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必备《文言文知识》ppt课件.ppt
目录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七上 1.论语十则七下 2.伤仲永七下 3.孙权劝学七下 4.口技八上 5.桃花源记八上 6.陃室铭 爱莲说八上 7.三峡八上 8.记承天寺夜游八上 9.湖心亭看雪八上 10.与朱元思书八下 11.马说八下 12.送东阳马生序送,八下 13.小石潭记八下 14.岳阳楼记八下 15.醉翁亭记八下 16.满井游记九上 17.出师表九下 18.公输九下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 20.鱼我所欲也九下 21.曹刿论战九下 22.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 23.愚公移山,七上 1.论语十则,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2关键句子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能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3文章中心概括所选十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2、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章。,孔子主张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要以学习为乐;要向一切人学习,择善而从。孔子主张应采取的学习方法是:要“学而时习之”;要“温故而知新”;要“学”与“思”结合。4写作特色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的主要特点是:(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立意很深刻。如谈“学”与“思”关系的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不仅说明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2)篇幅简短,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清楚、完整,这说明了语言精练、准确。用概括力很强的格言式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七下 2.伤仲永,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5特殊句式(1)还自扬州倒装句,即“自扬州还”(2)不使学省略句,即“不使(之)学”,二 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文:(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译文: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华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说明人的知识才能绝不可单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作用。3写作特色先扬后抑,突出主旨。本文的叙事部分先扬后抑。先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及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七下 3.孙权劝学,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你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这方面哪能和我相比?而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益处。”(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等到鲁肃到了寻阳,和吕蒙讨论(军务),(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当)另眼相看,兄长怎么领悟这个事理这么晚呢!”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通过记叙吕蒙在孙权的规劝下发愤学习,才略大增,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启发人们不要因工作繁忙而疏误学业。3写作特色(1)本文虽出自史学名著,但就其内容和表现手法而言,更像一篇小说。叙事虽然简洁,但情节却很生动。开篇只用一个“初”字,便统领全文,导出“孙权劝学”的故事,真是开门见山。行文中间一个“及”字,承上启下,引出鲁肃惊叹吕蒙学问长进的内容,衔接自然而且结构完整。(2)本文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孙权的深谋远虑、循循善诱;吕蒙的知错必改、坦率真诚;鲁肃的由衷赞叹,都刻画得非常真切。,七下 4.口技,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有铁崖文集。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共二十卷,所收录的多为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文”。2关键句子翻译(1)京中有善口技者。,译文: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文: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3)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译文: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吠声,(接着)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上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3文章中心概括本文是300年前京城里一次口技表演的真实记录,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4写作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等等。文中三次写听众的反应,还有对道具的交代等属侧面描写。,八上 5.桃花源记,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2关键句子翻译(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译文: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洞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文: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3文章中心概括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4写作特色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和实写相结合的手法,也是本篇的一个特点。语言生动简练、隽永,于轻描淡写中使文中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八上 6.陃室铭爱莲说,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我只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却不妖艳(的品格),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雅,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2文章中心概括陋室铭通过对所居陋室主人、事物、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写作特色陋室铭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表现了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尚品德,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 “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爱莲说借花抒情,托物言志。本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新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在这里,作者虚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可谓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八上 7.三峡,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2关键句子翻译(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中断的地方也没有。(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4)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高处经常有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3文章中心概括本篇描绘了三峡的景致,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忧伤的渔歌作结,也表达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4写作特色,作者对三峡秋景的描写独具特色,具体表现在:作者并不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字加以暗示,以概括之笔写深秋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自然也是凄凉之情。作者不再写山、写水、写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八上 8.记承天寺夜游,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交错的藻、荇,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2文章中心概括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月夜漫步的情形,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同时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3写作特色记承天寺夜游抓住特点叙事、写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起笔就扣住了“夜游”的“夜”字,径入题旨。“解衣欲睡,月色入户”,作者正欲入睡,忽见月色清凉,照入门窗。这样就把前面提到的“夜”具体化了。更重要的是,点出了“夜”的特点是月色溶溶,而非月黑风高,作者抓住了这个特点,铺展文墨.“至承天寺”又一次点题,但是,到承天寺的一路经过,与主题无关,就略而不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句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在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由此可见,作者是处处都扣住“月”字这个特点来写夜游的。不过,作者写月,不是明写,而是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之影入手。,八上 9.湖心亭看雪,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3特殊句式(1)是金陵人判断句,“是”表判断(2)见余,大喜曰省略句,即“(他们)见余,大喜曰”(3)是金陵人,客此省略句,即“是金陵人,客(于)此”,二 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文: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译文: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在此地。(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呢!,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3写作特色(1)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湖心亭,写“我”的所见所感。脉络清晰,散文在这里小说化了,有对白、人物、简单的情节。(2)本文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又与题旨相扣,并兼独特韵味,全文浑然一体,得意处、感慨处相交相融,文情荡漾,余味无穷,有一唱三叹之致。,八下 10.与朱元思书,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文章很有名,善以骈文写小品书札,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风格清新挺拔,没有齐梁浮艳之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2关键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而惊涛骇浪像奔驰的骏马。(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集而碧绿的树,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成无数山峰。(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3文章中心概括,作者描绘了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并且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表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4写作特色本文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水光山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似置身于奇山异水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1)文章以情生辉,抓住“独绝”写“奇山异水”的特征,并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从而使读者进入诗境,令读者到富春江一游的欲望油然而生。(2)文章短小隽秀,层次井然,写景抒情,语言简练、生动。,八下 11.*马说,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郡,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散文尤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没有质的区别,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的文章为论说文。2关键句子翻译,(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想要跟平常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作者的见解: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以之为喻,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在位的统治者不能识别、重用人才,反而摧残、埋没人才的做法表达了强烈的愤慨。,4写作特点(1)中心突出,线索清晰。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贯穿全文的是“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2)托物寓意。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使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如,文中用“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又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八下 1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名词作动词,腰佩,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赠序:唐宋以来,文人在送别时,写一篇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2关键句子翻译(1)录毕,走送之。译文:我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人家。,(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译文: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译文: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我)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译文: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译文: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3文章中心概括这篇赠序,通过叙事、议论阐明一个道理:学业的成就和道德修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取决于客观条件,作者通过情境对比,现身说法,表达对马生及像他一样的学生的期望和勉励之情。4人物形象概括(1)宋濂:学习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尊敬师长,勤俭朴素。(2)马生:善于学习,尊敬长辈。5写作特色(1)对比突出。作者求学艰难与太学生优越的求学条件对比。通过对比,道理不言自明。,(2)结构严谨,详略有致。叙写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难勤奋,是详写,同舍生的生活条件是略写。这样更能突出主题。(3)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和议论。如写到“趋百里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描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等。,八下 13.小石潭记,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祖籍山西河东郡(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人称“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的,具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2关键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珮、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在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四面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3文章中心概括作者运用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重渲染它的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4文章内容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其概貌。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小石潭的景物及作者的感受。第三部分(第5段):交代同游人的姓名。5写作特色全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品中写鱼,既写了鱼的悠然自得,也写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写溪水和溪岸,通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比喻,“明灭可见”的描写,以动静相融的笔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溪身和溪流的特点。再如,写坐在潭边的感受,写出了一个极清幽冷寂的环境,和作者不幸遭遇的心境交融,使景物和人物相互融合。,八下 14.岳阳楼记,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文章与诗词均脱俗超凡,有范文正公集传世。2关键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5)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文章中心概括文章描写了岳阳楼和洞庭湖气象万千、浩荡无际的壮丽景象,叙写了,登临者或悲或喜的不同情绪,并将登岳阳楼和观洞庭湖两种“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心”对比映衬,从而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4文章内容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记叙重修岳阳楼,交代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壮观景色,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三部分(第5、6段):用“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5写作特色本文主要运用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本文虽题为“岳阳楼记”,但写岳阳楼的景色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先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虽字字皆景语,却又显出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跟结尾“不以物喜”一段议论互为表里。到“然则北通巫峡”,呈低回之势,用设问引出两个富于特征的画面,每一个画面又都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喜之情。二者虽形态有别,而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八下 15.醉翁亭记,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4特殊句式(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倒装句,即“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3)醉能同其乐省略句,即“(太守)醉能同其乐”,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本文是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2关键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远看去那些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风起,霜露降,天空显得空旷明亮,水往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译文: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而是)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样子。3文章中心概括本文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展现出一幅醉翁与民同乐的生活画卷,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的复杂感情。4写作特色,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本文不过400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如第2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景物变化,都言简意深,片语传神。另外,出自本文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等句子与成语,多为后人所沿用,是语言高度概括的典型例子。,八下 16.满井游记,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4特殊句式(1)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省略句,即“(我)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被动句,“为所”结构,表被动(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未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有满井游记虎丘五泄。有袁中郎全集传世。2关键句子翻译(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文: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2)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译文: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译文: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高如兽颈上的毛约一寸左右。(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译文:游人虽然不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5)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译文: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所有的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文章中心概括本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全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笔清丽而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轻松喜悦的心情。,4写作特色本文虽然不长,但作者却匠心独运,写得十分精致。(1)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第一段写春寒的料峭,看似与游览满井没有丝毫的联系,实则为游览作了铺垫,表现了作者经过一冬的“囚禁”,渴望走向大自然的急切心情。而且本段对天气的描写也与下文作者在“天和”之后游览满井时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早春满井的独特之美。(2)作者在捕捉初春时节富有特征的景物时,运用了贴切而新奇的比喻,令读者拍案叫绝.作者笔下所描写的动物,也被赋予了人的感情色彩。比如:“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笔中含情、借物喻人是本文的一大特点。,(3)作者最后一句感慨,也是作者独运的匠心,它展示了一种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属于记叙中加入的议论。虽然只有一句,但却言已尽而意无穷。,九上17.出师表,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5特殊句式(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倒装句,即“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2)咨臣以当世之事倒装句,即“以当世之事咨臣”(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 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蜀汉时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有诸葛丞相集。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其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类似的还有“章”“奏”“议”“谏”等。2关键句子翻译(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译文: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昌隆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文: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译文:后来正遇到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5)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译文: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译文:陛下自己也应该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3文章中心概括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曹魏。临行上书后主刘禅,强调自己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付,以“讨贼兴复”作为自己的职责,并规劝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使他能专心一致于北伐大业。4人物思想性格概括诸葛亮性格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忠诚,二是智慧。诸葛亮的忠诚集中表现在他对蜀汉事业的态度上。当初他隐居隆中,虽经刘备三顾茅庐,“千呼万唤始出来”,但他一旦认清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之后,就一直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创立蜀汉基业殚精竭虑,义无反顾。,当然,构成诸葛亮形象的另一基本要素更在于他的足智多谋。他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具有经天纬地之才。5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前半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的历史经验之中,贯穿一个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饱含着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忠于刘氏父子的忠心。第三部分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体现。,全文经情感人,以理服人。文章的说理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是前提,赏罚分明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6写作特色(1)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2)语言质朴、恳切。提先帝蕴含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提陛下以父辈的真挚感情反复规劝,再三嘱咐。(3)文章构思巧妙。第一部分进谏,第二部分却另辟蹊径,好像与上下文联系不紧,但是这段叙述是诸葛亮为了进一步打动后主,使他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为下面表示北定中原的决心而做的准备工作。全文形散神聚,浑然一体。,九下18.公输,考点知识精讲,一 知识积累,二 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译文: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助您的力量杀掉他。”(2)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余却在百姓方面不足,葬送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能(被)称为明智(的做法)。(3)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译文:现在这里有人,放弃他的文饰篷车,邻人有破车却想偷窃它;放弃自己的好衣服,邻居有粗布衣服却想偷窃它;放弃他(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有米糠酒渣却想偷窃它这是怎样的人?(4)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译文: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抵抗你了,我不说。”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3写作特色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