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课件.ppt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达川区金垭镇中心学校 程艳,说课流程,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与评价设计,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与总结,一、教学理念与学情分析,一、教学理念与学情分析,(1)、说理念,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3、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一、教学理念与学情分析,(2)、学情分析,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这时教师应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以精妙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的分析,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电脑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小组准备橡皮泥、小棒(每种颜色小棒各四根长度相同),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1、教法: 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创设情境、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2、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指导学法上,我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流程图,1,2,3,4,5,6,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实践应用,巩固新知,交流评价,做学习的主人,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指出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2、体现长方体、正方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是立体图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从图中,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吗?,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立体图形,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体现长方体、正方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是立体图形 。,四.说教学过程,(1)教师先用长方体模型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拿着自己准备好的实物也跟着一边摸,一边叙述。,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说出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棱,顶点,面,(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四.说教学过程,(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实物,同桌互相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顶点,面,棱,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实践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的准确位置,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好铺垫。,(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四.说教学过程,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小组交流汇报:长方体有 6个面,一般情况下6 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师问:还有其他发现吗?,汇报:牙膏盒有6个面,其中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也是相等的,(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正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四.说教学过程,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面的特征,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面,棱,顶点,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直观的感受。,四.说教学过程,3、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的特征,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框架模型,说一说用了几根小棒,几颗珠子连接成的,(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和珠子,小组合作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讨论交流,你搭建的长方体用了几根小棒,几颗珠子?,生回答:12根小棒,8颗珠子,师:也就是说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2)围成这个长方体的小棒长短有什么特征?,生:相对的小棒都相等师:相对的棱相等,(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讨论:长方体有几条棱?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长方体有12条棱,共有8个顶点。相对的4条棱相等。,顶点,长,宽,高,归纳总结长方体棱的特征,四.说教学过程,(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3、认识正方体的棱和顶点的特征,制作一个正方体框架模型,需要几根小棒,几颗珠子,对小棒的长度有什么要求?,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小结,正方体有12条棱,共有8个顶点。12条棱都相等。,设计意图: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感受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逐步提高。,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完成学生手中的表格,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整理在表中,边填表格,边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四.说教学过程,(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交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梳理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意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长,宽,高,四.说教学过程,(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5、认识长、宽、高教师指导学生摸出手中长方体纸盒相交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同桌互指,指名演示,教师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共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四.说教学过程,(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学生亲自动手摸正方体纸盒相交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同桌互指,师:有什么发现? 生:相交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棱,顶点,教师明确:正方体的长、宽、高统称为正方体的棱长,所以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叫做正方体的棱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使学生了解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图形中的数据大小无关,而是与图形的位置有关。,四.说教学过程,(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出示表格,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所学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并学会将抽象的空间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四.说教学过程,(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2、填一填。,(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度()。,(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四.说教学过程,(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3、判断1. 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 )2. 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它的顶点。 ( )3. 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4. 决定长方体的大小的是它的长、宽、高。( )5. 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6. 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 是正方体。 ( ),设计意图: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四.说教学过程,(四)交流评价,做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在愉快的交流中再次感受数学的魅力,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学生自主评价表:,四.说教学过程,(五)布置作业,1、课堂活动1、2题2、练习十二1、2题3、每位学生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这节课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朗、突出重点,抓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很容易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四.板书设计,出示实物,本课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出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整节课的教学,我和我的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得了发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了成功!,六、教学反思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