统筹,强调生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城市布局无序蔓延和过度高层化发展。,(2)在规划管理重点上,从项目管理为主向规划管理为主转变。加强规划的标准制定,强调规划的统筹、导向和保障作用。,(3)在规划管理模式上,从指标管理向空间管制转变。建立法定图则管理模式、优化指标体系,强调精细化,突出城市设计工作,强化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和维护。(4)在规划工作机制上,从重结果轻过程向全过程管理转变。建立全过程的程序保障、细化管理要求。从重审批轻编制向编审并重管理转变。强化前期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提高科学性和操作性。,基础控制盒(一般地区),精细控制盒(重点地区虹桥枢纽),根据局信息化管理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为实现“全覆盖、全要素、全过程、全关联”的规划管理目标,逐步研究建立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控规管理制度体系。目前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技术准则、成果规范、管理操作规程“四位一体”的控详规划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2、上海控详规划“四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3、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落实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要求,管理规定明确强化了控详规划管理基本制度。确保控详规划的法定地位,明确了控详规划三分开(决策、执行、监督分开),规定了控详规划基本管理制度、管理主体、管理程序、技术标准、成果规范等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统一管理制度按照“编制、审批、实施”三分开的原则,实行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市人民政府审批、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基本制度。并将批准的控详规划纳入全市统一的规划国土资源电子信息平台,通过统一的网上比对和网上审批,实现规划管理的透明公开。,(2)技术标准制度通过技术准则建立一套控详规划编制的基本准则与方法,强化规划的导向和统筹作用,明确规划原则和标准,为控详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提供技术指导。(3)法定图则制度借鉴香港、德国、美国等法定规划管理经验,提出“以一张法定图则为主、单元全覆盖”的控详规划管理模式。按照重点地区、一般地区、远郊地区,制定不同的成果要求;区分刚性要素和弹性要素,指导项目建设。,(4)程序保障制度控详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按照程序完善、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全过程管理的总体要求,把握关键环节,细化规划管理操作规程,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操作性。(5)专家审议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重大事项的审议、咨询、协调作用。在法定程序上,进一步明确控详规划的市规委会专家审议。在技术支持上,加强前期研究的专家论证、重大问题的专家咨询和地区规划师工作。(6)技术审查制度确立统一技术审查制度,按照技术审查规程和规范,对控详规划的成果内容和技术标准等进行审查,确保报审成果符合相关规划、标准和规范要求,保障规划成果质量。,4、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操作规程,(1)操作规程的总体要求,为保持控规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思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建立了以前期准备、规划编制和规划审批三个阶段为核心、由若干环节构成的控规全过程管理规程体系。,操作规程重点应把握“任务书”、“规划草案”和“成果入库”三个重点环节。任务书:应明确四方面内容,一是规划编制必须执行的刚性内容,二是需重点研究的问题,三是推进的时间计划,四是任务书的有效期限和罚则措施。 规划草案:应严格落实任务书相关要求,并依照上位规划、技术准则、成果规范等规定,科学组织规划草案编制,确保成果质量。成果入库:应依据成果规范制作入库文件,符合电子数据的精度、图层等要求,批准的控规成果按照统一要求进入局大机平台,确保管控数据的唯一性、现势型。,根据不同的规划类型和情况,按照“分类处理,区别对待,有利实施,便于操作”的原则。在内容深度上:区分重点地区、一般地区(中心城、新城) 、远郊新市镇和产业园区。在规划编制上:区分整单元和整街坊。在规划调整上:区分经营性和公益性,区分出让前和后。在操作执行上:区分控详规划层次和项目层面。,(2)市区联动、分类指导,分区管制,合理确定市区审批分工操作方案在全市控详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对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根据不同的区域功能和规划要求,结合市、区工作特点,分为三类分区操作方案。,一类 重点地区等特定区域 中心城浦西地区二类 浦东中心城地区 新城、外环外侧敏感区 试点城镇等特色城镇三类 远郊新市镇 外环外工业区,控规编审管理市区(县)分工示意图,分类处理,明晰控详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界面在控详规划统一规程和技术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结合规划实施中的情况和特点,对规划实施中的各类审批管理行为进行分类指导,既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又要结合实施特点,精简有关程序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操作性。针对控详规划实施管理中涉及到规划调整的不同情况,根据规划区位、调整性质、幅度和影响等不同,规划管理分为A、B、C三类,即:A类为局部调整(完全程序)B类为实施深化(简易程序)C类为规划执行(项目程序),A类:局部调整(完全程序),严格按照局部调整管理规程要求进行编制和审批。B类:实施深化(简易程序),是指因公共利益引起的,在一定幅度范畴内,对地块控制要素和指标进行符合规划导向的深化。B类程序,在局部调整管理规程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适当精简有关程序环节,提高行政效率。C类:规划执行(项目程序),主要针对项目规划管理,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要求,维持一定弹性和幅度,强化操作性。按照规划适用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要求进行审批,即 甲、乙、丙三种适用规定。,5、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以下简称技术准则)的研究、制订,明确了控详规划概念、方法、标准设置和实施对策,明确各类刚性控制要求,统筹衔接城市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标准的关系。,-42-,专题研究作为支撑按照“开放式”和“广泛性”的要求,邀请共9家在规划及相关领域富有经验的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研究团队,开展了10项专题研究,为技术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43-,专家团队技术把关邀请2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团队,分设综合、空间、居住、生态、交通、市政等6个小组,全程把关。课题组组织专家团队多次开展专题审议和条文研讨,并两次邀请专家读稿审议,确保技术准则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专家团队:1、综合组:夏丽卿 郑时龄 杨东援 顾长浩 耿毓修 任芝浩2、空间组:唐子来 卢济威 苏功洲 倪 秉 童 明 叶梅唐3、居住组:朱锡金 周 俭 沈 迪 汪均浩4、生态组:王祥荣 沈清基 陆健健5、交通组:徐道钫 潘海啸 陆锡明 李俊豪6、市政组:蒋宗健 沈人德 周建军 周建国,-44-,征询并反馈相关单位意见市规土局于2010年10月和12月,分两次征询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对所有意见逐条梳理和反馈,并就道路交通、产业用地、教育设施用地、防护距离等问题与市建交委、市经信委、市教委、市环保局等单位进一步协商,在重要问题上基本形成共识。技术准则主要规定了土地使用、强度分区、城市设计和空间管制、住宅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综合交通、市政防灾等八个方面的编制控制要求。,向国家住建部汇报工作情况2010年11月2日,向住建部详细汇报了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管理体系以及技术准则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获得住建部的充分肯定。,(1)土地使用,当前的规划管理中,城市与乡镇、规划与土地的用地分类标准不统一、不衔接,影响管理效率。为满足城乡统筹、规土合一的要求,按照集约节约的原则,统一用地分类、统筹各类用地标准,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提倡土地混合使用、功能多元,提高城市活力。,a、优化地类划分参考建设部的城乡用地分类新标准和国土部土地使用分类标准,制定上海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将城乡用地分为建设用地、农用地以及未利用地三大类。其中,建设用地中分为十一个大类。,b、引导土地混合使用鼓励形成商业、商务与居住合理混合的复合型公共活动中心,在城市各级中心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注重综合交通与其它城市功能的衔接,减少通勤交通,推进居住与就业的平衡,提高城市活力。,虹桥商务区(商务、酒店、展示、会议等),柏林波茨坦广场(商务、酒店、文化、居住等),(2)强度分区,开发强度(容积率)是体现城市功能、规模和土地利用水平的核心指标。当前,对容积率的确定和调整,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城市开发强度布局不均衡,中心城整体偏高。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为适应城市长远发展需要,应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布局,在符合基础设施和环境容量的条件下,分类分区,合理确定各级开发强度,形成多样化的城市风貌和地域特色。,a、加强城市开发引导与控制,分类分区确定开发强度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目标,对中心城、郊区采取不同的开发强度分区体系。按照功能布局特点,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确定住宅、商办用地的开发强度分级控制体系。b、整体强度分区与差异化控制结合的开发强度控制体系同一强度分区内的一般用地,适用基本强度控制指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较高的地区,允许开发强度适度上浮,适用特定强度控制指标。依据城市设计和地块具体交通条件设定容积率修正参数。,中心城:通过控制建筑总量,重点是住宅组团开发强度,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增加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开发强度分为5级。,郊区城镇:强调紧凑布局,集约节约发展,开发强度分为3级。在轨道交通周边地区可根据城市设计适当提高地块容积率。,加强城市空间管理,进一步强化城市的整体性,优化高层建筑布局,保护城市文脉和地域文化特色。a、强调城市设计。根据城市自然特点、历史特色和功能布局,建立五类三级城市设计体系,按城市设计成果制定附加图则纳入控详规划法定文件,为带方案出让土地提供有效途径。,上海城市重点地区分级分类表(五类三级),(3)城市设计和空间管制,b、控制建筑高度强调城市的整体肌理和轮廓特征,明确区域内建筑的基准高度,严格控制高层建筑无序布局。根据2010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截止2009年底,全市8层以上建筑共有19183幢,其中30层以上的有975幢。其中中心城:8层以上高层建筑约13000幢(占全市70%)。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约965幢(占99%)。,强调城市的整体肌理和轮廓特征,提出建筑高度五级分区。中心城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区城市肌理,以及黄浦江沿岸等若干重要景观视廊的城市轮廓线。,世博会文博区,郊区城镇注重城市轮廓的整体性,一般地区形成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的(三级高度分区,24-50米)的基准高度;局部重点地区控制在50100米(四级高度分区)以内,严格控制高层建筑无序布局。,杜塞尔多夫的新城,嘉定,浦江,松江,c、优化街坊尺度。按照地区功能和人性化要求,强化对城市街坊尺度与规模的控制,减小道路间距。城市公共活动区的道路间距控制在200米以下,街坊面积2-4公顷;居住社区的道路间距控制在250米以下,街坊面积3-6公顷。,巴塞罗那115X125m,柏林75X150m,纽约60X120m,嘉定城北大社区公共活动区110X130m,宝山美罗大社区公共活动区130X180m,a、贯彻落实各项住房政策促进社会融合,鼓励住房类型多样化和小户型住宅建设。集中开展23个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此制定了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总结大型居住社区规划的经验,借鉴导则内容,制定住宅规划准则。,大型居住社区选址布局示意图,(4)住宅规划,b、推进围合式布局营造安全亲切的街坊空间,塑造有序的街道界面,有效提高地块使用效率。规划试点研究表明,通过商住建筑适当混合、增加东西向住宅、优化建筑立面设计,在基本满足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围合式布局可以降低建筑高度,提高容积率,改善街道的空间界面。,相同容积率前提下,围合式住宅布局可以降低建筑高度。相同建筑高度前提下,围合式住宅布局可以提高容积率。,a、强调统筹配套。统筹行业标准,强化控详规划的综合协调能力。b、鼓励设施综合设置和集中设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育运动、福利院等应满足必要的用地面积标准。其他设施鼓励综合设置,以控制建筑面积为主,形成社区邻里中心。c、加强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共享,优化规划布局。学校内的运动场等设施宜相对独立布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5)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低碳生态、环境友好”的规划理念,创造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健康可持续的城市人居环境。a、鼓励新型环保能源利用。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中水、废弃物等的循环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利用,生态公园,(6)生态环境,b、保护生态廊道,完善绿地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统筹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和数量规模,保护生态廊道,完善绿地系统,按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公共绿地,均衡布局,并向公众开放。在确保区域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前提下,规划地块绿地率分区域、分类别,采取差别化控制。重点区域,如黄浦江、苏州河、虹桥商务区、公共活动中心,强调成规模、成系统、集中连片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布局。经城市设计研究,地块内规划绿地率要求可低于上海市绿化条例要求。鼓励重点地区实施立体绿化工程,并可按比例折算为地块绿地率。一般地区,除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明确要求的情况外,相关建设项目按照上海绿化条例执行。,交通是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难题。目前,在城市交通规划、道路设计规范等方面比较注重车速,不够重视对人性化交通的考虑。,同类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对比,615m X 317m 61m X 76m徐家汇上海 曼哈顿纽约,(7)综合交通,规划应转变观念,针对城市交通运行的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突出低碳出行,使用便捷。a、提高路网密度,缩小道路间距,加强支路建设。城市公共活动区和居住社区的支路网密度从原3-4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6-12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间距从原300米以上缩小为250米以下,支路路幅宽度由原15-30米缩小为9-24米。,b、完善交通枢纽的综合服务功能贯彻公交优先的规划策略,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枢纽的综合服务功能。轨道交通站点300米服务范围内,强调便捷和多方式的换乘,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设置公交车站、自行车停车场、出租车候客站、社会停车场库等接驳换乘设施。,社会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出租车候客站,公交车站,地铁入口广场,商业空间,11号线嘉定白银路站,c、完善静态交通规划布局鼓励采用地下、地上多层停车楼、机械停车库等多种方式,提高停车容量,预留远期发展的停车空间。,徐家汇西亚宾馆及周边综合改造,a、鼓励各类市政设施综合设置和地下化在符合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变电站、邮政通信等市政设施与非居住建筑结合设置,鼓励无干扰的市政设施集中布置,鼓励使用生态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对环境景观要求严格的区域,鼓励建设地下市政设施。,(8)市政设施和防灾避难,b、确保城市防灾避难设施用地确保城市消防、防洪、防涝、防空、防震等防灾避难设施用地。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均衡布局,确保有效避难面积。,应急避难场所分类标准表,6、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主要思路:,法定文件: 普适图则以单元为单位出图,文本是以条文的方式对图则的解释和应用说明。技术文件:完善前期研究,整理一手资料形成基础资料汇编。阐述规划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解释法定文件,形成规划说明书。保留和沉淀规划编制协调过程中的行政文件、各方书面意见及处理建议,形成编制文件。,1、区分法定文件与技术文件,使成果形式符合法律地位。通过普适图则和附加图则的编制,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控详,使城市设计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2、区分普适图则和附加图则按照既定的编制单元(单元一般3-5km2)编制整单元普适图则。优化整单元普适图则的指标体系。保留:地块面积、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设施控制要求;弱化:地块内部的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指标增加:混合用地比例,以提高土地使用灵活性,增强城市活力;增加:住宅套数指标,以落实住房政策;增加:建筑控制线和贴线率,以强化空间管制,使规划管理立体化。,在普适图则中划分:一般发展地区、重点地区和发展预留区三种编制地区类型,规定不同的规划深度。,整单元普适图则,附加图则是在普适图则基础上,将城市设计的内容转译为具有一定法定效力的控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公共空间、道路交通、地下空间、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在控规“四位一体”工作制度建设中,为强化控规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我们强调以下内容为详细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刚性管控要求。,(三)控规管理的刚性管控要求,一是不得逾越集中建设区、104区块、其他建设用地范围。二是不得随意调整上位规划和专项规划确定的控制线(红线、蓝线等)、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的总体控制要求,确保基础设施的实施。三是不得突破上位规划确定的楔形绿地、生态间隔带的空间控制要求,不得减少公共绿地总量。,1、关于严格落实上位规划及相关控制线的控制要求,建设用地控制线,工业用地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一是不得随意降低技术准则明确的基础教育设施和社区配套设施的配置标准。二是不得擅自调整公共绿地,应按照“总量不减少、近期可实施”的原则,进行优化布局,确保落实。三是不得随意提高技术准则明确的地块开发强度,其中住宅用地容积率最高不得超过2.5,商办用地容积率最高不得超过4.0。四是不得随意设置超高层建筑,避免以高度取向、盲目追求标志性的倾向。五是不得逾越历史风貌保护要求,风貌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应坚持“原(面积、高度)拆原建”的原则控制。,2、关于严格落实控规管理以及技术准则的控制要求,一是土地出让后,不得调整合同约定的容积率等刚性控制要素。二是不得将公益性设施用地转性为经营性设施用地。三是无公共设施配套、无交通条件支撑、不满足环保要求的产业用地,不得通过“退二进三”政策,转变为住宅用地。四是不得随意采用以开发带动绿地建设的模式,应坚持科学预留。五是规划项目审批中,不得逾越 “规划执行”相关规定。,3、关于详细规划实施及执行中应严格遵循的要求,(四)信息化建设 1+1 :一个统一数据库+一个统一管理平台 统一梳理已批控规(2011年用三个月时间,统一梳理历史上批准的986项控规入库);实现后续批准控规及时入库,建设统一的数据库: 经审批形成的详细规划管控指标与数据及时纳入统一管控数据库,一是作为相关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规)编制及修编的参考比对,二是作为土地出让和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管控比对。,一个统一管理平台: 衔接管理操作规程的要求,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此项工作实现: 一是结合全市详细规划管理审批分工规定的研究,落实详细规划统一管理的要求。 二是市、区联动,建立并逐步完善统一平台,有序推进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 三是结合详细规划编制成果规范研究,统一标准,更新详细规划管理的各项流程数据和规划成果数据。,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 计划管理:针对详细规划的计划管理要求开发,设定年度计划批量处理(区局报审、市局批准)和年中新增详细规划项目计划的列入。 业务审批:针对详细规划行政审批要求开发,根据详细规划管理要求,分区域、分类型、分阶段设定详细规划各环节报审、审批的相关要求。 查询统计:查询统计是在平台编制审批管理相关功能开发的基础上。针对详细规划成果文件和过程文件查询以及相应的统计要求开发。,计划管理:,计划管理:,业务审批:,查询统计:,查询统计:,查询统计:,查询统计:,目前初步形成的控详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广泛参与、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原则,与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与上海城乡发展的特点相匹配,在全市控详规划管理中,落实了“标准统一、程序规范、机制完善、市区统筹”的总体工作要求。具体成效体现在:1、以精细化管理为总要求,细化明确控详规划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和要求,全过程、全方位地指导控详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五)控详规划管理体系初步建成以来的成效,2、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落实控规管理各项工作制度。2012年1月1日起,控详规划编制审批系统启用,该系统严格按照控详规划管理各项制度要求建设,全市各项控详规划业务纳入其中,统一管理;2012年5月起,按统一标准梳理完成的控详规划管控数据纳入规土统一数据平台,并实现即时更新。在此基础上建成全市统一的控详规划管理内部网页。,详规管理内部网页分为“工作管理、业务审批、信息公开”三大版块,共十个窗口:,详细规划管理内部网页是本市详细规划管理的统一窗口,实现了管理信息的透明、对等和高效,将极大提高详细规划管理的效率和质量。,3、有力推动全市控规的编制审批管理工作中心城:在深化完善指标控制、推进精细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世博会地区、黄浦江沿岸地区、虹桥商务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以及产业转型重点地区一系列控规的编制执行和深化完善。,徐汇滨江商务区,世博会A片区,ES4单元(前滩地区)位于浦东三林地区西部,川杨河与中环线(华夏路)之间,总用地面积约2.83平方公里,沿黄浦江岸线长度约为2.3公里,地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50万平方米。,案例:黄浦江前滩地区,前滩地区是世博会及黄浦江南部滨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东方体育中心和滨江生态空间的特点,构建生态型、综合性城市社区。核心功能:总部商务、文化传媒、体育休闲。辅助功能:商业购物、居住、酒店。配套功能: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社区服务。,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突出自然健康、多样活力、集约高效的规划理念,倡导工作与生活、城市与自然、出行与休闲紧密结合,提供多样性城市功能和空间体验。,总体布局城绿互融功能业态多元混合布局模式集约宜人开放空间丰富多样慢行系统舒适便捷地下空间适度有序,空间形态特色:,案例:保护规划的编制 规划不仅包括一般控详规划的内容(如用地性质与建设容量控制、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绿化景观及公共设施配套等)。 同时以风貌保护为核心(如保护要素的认定、保护对象的分类、风貌街道与空间的保护等),结合了城市设计的控制手段,对每一地块的建筑沿街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街道空间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通过规划控制,保证整体风貌达到最大程度保护在风貌区范围内,保留那些具有历史文化特色,构成风貌特征的大量“背景建筑”(保留历史建筑),并通过规划审批程序确立其法律地位,同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规划用历史的眼光,对规划区域内的每一座建筑进行了分类,在认真甄别与鉴定的基础上,明确了每一座建筑的留、改、拆性质。,以中心城面积最大的衡山复兴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保护、保留历史建筑和一般历史建筑共计3500余幢,其中保护建筑615幢、保留历史建筑2060幢,保护保留建筑达该地区历史建筑的四分之三。,建筑保护与更新类别规划图,制定了每一街坊的分地块规划图则。,郊区:大力推动控规全覆盖工作。目前,郊区控规的覆盖率已经由2009年的不足30%,提升到目前的70%。,松江新城控规覆盖情况,2009年以前批准2009-2012年批准生态单元,全市的土地出让(按照先规划再建设的原则,出让地块规划条件必须符合已批控规)和建设管理(按照已批控详规划确定的规划控制要求,指导项目审批)严格按照控详规划确定的相关控制要求开展业务审批工作。控详规划的编制落地工作,在快速发展中规范、支撑了城乡建设的发展。,三、控详规划管理工作改进完善的思考,(一)关于控规管理工作完善的分析判断(二)控详规划管理完善的思考,(一)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思考,控规管理还必须积极应对、深化改革、突破创新: 1、如何进一步完善统筹引领作用? 2、如何进一步强化推动发展作用? 3、如何进一步提升管理体系水平?,1、如何进一步完善统筹引领作用: 总体发展导向和城乡发展重点的演进,对于重点地区控规评估制定和控规编制的技术标准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应对总体规划的要求,控规的评估制定必须跨前一步、提早谋划,主动对接完善。 同时,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土地紧约束、人口老龄化、社区建设等重点发展导向的明确,要求控规编制的技术标准应当抓紧评估完善,结合区域控规编制,做到边实践、边完善,以点带面,推进总体要求的落地。,2、如何进一步强化推动发展作用: 在全市集中建设区控规基本覆盖的背景下,应对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体地位等的要求,控规制定的方法上必须实现创新突破。 法定控规因其强制性的要求,其刚性管控要求必须执行;市场调节发展,强调灵活性,需更为关注操作执行中的灵活性,这必然会带来控规实施管理中,对于已批控规相关规定的调整诉求。前期,我们通过简易程序扩大的研究,在强调总量平衡、公益优先的原则下,对于调整诉求,明确底线、简化程序。在以上总体要求的指导下,下一步全市控规在制定方法上,也必须深入思考,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的经验,明确负面清单、灵活指导实施。,3、如何进一步提升管理体系水平 控规统一管理的实施完善,提升了控规管理总体水平,但由于区域发展差异、基层管理理念和水平落差、控规制定的时间不同等,存在控规的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在推进实现各级联动、发挥基层在控规编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市控规管理体系的水平方面,有必要通过简政放权、强化计划管理、完善在线编制管理等工作,全面提升全市控规管理体系的水平。,(二)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应对深化改革创新的要求,控规管理应当聚焦提质增效、规土深度融合的目标,全面落实总体规划指导意见的规划导向和要求,聚焦以下重点工作,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实现创新突破: 1、创新编制方法:抓紧探索控规编制方法的创新。 2、推进有效实施:细化厘清控规管控与实施管理的操作要求。 3、落实开门规划:着力推进公众参与工作。 4、完善信息建设:推进在线编制工作,1、创新编制方法: 探索控规编制方法的创新。 适应城市发展要求,以自贸区为试点,在坚持既有控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和香港相关管理经验,创新思路,应对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要求,研究创新本市控规编制方法,形成对于转型地区的弹性指标控制体系。 通过以上工作,对控规技术准则、成果规范等进行完善。,借鉴“负面清单”的模式,转变传统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创新规划方法和空间管控模式。明确基本控制要素,弹性化地块开发要求。形成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规划控制要素体系。,自贸区规划研究的总体思路,(1)刚性要素:基础设施:道路及交通设施、市政设施、以及部分服务设施的规模和位置;绿化环境:绿地的规模和布局、水系走向等;刚性要素的控制旨在保障自贸区整体功能运行和公共安全,并保障良好的公共环境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