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诊出血专业医学知识宣讲课件.ppt
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 haemorrhagic and thrombotic disorders,掌握:常用血栓与凝血试验(PT 、APTT 、 TT、 FIB 、 FDP 、D-D )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DIC 的实验诊断熟悉:常见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了解:生理止血机制,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 haemorrhagic and thrombotic disorders,主要内容(main content)初期止血检验(primary hemostasis)凝血因子检验(coagulation factors)抗凝血功能检验(anticoagulation function)纤维蛋白溶解检验(fibrinolysis)血液流变特性的检验(blood viscosity)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P91,出血性疾病-自发性出血/轻度损伤后过度出血或出血不止的一类疾病。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血小板无力症血栓性疾病-心血管内自发性血栓形成致机体局部甚至全身组织/器官缺氧、缺血的一类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P91出血性疾病-自发性出血/,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正常的止血分为:初期止血-血管壁,血小板血液凝固-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酶促反应,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正常的止血分为:4,血液凝固机制,(一)凝血因子种类、特性: 1凝血因子(主要) I:纤维蛋白原(fibrinoge) II:凝血酶原(prothrombin) :组织凝血因子(tissue factor) :钙离子(calcium) :抗血友病因子甲 :抗血友病因子乙 :抗血友病因子丙 :接触因子(contact factor),5,血液凝固机制(一)凝血因子种类、特性:5,2维生素K依赖因子: 、,在肝细胞内合成,都需要维生素K参与。3接触凝血因子: 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凝血途径包括:X、XI、 PK(激肽系统的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 分量激肽原)。 4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I、V、V、,6,2维生素K依赖因子:6,(二)凝血机制:瀑布学说 内源途径(in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启动因子:因子 外源途径(ex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启动因子:因子,7,(二)凝血机制:瀑布学说7,凝血途径,XII,XIIa,XI,IX,XIa,Xa,TF,II,X,IIa,IXa,VIIa,VIIIa,Va,Ca,VII,Ca,Ca,内源性,共同途径,外源性,8,凝血途径XIIXIIaXIIXXIaXaTFIIXIIaIX,内源,外源,9,内源外源 9,凝血因子,10,凝血因子1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出血时间血小板功能(function of platelet)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自身抗体,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出血时间血小板功能(function of platelet)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自身抗体(autoantibody of platelet),1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第一节,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P79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内皮细胞(endothelium)的止凝血功能合成vWF (von Willebrand factor,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液凝固合成和分泌PAI(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降低纤溶活性,促血凝块形成,1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P79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合成和释放PGI2(前列环素)合成TM( thrombomodulin, 血栓调节蛋白)合成肝素(heparin):增强AT-III灭活凝血酶等活化的凝血因子的作用合成和释放TFPI(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合成和释放t-PA(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SCU-PA(single-chain urinary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单链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1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1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P933. 血小板功能 粘附(platelet adhesion) 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 释放(platelet release reaction):致密颗粒、a颗粒等 促凝作用(procoagulant function): 血小板被活化,生成血小板因子3,为凝血因子激活提供催化表面 血块收缩(clot retraction):血凝块加固,1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P93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3. 血小板功能 适应症遗传性/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栓性疾病检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监测,1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1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3. 血小板功能 参考范围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粘附率21%-42.8% (玻球法)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11.2mol/L ADP:53%-87%血块收缩率 48%-64%,1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1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3. 血小板功能 临床意义 1. 血小板功能缺陷(defect)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 巨血小板综合征获得性:尿毒症,骨髓增生性疾病,肝硬化,药物(阿斯匹林,潘生丁等)2. 血小板功能亢进(excessive)/血栓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1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17,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5. 血小板自身抗体 P96 分为: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 特异性糖蛋白自身抗体药物相关自身抗体抗同种血小板自身抗体,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8,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5. 血小板自身抗体 适应症ITP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鉴别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1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1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5. 血小板自身抗体 参考范围 PAIgG 0-78.8ng/107血小板 PAIgM 0-7ng/107血小板 PAIgA 0-2ng/107血小板 抗GPIIb-IIIa自身抗体(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阴性 药物相关自身抗体:阴性,2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2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5. 血小板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PAIg:ITP以PAIgG增多为主(筛查),SLE,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诊断ITP较高特异性,阳性 率30%-50%药物相关自身抗体:用药前查是否存在抗体,抗体阳性 应避免用药,2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2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凝血因子实验,2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2,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3,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 标本采集109mmol/L 的枸橼酸钠抗凝血,抗凝剂/血液体积为1:9,空腹抽静脉血1h内送检,4h内检测完毕,2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 凝血酶原时间(PT)原理: 在被检血液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它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2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5,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适应症筛查外源途径凝血因子缺陷监测VitK拮抗剂-如香豆素类抗凝剂检查VitK缺乏症、肝脏病术前检查筛查DIC,26,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范围凝血酶原时间 PT 10-14s ,3s有意义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 0.85-1.1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70%-13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2.0-3.5(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2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 临床意义PT延长:遗传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F、F、F、F、F)肝脏疾病-评价肝蛋白合成功能的指标(F、F、F、F、F)Vit K缺乏症-Vit K依赖因子(F、F、 F 、 F)纤溶亢进- DIC中晚期,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PT缩短:血栓、血栓前状态、MM。(溶血、脂血标本可出现假性PT缩短).口服抗凝剂监测术前筛查,2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8,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原理 测定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磷脂)和Ca2+后,直接激活FXII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观察其凝固时间.本实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29,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2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适应症筛查内源途径凝血因子缺陷筛查血管性血友病(vWD)术前检查监测肝素治疗筛查凝血抑制物,狼疮抗凝物,3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87 参考范围26-36s对照10s有意义,3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3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临床意义延长:缩短:1.血友病血栓前状态、血栓、DIC早期2.血管性血友病(vWD) 3.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FX,FXII缺陷4.术前检查: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缺陷5.监测肝素治疗6.筛查凝血抑制物,狼疮抗凝物7.纤溶亢进: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DIC),3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凝血酶时间(TT) p101 适应症检查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DIC监测肝素治疗,溶栓治疗鉴别异常抗凝物增多,3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3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凝血酶时间(TT) 参考范围16-18s,3s有意义 临床意义TT延长1.检查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2.诊断纤溶亢进:DIC(FDP50mg/L,TT显著延长)3.鉴别异常抗凝物增多(肝素)-严重肝病、恶性肿瘤、 SLE、过敏性休克4.监测肝素治疗5.溶栓治疗(FDP增高,Fib减低,TT延长),3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3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个凝血因子分析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测定,3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3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适应症遗传性/获得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筛查DIC评估动脉血管性疾病风险:急性心机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中风(stroke)监测溶栓治疗(monitoring of thrombolytic therapy),3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3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 参考范围2.00-4.00g/L,3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3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 p102 临床意义 增高:DM、AMI、急性感染、肾炎、大手术后、恶 性肿瘤、血栓前状态 减低:DIC、溶栓、肝硬化,3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单个凝血因子定量分析 适应症诊断遗传性/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病诊断亚临床型/轻型凝血因子缺陷病监测用浓缩因子制剂,3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3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单个凝血因子定量分析 参考范围FII:C,FV:C,FVII:C,FIX:C,FX:C,FXI:C 70-120% FVIII:C,FXII:C 70-150%,4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4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单个凝血因子定量分析 临床意义凝血因子缺陷的确诊增高: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晚期减少:肝病、血友病、DIC,4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41,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3.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F1+2:凝血酶原被凝血酶原酶转化为凝血酶时,凝血酶原分子的氨基酸N端273位精氨酸与274位苏氨酸之间肽键和322位精氨酸与323位异亮氨酸之间肽键被裂解,释放出片段1+2.凝血酶生成后,降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单体(FM)并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二者反应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对血液高凝状态检查有重要意义,42,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42,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3.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临床意义F1+2增高:DIC、急性心肌梗死、易栓症、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抗凝治疗监测,43,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4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anticoagulation function)检查p92 一、抗凝血功能试验(tests of anticoagulation function) 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测定(PCAT) 活化蛋白C抵抗实验(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 APC-R) 二、抗凝物质测定(determine of anticoagulation materials) 抗凝血酶(AT)测定 蛋白C(PC)与蛋白S(PS)测定 血浆肝素定量测定 血浆狼疮抗凝物测定,4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ant,凝血途径抑制物,XII,XIIa,XI,IX,XIa,Xa,TF,II,X,IIa,IXa,VIIa,VIIIa,Va,Ca,VII,Ca,Ca,ATIII,PS,APC,ATIII,45,凝血途径抑制物XIIXIIaXIIXXIaXaTFIIXII,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 二、抗凝物质测定 抗凝血酶(AT)测定(antithrombin ) p107 适应证:诊断和监测遗传性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性AT缺 陷、DIC 参考范围: AT活性80%-120%, AT含量0.19-0.31 g/L 临床意义:减低见于 遗传性AT缺陷 获得性AT缺陷:肝损伤,肾病综合征, DIC等 新生儿-止血功能不成熟 药物:抗凝药如肝素治疗初期活性减低,4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4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 二、抗凝物质测定 蛋白C (PC)与蛋白S(PS)测定 p107 PC系统包括PC和PS,在肝脏合成且属于VitK依赖的抗凝蛋白。 PS只有40%呈游离状态,只有游离的PS才能作为PC辅因子具有抗凝功能。,4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4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 二、抗凝物质测定 蛋白C (PC)与蛋白S(PS)测定 适应证:检查复发性血栓栓塞或深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范围: PC:A 70%-140%, PC含量 70%-140% PS:A 65%-140%, FPS含量 70%-140%, TPS含量 70%-140% 临床意义:遗传性PC缺陷 遗传性PS缺陷 其他疾病:肝脏疾病,外伤或脓毒血症致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时两项均; DIC时PC 药物:口服香豆素类抗凝药治疗初期PC ,4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4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 二、抗凝物质测定 血浆肝素(heparin)定量测定 适应证:监测肝素治疗的用量(防治血栓性疾病、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 参考范围:血浆肝素 0.001-0.009 IU/L 临床意义:监测普通肝素治疗的用量0.3-0.7IU/ml 肝素样抗凝物质(某些肿瘤细胞分泌肝素样物质;肝脏严重损伤使肝素降解作用减弱等),4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4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二、抗凝物质测定狼疮抗凝物( lupus anticoagulant , LAC)测定适应证:血栓性疾病检查 (尤为APTT延长而凝血因子正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风湿病等) 参考范围:血浆LAC 阴性 临床意义:血浆LAC 阳性易发生血栓形成,5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二、抗凝物质测定血浆凝血因子抑制物( factor inhibitor, FI)测定 参考范围: FI 阴性 临床意义:常见F抑制物,反复输血者易见。也见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妊娠期,5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5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二、抗凝物质测定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complex,TATI)测定 参考范围:血浆1.0-4.1ug/L 临床意义:TAT增高常见DIC,用于早期诊断,5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5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检查 p109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二、纤维蛋白单体测定三 、纤溶酶与抗纤溶酶测定四、血浆纤溶酶原及其激活物与抑制物测定,5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检查一、纤溶功能试验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or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测定 FDP-不同分子量的纤维蛋白(原)降解碎片的总称,包括DD(D-Dimer) 血浆FDP增加-体内纤溶亢进(hyperfibrinolysis) DD-是凝血和纤溶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体内活动性血栓形成),5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检查一、纤溶功能试验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适应症 纤溶亢进: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DIC)检查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动脉血栓监测溶栓治疗,5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四节 纤维蛋白,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检查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参考范围血浆FDP5mg/L, FDP10mg/L有临床意义血浆DD 0.5mg/L,一般0.2-0.47mg/L, 0.5mg/L有临床意义,5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检查 四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临床意义1. 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DIC) 原发性纤溶亢进-体外循环,仅FDP增高 继发性纤溶亢进(DIC)-由原发病致局部/弥散性DIC, 二项均显著增高 2. 检查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二项均显著增高 动脉血栓疾病(冠心病):DD增高静脉血栓增高 3. 监测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溶栓:2d内DD增高,7d , DD降至溶栓 前,FDP仍高,5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检查 三 、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P112 适应证:诊断DIC 检测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肺梗死)监测能致血栓形成的疾病 参考范围 :3P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急性DIC- 3P试验阳性率较高 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鉴别:前者3P和FM(纤维蛋白单体) 无异常,后者3P阳性和FM FM是血栓前状态与急性血栓形成的早期标志,5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五节 血液流变特性(hemorheology)检查 P114 一 、血液黏度(blood viscosity)测定 二、红细胞变形性(erythrocyte deformation)测定,5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五节 血液流变特性,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五节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检查 一 、血液黏度(blood viscosity)测定 适应证:检测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肺梗死) 观察血液系统疾病,如MM等 参考范围 (略) 临床意义:1. 血液黏度:监测能致血栓形成的疾病 心血管病:冠心病与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糖尿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MM,某些白血病(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某 些红细胞异常2.血液黏度:各种贫血,失血,6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五节 血液流变学(h,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五节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检查二、红细胞变形性(erythrocyte deformation)测定 P116适应证:检测血栓病与相关性疾病 观察血液系统疾病,如红细胞膜缺陷或血红蛋白异常等参考范围 (略)用变形指数(DI)表示临床意义:1.变形指数(DI) 心血管病:冠心病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如镰形细胞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2.变形指数(DI) :缺铁性贫血,6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五节 血液流变学(,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1.常用筛选试验的选择 p117(1)出血时间(BT):疑有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血小板与血管壁相互作用异常(2)血小板计数(PLT):重要的筛查试验 原因不明的PLT减少-血小板自身抗体,骨髓涂片,62,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1.常用筛选试,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出血时间(BT)和血小板计数(PLT):重要的筛查试验 PLT正常+BT正常,一般除外血小板功能缺陷,血管壁异常-紫癜(过敏性,单纯性,血管性) PLT正常+BT延长-血小板功能或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vWF)- 血小板无力症,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性血友病 PLT减少+BT延长-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紫癜 PLT增多+BT延长-血小板数量增多的血小板增多症,63,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出血时间(BT)和,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3)PT,APTT,TT PT 正常 延长APTT 正常 正常TT 正常 正常 正常人 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遗传性/获得性F缺陷 遗传性/获得性F缺陷 后者如慢性肝病,恶性淋巴 瘤,白血病,64,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64,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3)PT,APTT,TTPT 正常 延长APTT 延长 延长TT 正常 正常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 遗传性/获得性FI,F,F,F 缺陷症,肝素治疗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F缺乏,获得性F,F缺乏凝血因子抑制物,DIC,肝病,65,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3)PT,APT,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3)PT,APTT,TTPT 延长APTT 延长TT 延长异常抗凝物增多,如肝素和FDP增多。 DIC低凝期或纤溶亢进期,66,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3)PT,APT,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一 、 出血性疾病 (一)出血性疾病的分类1.血管壁异常(abnormal of vascular wall) 遗传性血管疾病 获得性血管壁结构,功能异常-血管性紫癫(vascular purpura ),6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一 、 出血性疾病 (一)出血性疾病的分类2.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异常 血小板数量异常 血小板功能异常3.凝血因子异常4.病理性抗凝物增多5.纤溶亢进6.复合因素,6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一 、 出血性疾病 (一)出血性疾病的分类1.血管壁异常 遗传性血管疾病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同一部位反复出血 有出血倾向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获得性血管壁结构,功能异常-统称血管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白细胞破坏过多性血管炎 药物过敏性紫癜(drug allergic purpura) 感染性紫癜(infective purpura) VitC缺乏症(Vitamin C deficiency) 单纯性紫癜(pure purpura)-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自发性出现瘀点、瘀斑,6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一 、 出血性疾病 (一)出血性疾病的分类2.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异常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 AA,肿瘤性骨髓浸润 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継发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慢性骨 髓增生性疾病,尿毒症,DIC,7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一 、 出血性疾病 (一)出血性疾病的分类3.凝血因子异常 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血友病A,B;血管性血友病 家族性复合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两种凝血因子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肝病,VitK缺乏4.病理性抗凝物增多 获得性FVIII抑制物-血友病A反复输FVIII后 获得性FIX,FXI,FXII抑制物增多,7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一 、 出血性疾病 (一)出血性疾病的分类5.纤溶亢进 遗传性纤溶亢进 获得性纤溶亢进6.复合因素 肝病性出血-重症肝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PLT 减少,原发性纤溶亢进,7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一 、 出血性疾病 (三)常见出血性疾病 p1191.ITP:由抗PLT抗体介导的出血性疾病PLT明显少,形态明显异常-大,畸形;MPV大BT延长,PLT寿命短PLT自身抗体: 90%PAIgG增高,PAIgA/PAIgM增高,慢性者 PAC3,PAC4增高 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特异性抗体(GPIIb-IIIa)有诊断意义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正常,急性-幼稚型为主;慢性-颗粒型为主,73,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一 、 出血性,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一 、 出血性疾病 (三)常见出血性疾病2.血小板无力症PLT数正常,涂片PLT散在PLT功能缺陷:BT延长,诱导剂无效血小板膜糖蛋白:确诊试验GPIIb-IIIa将此病分三型I型: GPIIb-IIIa阳性PLT50%, 500000,74,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一 、 出血性,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一 、 出血性疾病 (三)常见出血性疾病3.血管性血友病(vWD)筛查试验:BT,APTT延长/正常,PTL,PT,TT正常诊断试验:vWF: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量少/质异常4.血友病:筛查试验:APTT明显延长, BT,PTL,PT,TT,FIB正常确诊试验与分型: FVIII:C,FIX:C少/无,诊断A/B型 vWF 分析:正常基因分析,75,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一 、 出血性,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一 、 出血性疾病 (三)常见出血性疾病5.肝病出血筛查试验:PTL少, BT,PT,TT, APTT明显延长凝血因子: Fib,F,F,F,F,F含量与活性均少抗凝蛋白:AT-,PS,PC含量与活性均少。F:C增高,若减低提示并发DIC纤溶活性:血浆PLG(纤溶酶原),a2-AP (a2抗纤溶酶),PAI-1 (纤溶酶原活 化剂抑制物)均少,t-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FDP高,76,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一 、 出血性,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 P121血栓形成是一类多因子疾病,上世纪Virchow提出的血栓形成三个基本要素是目前公认的血栓形成的基本病理基础血液成份变化(change of blood elements )血液流动缓慢(slow of blood stream)血管壁改变(change of vascular wall),77,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 血液成份包括(这些成份中的一个或几个缺陷同时存在均可成为血栓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抗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纤溶系统血小板蛋白代谢产物等,78,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78,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一)分类血管壁损伤血液成分改变:血浆成分-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纤溶活性 血细胞-RBC,WBC,PLT血流状态异常:流速慢/停滞,局部涡流,血粘度高1.易栓症2.血栓前状态3.血栓栓塞性疾病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9,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一)分类1.易栓症(thrombophilia):p108 有分子遗传缺陷(凝血、抗凝血、纤溶)患者未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前,呈现的一种易发生血栓形成的高凝状态凝血因子缺陷抗凝物质缺陷症纤溶成分缺陷,80,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易栓症分类凝血因子缺陷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缺陷使合成纤维蛋白原结构异常)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使凝血酶原活性) 活化蛋白C抵抗(APC-R) F缺陷症(F:C缺陷使纤溶酶原激活障碍)抗凝物质缺陷症纤溶成分缺陷,81,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易栓症分类81,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易栓症分类抗凝物质缺陷症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游离的PS含量和活性.灭活Fa和Fa功能障碍) 遗传性活化蛋白C抵抗(APC-R),82,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易栓症分类82,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1.易栓症分类:纤溶成分缺陷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增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3,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一)分类2.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 PTS) p123 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极易发生血栓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在血管内皮细胞、血细胞或血浆成分发生了某些有利于促进血栓形成的生化学或流变学异常变化,实验室检查可有证实,84,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一)分类2.血栓前状态( PTS)的实验诊断 p124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浆vWF血小板功能亢进或活化: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首选指标凝血亢进的分子标志物:F:C,F:C增高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DD血流变学异常: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或聚集性增高,85,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一)分类3.血栓栓塞性疾病(thrombotic disorders):在心血管内发生动脉、静脉或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 由于遗传或获得性血栓与止血因素异常,同时有其他病理变化(如动脉硬化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 感染、外伤)一些生理变化(如情绪异常)与环境因素(如气候、海拔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86,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3.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表现 因血栓形成的血管类型、部位、血栓形成速度、血管堵塞程度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而异。 一、静脉血栓形成( 最为多见)二、动脉血栓形成 三、毛细血管血栓形成,87,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3.血栓栓塞性疾病,第六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二 、 血栓性疾病(一)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