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基础ppt课件.ppt
音乐学导论,历史音乐学,第一节 音乐史学第二节 音乐考古学第三节 音乐图像学,第二节 音乐考古学,问题,为什么音乐学会有音乐考古学?什么是音乐考古学?音乐考古学理论的特点?音乐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手段与目标?我们了解音乐考古学有那些理由?如何理解音乐考古学的方法?,河南贾湖骨笛,浙江余姚河姆渡骨笛(骨哨),甘肃嘉峪关北黑山列舞岩画,甘 肃 永 登 乐 山 陶 鼓,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编钟1,编钟 2,曾侯乙 编钟(局部),10,曾侯乙墓 编钟发掘 现场,什么是音乐考古学音乐考古学是根据人类古代音乐文化活动的物质遗存,探讨人类古代音乐文化面貌及其演变过程与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音乐考古学既包括具体的音乐考古资料调查、发掘、收集、整理与研究等工作,也包括音乐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总结与探讨等。,10,讨论:1、对象与目标对象:人类古代音乐文化活动的物质遗存通过一切方式获得的、人类过去的、各种途径流传下来的、一切形式与一切形态,时间范围包括从古代到近现代,空间范畴涵盖人类生活的所有地区和一切音乐文化活动所遗留下来的诸种形式与形态。即包括有传统古器物(如乐器)研究、古谱(曲)研究、乐律研究、图像研究甚至音乐文献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形态学研究。调查、发掘、收集、整理与研究等,目的:人类古代音乐文化面貌及其演变过程与规律与人类的特殊活动有关,揭示古代音乐的总体面貌,讨论与探讨音乐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并给予总结。,一、考古学简况音乐考古学既是历史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因此具有双重性质。在方法论上尤其受到考古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先对考古学常识有所了解。,(一)考古学历史简况考古学这个名词,早在古希腊时代已出现。在我国,北宋时已见“考古”一词。但近代考古学与古希腊和北宋有很大区别。近代考古学叫 Modern Archaeology ,是以野外工作为其取得基础资料主要手段,所以又叫田野考古学。近代考古学酝酿过程较长,真正开始在19世纪下半叶,从发掘“特洛伊”古城算起。考古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地层学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二)考古地层学及其特点“地层学是科学地取得考古资料的方法论”(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P56),是从地质学中引进的一种方法,但与地质地层学有所区别。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是研究人类出现后主要因人为力量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地层学的几个专业术语1、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重要概念,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地层学,指借用地质地层学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考古研究资料的方法,它是考古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地质地层学研究对象:是各种自然堆积而形成的“自然层”或“生土层” 。它又可分为“原生层”和“次生层”。考古地层学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层,也叫“文化层”或“熟土层”。,“原生层”,指自然界中,由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最初形成的地层;“次生层”,指原生层形成后,又由于自然力的搬运(如大风、地震、水流冲击等)作用而形成的地层。一般来说,原生层在下,次生层在上。又,一般说“文化层”在“自然层”之上,“熟土层”在“生土层”上。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如洪水、火山)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地质地层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读地壳形成的历史。考古地层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读人类文化堆积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探究古代人类的活动。2、地层学: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一种通过判定遗址中诸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也是科学获得考古资料的基础。3、堆积:地质学上,堆积主要指的是搬运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地貌。其堆积因其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形成,故亦可称为地层堆积和遗迹堆积。,4、单位:每个地层堆积在考古学上都被称为一个单位,它是考古学上最常用代表时间和空间的量。出土于同一个单位的遗物,在时空上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我们根据其在单位内的组合方式来判断这种联系,回复历史的真实。5、叠压与打破:从堆积与堆积间关系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称叠压关系,一种称打破关系。叠压:在一种堆积表面形成另一种堆积,即一种堆积积压另一种堆积的现象。打破:一种堆积在形成过程中对原有堆积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打破。,6、层位与层位关系:是地层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地层学的根本问题是划分层位,确定层位关系,所以也有人将地层学称为层位学。层位:指单位在堆积先后顺序中所处的位置。层位关系:指单位与单位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田野考古学是凭借带有时空坐标的实物资料构建起“历史的骨架”,供人们去复原历史,或复原历史的某一部分。地层学确定年代的方法是依靠层位关系卡年代。而层位是堆积单位在堆积先后次序体系中的位置,应宜细不宜粗,以保证年代的精度。,地层学基本内容(八条):1、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化层和遗迹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地依次堆积而成的。人类居住,一般在原来天然堆积或者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当时的人类或无意或有意丢弃掉各类器物或垃圾,这在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一段时期无人在上面生活,就会有一层天然堆积物,如水流淤泥、风尘沙土、腐殖草木等,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层”。如无扰乱,上层年代必晚于下层年代。这种“文化层”的堆积就构成这一居住地址的编年历史。,2、同一文化层和同层遗迹单位的形成和遗留形式不是水平的。沟穴类遗迹破坏原先的堆积,这叫“打破”。由此,被打破者形成年代早于打破者的形成年代(如人类挖井、建屋、修墓以及建造工程等)。在打破关系的地层中,一般同时包含有各种遗物,从而构成遗物的“共存关系”。凡“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角度可视为同时代的,但实际上有年代差异。这就需要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加以识别了。,3、次生堆积会形成早、晚颠倒的倒装地层。人类活动(如大型的建筑地基、填平去高、平整土地等)和自然力作用(如长期风蚀水冲),能大面积破坏地表,甚至毁灭已形成的地层和遗迹堆积,所以,现有地层往往比实际形成过的地层少,现今分辨出的地层交界面也不一定是地层原有表面,坑沟类遗迹的现今开口层面也不一定是原先的开口层面。,4、形成不同文化层的原因,关键在于堆积内容的变更;而文化层的堆积厚度,不是估计形成时间的尺度。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后期堆积的特点,地层堆积也不是水平的,因为天然地表本来就有高低起伏,人类活动形成的地层也不是处处一样厚,地震会使地层错位,有大的地下空洞也会造成地层的局部塌陷,形成断层。,5、遗迹本身同遗迹内的文化堆积,在时间上的距离是不等的。墙台类遗迹是堆积形成,也有后来修补增建部分如城墙等。坑沟类遗迹形成,内部本无堆积,使用中才形成堆积。有遗迹建造、使用、废弃经历漫长,应特别注意三者的时间差距,不但要区分内部堆积的层次,而且不能把遗迹和遗迹内堆积混为一谈。(薯藏、水井,与遗物不等距),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能出晚期遗物。在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还没有出现,因而不存在埋入早期堆积的可能。晚期堆积在形成时会扰动破坏早期堆积,会把早期遗物翻到晚期堆积中,有些物品是早期制造的,流传到晚期才埋入晚期堆积,所以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7、一种堆积的年代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其中包含物确定的。堆积中的包含物是确定该堆积的年代依据。不管一种堆积当中同时包含多少时期的遗物,只有其中年代最晚的遗物才能代表该堆积的形成年代。,8、堆积有原生堆积与再生堆积之分。区分堆积及其所包含物年代早晚时,一定要先判断堆积的性质是原生堆积还是再生堆积。原生堆积:指那些自从形成之后便没有因人为、自然的作用而使其原来所处的先后位置关系发生改变的堆积。这种堆积是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研究的堆积最普遍的一种。再生堆积:因自然或人为作用使某些堆积之间本来所处的先后位置关系在局部发生倒置的现象。从形成的先后关系看,仍然是下层早,上层晚。但其中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地层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地层学的重要性首先,在纵向(时间传承)研究方面,一地层学为指导可以使我们获得由层位关系的资料,从而为遗存相对年代早晚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在横向的研究方面,以地层学为指导,可以使我们获得有共存关系的资料,从而为确定遗存之间的横向关系奠定基础。总之,我们要明确考古地层学的基本任务:土质土色区分堆积、叠压打破区分早晚。已达到用地层学的研究结论重建时空框架的目的。,考古地层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地层学直接确定的是堆积形成的先后关系,据之确定的遗物早晚只是遗物被埋藏的先后关系,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出遗物制造和使用时的先后关系。第二,层位关系相同的堆积单位,地层学就不能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第三,决定地层厚度的因素是堆聚的时间、堆聚速度和受破坏程度,不能根据地层厚度推测地层跨越的时间长度。第四,一个堆积单位内部也有形成过程,但在堆积成分不变的情况下,难以再区分层次。,第五,地层学不能确定堆积单位之间有多大的时间间隔。认为地层的直接叠压就反映了时间连续,甚至认为在文化上是相袭的观点是错误的。第六,地层并不与历史发展的各时代一一对应。划分地层的根据是地层成分的变更,而一个文化期内,由于生活内容改变导致垃圾成份不同或取土来源发生变化都可以形成新的地层,而社会政治制度变革却不一定导致地层成份的变化。第七,由于同期同文化的人们在不同地点形成的地层堆积成份不一致,因而不能像地质学那样,把地层在较大地区范围内作统一对比,也就不能判定两个以上遗址之间诸堆积的相对先后关系。,(三)考古类型学及其特点考古类型是科学地归纳、分析考古资料的方法论,是考古学中对实物进行分类的知识体系。类型学是从生物学中得到启示和产生的一种方法论。在生物学中追寻动、植物发展谱系工作的启发下,考古学为追求遗迹即古物年代序列,最终也找到了类型学这种方法。 类型学的特点是从文物的类型系列中归纳概括出一种“标准器”,拿它来作为一种坐标以测定文物并定位,以求其文物的时代和历史。,类型学的理论有两个来源: 1、源自于18世纪植物学(瑞典林奈1707-1778的植物分类)与19世纪动物学(英国达尔文1731-1802物种起源)的分类理论,后者的理论依据是进化论理论。 2、源自于人工制品的工艺和艺术形式都受制于工具、技术和需求的变化。,20,类型学分析的六个步骤:1)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 层位关系是确定共存物品的基础。从共存物品的相对关系中判断物品形态发展序列。如发现考古遗物A同B,或C同D总是共存,就知道A同B,或C同D同时。如物品A和B叠压在C和D的下面,便可知A和B早于C和D。 2)归纳共存器物的组别 同地点多年的发掘物依物品形态分类,根据共性归纳组别,首先是据器别共性,其次是形态共性(即先分盆与盘、壶与杯;后分同类的形态,大小、形状等)。,3)按层次关系初分各组的早晚 尽管物品制作和埋入地下的时间可能存在交错情况,但总体看物品的演化顺序同其层位关系应该基本一致。先从已归纳出的各组别所属层位关系出发观察形态变化趋向,找到形态差别关键点。4)确定器别和选择典型器物 先定器别,后定典型器。方法:根据用途确定器物形态和器名,根据典型特征选择标准器,标准器是确定历史时间的重要参照物。判断标准器依据多方面因素:如据地质、文饰、铭文、出土时与其他器物的共存环境来判断和推断。,20,5)确定各器别内的型别和式别 方法:从典型器入手,按形态分式别,以接近形式列器物形态变化序列,做到序列合理彼此无矛盾。型别:一个器物同时并存有几种自身演化轨道的形态,据此确定型别。型别内再分,即式别。器物的形态差别,常常用型和式两重关系来表示。型、式确定后,即进行编号。6)根据器物组合和器别的型、式变化来划分期别 以器物形制差异来划分时代,据随葬品组合和单个器别的形态变化来划分。器形变化一般是渐进式的,其关节是器别划分为不同式别的界限。,二、音乐考古学的特点 1、音乐考古学是考古学和音乐学结合的产物,既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2、音乐考古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仅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我国考古学却有较长的历史。古代考古学始于北宋的“金石学”。 3、音乐考古学的对象是音乐实物,它们大多是埋藏地下,需要通过发掘获得。,4、音乐考古学方法提要。总体上说有三大类方法: 一、考古学方法,二、音乐学方法,三、综合的方法。具体在实际操作中尤其应注意田野工作法和音乐文物分类法: (1)田野考古方法,即是发现、揭示、观察和记录古代遗存的事物史料的方法。它包括A、考古调查,B、发掘与C、后期资料整理等内容。 (2)音乐文物分类法:A、年代法;B、器类法;C、种类法;D、材质法。E、德萨克斯乐器分类法。,5、音乐考古学与音乐史学的关系。6、对历史记载阙失的弥补。,完,王子初:音乐考古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音乐考古概述 一、音乐考古学的定位 二、神话传说和文献典籍记录下来的音乐史 三、音乐考古学对音乐史学研究的意义 四、音乐考古学研究的时空范围 第二节 中国音乐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音乐考古学的形成 二、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第三节 音乐考古学的相关学科 一、与一般考古学的关系 二、与文献学的关系 三、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音乐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一、乐器 二、图像 第二章 史前时期 第一节 史前时期概述 第二节 骨笛 骨哨,第三节 陶埙 第四节 摇响器 第三章 商 第四章 西周 第五章 春秋战国 第六章 秦汉 第七章 魏晋隋唐 第八章 宋元明清 第九章 音乐考古学方法提要 第十章 音乐考古学研究专论,参考书目:1、陈星灿著: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三联书店1997年版2、王然编: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陈淳著: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4、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书店1988年版5、王子初著:音乐考古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方建军著:商周乐器文化结构与社会功能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节 音乐图象学,第二章 历史音乐学,第三节 音乐图象学,绪言图像是视觉的对象,是人类了解世界和认识事物古老方式之一。,30,大约三万年前的史前,人类就留下了图画和视觉作品。人类从漫长的蒙昧时代到创造和掌握图画,用图来标记、传递思想,是一个翻天覆地的飞跃(即从图到符号、到抽象、到文字),制图和读图曾经是推动人类文明进化的唯一杠杆。古代和中世纪人们关注事物,17世纪到19世纪人们关注思想,近现代人们关注词语,而今天人们更关注图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和因特网的普及,世界的面貌充斥在图像中:除了传统的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图像外,新的图像如电视、电影、卡通、多媒体、电子游玩、卡拉OK进入我们的视野,现代的知识传播方式进入了“读图时代”。可见,图像是今天人们认识世界和事物的重要方式。从原始社会的读图到今天高科技的读图出现了一个视觉的回归。如今人们对图像的关注超乎以往,网迷就是一个显例。读图的两面性正日渐显现出来。,今天,读图正在使人们变化。美国有报道,“读图”使美国的中小学新文盲大增。今天电脑和多媒体的发达使很多美国儿童沉溺于视觉上的“快乐学习”而拒绝文字阅读,从而出现大量文盲,联邦政府拨款研究设法鼓励阅读,成为世人关心的社会问题。近期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在科技、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十万年后人类变成两个种族:聪明的高雅人和愚笨野蛮人。”两个种族水火不相容,甚至爆发战争。有专家认为,由于人类过分依赖高科技的力量,一万年以后人类将尝到苦果,变成没有思想的自私种族。,一、音乐图象学的性质和特点 音乐图象学是一门对各种有关音乐图象内容、形式和风格以及其中的各种符号、题材加以鉴定、描述、分类和解释的专门学科。即研究与视觉证据有关的音乐现象,不同于录音音乐、记谱音乐、译谱、乐器或文字记载等其他研究资料。,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涉及四个方面:1、内容:乐器、乐人、场合、各种与音乐相关的社会生活;2、形式:壁画、岩画、石刻、帛画、素描、油画、版画、水粉画、照片等;3、符号:线条、色彩、各种表现手法等;4、题材:军事的、政治的、社交的、民俗的、宗教的等。,二、研究范围与对象1、研究范围: 1)图画; 2)雕像; 3)镶嵌画; 4)钱币; 5)其他图象资料。 研究资源可分七类:手稿和书刊插图;无直接文本基础的图像;单幅图像;乐器;舞台装饰、唱片套;作为语境的表演场地;图像背后的音乐。,元白朴撰裴少俊墙头马上,元 杂 剧,北魏飞天伎乐人(麦积山石窟壁画摹本),河南邓县鼓吹雕砖,汉代乐舞百戏图(济南画像石墓出土汉画像石),40,北 齐 瓷 扁 壶 乐 舞 图,2、对象: 根据音乐图像的内容,主要对象包括乐器、舞蹈、表演和乐谱等。 1)乐器 乐器是音乐的物质载体和固化形态。乐器史细节、表演的精确性和图像的可信度,取决于三个要素: 其一,创作图像意图(影响图像精确、比例); 其二,艺术史“风格语境”(不同时期造型);其三,对创造图像和实体间相象性技术的兴趣。关注几点:注意正确的操作/不注意编组和比例;忠实于参与者/不注意听众、乐器细节和乐谱;媒介问题:粗笔难以刻画勃姆式竖笛,泥塑不适合表现竖琴等。,敦煌佛爷庙湾魏晋时期之“伯牙抚琴”,唐代琵琶,2)舞蹈音乐图像学研究理论适用于舞蹈图像研究。舞蹈类型的直接特征是时间过程,它抵制片刻的描述,关注五个方面:其一,舞姿。每一种舞蹈姿势捕捉片刻含意的精华。其二,方位与组合。舞蹈内容的形式化,动作组合与运动。其三,舞具。头饰、服装、随身物品等其四,环境。舞台、场地、背景、观众等。其五,象征。表达的内涵。,唐代伎乐人乐舞图(敦煌莫高窟112窟壁画),韩熙载夜宴图5,3)表演音乐图像学理论适用于表演图像研究。图像作者并非是音乐家,对乐器的性质和性质未必知道。演奏者的姿势的精确位置和演奏细节可能会出错。注意一些情况:其一,规模和流派优先,演奏规模小,容易准确。其二,完整映象优先,而精确数量和正确位置下降。其三,空间考虑、图像成分和颜色分布优先,而精确性其次。其四,社会信息和象征内涵优先,而自然主义描绘其次。演奏组合代表精神概念而非实际演奏。,典型的唐代为舞蹈伴奏乐队,后边挥臂者为乐队指挥。,元杂剧演出图(陕西洪洞县广胜寺明),元 杂 剧,50,三、研究价值与作用1、乐器学:研究古代乐器的面貌:形制、历史、性能等;2、表演方式:演奏方式、乐队配置、表演场合等;3、音乐家生平:有关音乐家个人、社会生活、经历、交往、兴趣、思想等;4、文化史:音乐的社会状况、宫廷及民间的音乐生活、音乐家的社会地位、乐器的社会含义、表演的社会状况、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5、实用价值:为古代题材的歌舞、歌剧作品提供历史图象资料。,四、研究方法和步骤(一)方法 1、图象的收集、复原等(涉及美术、考古、摄影等知识和技术); 2、对图象的整体与细部的考察与分析,并参照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学等对其内容进行解释,其后置放于特定的音乐史和民族文化环境中去考察,落实到音乐史学或民族音乐学的问题中去; 3、图象资料的分类立档和保存,并利用文献学、博物馆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处理。,(二)分析步骤 1、形式:图像形式或形式构图的“结构分析”,把形式结构的“实际”认同于一个“客体”,即一个有名称的物; 2、主题:原始或自然主题的“前图像描写”,人或物成为表现的社会题材; 3、形象:人或物的形体安排,所塑造的视觉对象的姿态性场面和特征; 4、象征:内在意义或内容的“象征价值”,把人或物当作叙述性、戏剧性和寓言性意指的载体。,(三)分析视角 对绘画理论的了解,包括如何观看和如何阐释两个方面:1、作为客体的形式:线绘与图绘。线绘:指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布局或轮廓等要素清晰可辨。古代的浮雕,人物与背景清楚区分,自成一体。(古典)图绘:指艺术作品的边缘模糊、形相互融合、色块相互交叠渗透,视线不清,没有明确的指示的表现手法。图绘艺术块面常是整体构图的一部分,人物互融,色调与气氛融为一体 。(印象)线绘是固定的,图绘意味着运动、不完整,有时不确定。,2、作为形象的客体:再现与再造形象是客体的反映,是客体的再现,是客体的形象的再造。3、作为象征的形象有作者观念的表露,有艺术流派观念的涵义,有社会思潮的影响,有历史文化的印记。这一分析过程和模式涵盖了:从表层到深层,从感觉到思想,从直接的细节到特殊主题和概念表达,以及对人类精神重大倾向的深刻洞察。,右图为费利克斯科特罗1834年创作的奥尔唐斯夫人在阿伦朗城堡的画像。奥尔唐斯博阿尔内,圣列伊的女公爵,前荷兰女皇,拿破仑的养女,同时也是波拿巴家族阿伦朗城堡的第一位女主人。路易波拿巴的妻子,拿破仑三世的母亲。,五、研究的目标 研究涉及四个方面: 1、鉴定:真伪、年代、性质等; 2、描述:对图象的语言转述; 3、分类:根据研究要求分类; 4、解释:对内容形式等的解读与阐释。,60,六、音乐图象学历史沿革与研究简况 1、西方音乐图象学研究历史简况德国G金斯基音乐图片史(1929)R万厄美15和16世纪佛兰德的音乐与社会;F勒苏尔美术、音乐与社会;德国贝斯勒、M施奈德图片音乐史;美国特尼次西方美术史中的乐器及其象征意义;,瑞士哈默斯坦天使音乐;温特尼次西方世界的乐器;布拉加德、亨德美术与历史中的乐器;德国音乐中的图片史(分民族音乐、远古音乐、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近现代四大系列)每系列10卷,共40卷。,2、中国音乐图象学研究成果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50-60年代)聂耳画传星海画传中国古代音乐史图鉴(1989)敦煌壁画中的音乐(1984)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中国音乐文物大系(19961999)等。,参考书目1、王耀华、乔建中编著:音乐学概论音乐图像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布拉热科维奇主编:艺术中的音乐,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3、王子初等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大象出版社19961999年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