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主打胶片WLANH3C新 代地铁车地无线通信解决方案09课件.ppt
第1页,共38页。,LTE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第2页,共38页。,车地无线通信高带宽安防需要车载CCTV密集化、高清化和存储长期化,地面集中存储势在必行,对车地无线带宽提出新的挑战列车乘客WiFi上网需要高车地无线通信带宽,且多多益善,新应用车地无线高带宽挑战,PIS乘客信息系统,地铁Wi-Fi热点,第3页,共38页。,高效运营对车地无线的新挑战,第4页,共38页。,WLAN 802.11ac技术和产品推出,第5页,共38页。,LTE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第6页,共38页。,H3C新一代车地无线产品WA4320-TQTS,QMA射频口,802.11ac产品:物理带宽867Mbps,实测静止带宽500Mbps以上, 实测车地带宽250Mbps以上,工业级产品,宽温、振动、EMC等满足行业标准要求,QMASMA射频口、 M12网口和电源口、SFP光口,第7页,共38页。,安装方式灵活多向指示灯,第8页,共38页。,H3C PIS网络子系统组网图,第9页,共38页。,车地无线链路软切换技术,Mesh组网,车地无线链路预建立,后切换,MLSP【移动链路切换技术】专利技术使链路切换平均时间从50ms以上降低到30ms以下,链路1,链路2,链路3,第10页,共38页。,WLAN的频率偏移估计与补偿,WLAN支持基于前导码的频率偏移估计和补偿算法,120KM/h速度下实测效果好,正积极寻求更高移动速度的测试,第11页,共38页。,120KM/h高速下良好的车地无线通信质量,第三方移动性测试表明:H3C车地无线方案通信质量对列车速度不敏感,链路切换时延30ms以内,丢包率1%以下,完全可以应用于120Km/h甚至更高时速项目,第12页,共38页。,无线组播大幅节约骨干网带宽,组播可以大幅节约站间骨干网带宽,但车载AP和轨旁AP之间的无线链路切换障碍了组播到车厢,H3C 创造性地实现了无线组播技术,实现了车载设备可以稳定接收组播报文,深圳地铁龙华线线实施经验表明:运用无线组播技术链路切换时间30ms,PIS视频播放流畅,大幅节约骨干网带宽!,第13页,共38页。,列车上下行双频点方案,高架线路或单洞双轨线路,上行和下行列车会车时,2列车共享而非独享车地无线通信带宽,上下行双频点方案可以避免上下行列车交会时出现无线带宽相互竞争,保证独享车地通信带宽,上行轨道,下行轨道,第14页,共38页。,一期11g,二期能上11ac吗?,一期项目采用2.4GHz的11g无线设备,如何既保护一期投资又保证二期先进性?,二期轨旁和车载均采用支持2.4/5GHz双频的AP和天线,二期列车在二期区间车地通信为802.11ac,上行轨道,下行轨道,一期,二期,第15页,共38页。,WLAN方案的解决办法-车辆段多信道,多辆列车在车辆段同频点无线下载PIS节目时遭遇无线带宽瓶颈,5GHz带来更多频率资源,车辆段各轨旁AP设置在不同频点,车载AP频点自动调整为与临近轨旁AP频点相同,第16页,共38页。,多业务承载-安全隔离,车地无线通信网络,车站有线网络,IP骨干网,WIFI热点中心,CCTV监控中心,PIS业务中心,车载PIS服务器,车厢摄像机,WiFi热点,车载工业交换机,VLAN 2,VLAN 1,VLAN 3,PIS核心交换机,第17页,共38页。,多业务承载-端到端的QOS保障,802.11e价值:1、服务质量保证;2、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H3C无线产品实现了WLAN QOS协议802.11e与有线QOS协议802.1p之间的相互映射,从而在PIS承载网中实现跨越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端到端的QOS保障,确保流量突发时优先传送关键业务,第18页,共38页。,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维护效率更高, 基于向导式VPN业务发现、业务部署, 直观的VPN告警与性能监控功能, 立即、定期配置审计、连通性审计, 基于业务功能、用户身份鉴权,MPLS VPN管理, 流分类、流动作、策略模板定义, 基于向导的端到端QoS策略部署, QoS配置变化审计, 流量异常拓扑展示, QoS策略调整,QoS管理,集中化的设备资源和用户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灵活的拓扑功能智能的告警管理强大的配置管理,平台管理,管理单台设备的ACL:ACL定义、应用ACL规则到包过滤业务等管理多台设备的ACL:提供配置模板,在多台设备上增加ACL部署ACL定义和ACL应用:将待部署配置项下发到设备上,A,CL管理,一套网管即可实现整网全部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使得网络维护管理效率更高,部署,监视,调度,审计,鉴权,iMC,VPN Manager,第19页,共38页。,H3C新一代车地无线通信方案带来的价值,第20页,共38页。,LTE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第21页,共38页。,H3C PIS系统网络子系统业绩,北京地铁1/2号线PIS改造系统;(有线网络)北京地铁6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北京地铁7号线PIS系统;(无线网络)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PIS系统;(有线网络)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PIS系统;(有线网络)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PIS系统;(有线网络)北京地铁14号线PIS系统;(无线网络)北京地铁15号线PIS系统;(有线网络)北京地铁大兴线PIS系统;(有线网络)北京地铁昌平线PIS系统;(有线网络)北京地铁亦庄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北京地铁昌八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北京地铁16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南宁地铁1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南宁地铁2号线PIS系统;(无线网络)天津地铁2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天津地铁3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天津地铁5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天津地铁6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沈阳地铁1 号线PIS系统;(有线网络)沈阳地铁2 号线PIS系统;(有线网络)武汉地铁1 号线PIS系统;(有线网络)深圳地铁4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深圳地铁7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深圳地铁9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西安地铁2 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西安地铁3 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第22页,共38页。,杭州地铁1 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杭州地铁2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杭州地铁4号线PIS系统;(有线网络)昆明地铁1号线PIS系统;(无线网络)昆明地铁2号线PIS系统;(无线网络)昆明地铁3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昆明地铁6号线PIS系统;(无线网络)无锡地铁1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无锡地铁2号线 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宁波地铁2号线一期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大连地铁1号线PIS系统; (有线网络)大连地铁2号线PIS系统; (有线网络)哈尔滨地铁1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哈尔滨地铁3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H3C PIS系统网络子系统业绩,合肥地铁1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南京地铁1号线及南延线PIS系统;(有线网络)南京地铁2号线及西延线PIS系统;(有线网络)南京地铁4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南京地铁宁溧城际PIS系统;(无线网络)成都地铁2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成都地铁3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成都地铁4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成都地铁7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成都地铁10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重庆地铁3号线PIS系统;(有线网络)郑州地铁1号线PIS系统;(有线网络)青岛地铁3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广州地铁13号线PIS系统;(有线、无线网络),第23页,共38页。,案例分享:南宁地铁1号线PIS网络子系统802.11ac,南宁地铁1号线是第一条PIS车地无线通信采用802.11ac的线路,提供300Mbps高车地带宽,OCC中心可以同时查看20路车载CCTV视频监控图像,极大提高了对列车的安防保护水平,第24页,共38页。,案例分享:杭州地铁2号线PIS网络子系统802.11n,杭州地铁2号线PIS车地无线通信采用802.11n技术,提供高带宽,上下行线路采用不同5.8GHz频点,且车站交换机(插光接口板)通过光纤直连AP的SFP接口,提供高可靠可管理组网,第25页,共38页。,案例分享:深圳地铁4号整体承载网,H3C为深圳地铁4号线提供PIS承载网整体方案,包括有线接入网、IP骨干网、车地无线通信网以及安全、网管等,第26页,共38页。,H3C下一代车地无线通信方案总结,第27页,共38页。,LTE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第28页,共38页。,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协会的指导意见,1.8GHz频段宝贵,TD-LTE车地无线通信带宽有限,该频段要用于地铁的安全运营,负责承载CBTC和紧急文本信息等安全运营类业务车厢视频节目、车载CCTV图像、乘客WiFi上网不涉及安全运营,对车地无线通信带宽要求高,可以选用LTE外的其他高带宽技术承载,如果应用效果好协会会支持推广。,第29页,共38页。,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对比频率资源,第30页,共38页。,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带宽,第31页,共38页。,LTE方案带宽软肋 列车间的无线带宽争抢,第32页,共38页。,LTE方案列车间的干扰,1200m,400-700m,第33页,共38页。,LTE方案线路间的无线干扰问题,第34页,共38页。,LTE方案的辐射危害顾虑,L,TE,W,L,AN,基站功率,20w,100mw,车载终端功率,2w,100mw,LTE车载终端发射功率大,其天线部署在列车驾驶室上方,长期辐射对驾驶员的健康影响不容忽视。,第35页,共38页。,LTE技术成熟吗?车地方案成熟吗?,在移动通信领域,LTE技术是成熟的在地铁车地无线领域,LTE方案还需不断完善和更多实际工程检验地铁车地无线通信环境独特复杂:空间狭长、列车快速移动等地铁线路间存在差别:线路长度、车站数量、发车间隔和运行列车数量等,第36页,共38页。,WLAN vs TD-LTE对比总结,第37页,共38页。,第38页,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