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医学资料.ppt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医学资料,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医学资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 60%-80%,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脑卒中的识别,(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4)双眼向一侧凝视;(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6)眩晕伴呕吐;(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8)意识障碍或抽搐。,脑卒中的识别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医学资料,卒中类型的初步判断,脑栓塞:数秒-数分(动态)脑出血:数分-数小时(动态)脑血栓形成:数小时-数天(静态),卒中类型的初步判断脑栓塞:数秒-数分(动态),病灶大小的初步判断,意识水平有无高颅压眼球同向偏斜血压水平、偏瘫程度参考指标,病灶大小的初步判断意识水平,脑病变检查,头颅CT平扫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 标准MRI: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CT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脑病变检查头颅CT平扫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血管病变检查,以DSA为参考标准,MRA发现椎动脉及颅外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0一100。MRA可显示颅内大血管近端闭塞或狭窄,但对远端或分支显示不清。DSA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但主要缺点是有创性和有一定风险。,血管病变检查以DSA为参考标准,MRA发现椎动脉及颅外动脉狭,诊 断,(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24 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诊 断(1)急性起病;,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5cm(偶有4cm)累及两个脑叶以上梗死灶大于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1/22/3不论梗死灶单叶或多叶,梗死灶面积20cm2,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5cm(偶有4cm),早期CT征像,豆状核密度减低,轮廓模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白质、皮质界限不清;脑沟变浅或消失;双侧对比,局部密度略减低,早期CT征像豆状核密度减低,轮廓模糊;,早期CT征像,早期CT征像,早期CT征像,早期CT征像,额颞叶低密度灶,额颞叶低密度灶,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1)意识障碍发生率高。(2)易发生脑疝。(3)易并发梗塞后出血。(4)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差。,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出血性脑梗死,由于脑梗死供血区内动脉坏死,血液漏出所致 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等 分为:血肿型,渗出型,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不明原因型,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治 疗,治 疗,一般处理,保持气道通畅,有低氧血症的给予吸氧 心电监护与心脏病变的处理体温控制血糖控制:大于11.1mmol/l给予胰岛素治疗营养支持,一般处理保持气道通畅,有低氧血症的给予吸氧,血压控制,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 200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缓慢降压治疗,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 Hg、舒张压100 mmHg。 脑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血压控制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 200mm Hg或舒张压1,特异性治疗,特异性治疗,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 h内或6 h内。,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重组组织型,适应证,年龄1880岁;发病45 h以内(rtPA)或6 h内(尿激酶);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l h,且比较严重;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适应证年龄1880岁;,禁忌证,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 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妊娠。不合作。,禁忌证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使用方法,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l 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l h,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内严密监护患者。尿激酶100万一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1持续静脉滴注30min用药期间严密监护患者,使用方法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病死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病死或残疾率,减,抗血小板,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d。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150 mgd)。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 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 h后开始使用。,抗血小板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病死率;随访期末的残疾率亦无明显下降;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被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所抵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病死率;随访期末的残疾率亦无,抗凝治疗,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 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抗凝治疗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降纤治疗,很多研究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滞度增高,蛇毒酶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有轻度溶栓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降纤治疗 很多研究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滞,降纤治疗,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药物:巴曲酶、降纤酶、安克洛酶等,降纤治疗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扩容、扩管,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对于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此类患者不推荐使用扩血管治疗。扩张血管: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血管治疗,扩容、扩管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神经保护,钙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神经节苷脂等在动物实验中的疗效都未得到临床试验证实。,神经保护 钙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神经节苷脂等在,神经保护,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全;胞二磷胆碱是一种细胞膜稳定剂Meta分析(4个试验共1372例患者)提示:脑卒中后24 h内口服胞二磷胆碱的患者3个月全面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安全性与安慰剂组相似。吡拉西坦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一致,目前尚无最后结论,神经保护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全;,其他疗法,丁基苯肽: 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 : 高压氧和亚低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开展高质量的RCT证实。 中医中药,其他疗法丁基苯肽:,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以中性治疗为主,加强脱水降颅压治疗,不宜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等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急性期后可考虑抗凝治疗。并发症防治。,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以中性治疗为主,加强脱水降颅压治疗,不宜溶,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卧床,避免和处理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必要时也可用甘油果糖或呋塞米等。对于发病48 h内,60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伴严重颅内压增高、内科治疗不满意且无禁忌证者,可请脑外科会诊考虑是否行减压术。对压迫脑干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可请脑外科会诊协助处理,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卧床,避免和处理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出血转化,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8530,其中有症状的为15一5。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占位效应、早期低密度征、年龄大于70岁、应用抗栓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等会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研究显示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的预后与无出血转化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出血转化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8530,其中有症状的,出血转化,症状性出血转化:停用抗栓治疗等致出血药物。何时开始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可于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710 d开始抗栓治疗;对于再发血栓风险相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物代替华法林。,出血转化症状性出血转化:停用抗栓治疗等致出血药物。,癫痫,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孤立发作一次或急性期痫性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脑卒中后23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常规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癫痫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肢;尽量避免下肢(尤其是瘫痪侧)静脉输液。对于发生DVT及肺栓塞高风险且无禁忌者,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有抗凝禁忌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可联合加压治疗(长筒袜或交替式压迫装置),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Thanks!,Thanks!,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医学资料,感谢聆听,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