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完美版3课件.pptx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课程标准:,观看图片,说说你所知道的故事,观看图片,说说你所知道的故事,一、隋的统一,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西晋,南方:,北方:,三国,魏,蜀,吴,东晋,十六国并存,宋,齐,梁,陈,581年,(鲜卑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北朝,589年,南朝,西魏,一、隋唐的统一,一、隋的统一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西南方:北方:三魏蜀吴东,2.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杨坚就是隋文帝,3.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统一后的隋朝疆域,2.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有一口枯井,相传陈后主在隋军攻城时携二妃躲入此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历史传说胭脂井,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有一口枯井,相传陈后主在隋军攻城时携,4.隋的发展,(1)措施,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 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建立隋朝以后,隋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并统一南北。开皇年间,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4.隋的发展(1)措施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含嘉仓示意图,(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 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 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含嘉仓示意图(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604618年在位),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605年,隋朝大运河,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604618年在位)1.目的:加强南,3.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 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1)一条:一条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2)二长:2000多千米(3)三点:洛阳、涿郡、余杭(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3.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1)一条,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是,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体现了隋炀帝的暴政,4.影响,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隋炀帝巡游江都,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加强,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水运粮食在古代重要吗?,(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重要。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1)隋炀帝利用已有,一,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三:隋的灭亡和唐的兴起,一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隋末起义英雄尉迟恭和秦叔宝,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3.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炀帝,3.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隋炀帝被叛军,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高祖李渊,李渊(566635年),唐朝的开国君主。李渊世代显贵,被授予北周唐国公爵号,后被隋文帝封为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隋朝末年,杨广昏庸无道,天下大乱,于是李渊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随后翦灭群雄,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以隋朝制度为蓝本,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颁布均田制、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后传位于次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2.贞观之治,(1)政治前提:626年,李世民即 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他就是唐太宗,(2)原因,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主观原因: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唐太宗像,2.贞观之治(1)政治前提:626年,李世民即(2)原因材料,客观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客观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 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材料一:“(,你知道唐太宗身边有哪些能臣吗?,材料: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高士廉、秦叔宝、尉迟敬德等。,房玄龄和杜如晦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二人被称为“房谋杜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魏征,你知道唐太宗身边有哪些能臣吗?材料: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重视生产、轻徭薄赋,完善制度、减轻刑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贞观之治,击败突厥、巩固西域,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重视生产、轻徭,二、女皇帝武则天,1.女皇登基: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 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 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像,武则天立无字碑,一生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二、女皇帝武则天1.女皇登基: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2.统治措施,(1)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文教: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 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经济: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 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3.影响: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 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 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统治措施(1)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文教:大力发,三、“开元盛世”,1.背景,(1)武则天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唐玄宗的雄才伟略,唐玄宗(685762 年),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712 756年在位。他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后期年号:天宝,三、“开元盛世”1.背景(1)武则天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唐,2.原因,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唐玄宗统治前期,人口增长、粮食充足、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你知道出现这些景象是因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吗?,2.原因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从材料中可以获,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政治,整顿吏治,裁撤冗员,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文教,3.表现: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盛唐景象,重用贤能 厉行改革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政治整顿吏治,裁撤,东突厥:不改变当地风俗习惯,委派突厥贵族管辖,入朝给予官职“天可汗”西突厥:640年唐太宗派兵征服,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会盟。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四、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东突厥:不改变当地风俗习惯,委派突厥贵族管辖,入朝给予官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完美版3课件,1.背景,一、安史之乱,(1)内忧外患,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2)外重内轻,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3)重兵在握,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背景一、安史之乱(1)内忧外患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2.概况,(1)755年,安禄山借 口朝廷出现奸臣, 和部将史思明一起 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持 续八年之久,(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拥立为帝, 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 数民族的援助下,在763年平定了叛乱,2.概况(1)755年,安禄山借(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 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影响,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3.影响寂寞,节度使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经济上:拥有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藩镇虽受朝廷控制,但内部兵变时有发生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 多年,节度使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范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无以为生,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1)背景,(2)爆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 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3)结果: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军进军路线示意图,(2)爆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 (3)结果,朱温,2.唐朝灭亡,(1)朱温逐渐控制朝政,并陆续 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2)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 权,唐朝灭亡,朱温2.唐朝灭亡(1)朱温逐渐控制朝政,并陆续(2)907年,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裂,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 南汉、南平,北汉(北方割据太原),特点1,特点2,特点3,历史趋势,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裂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材料一: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五代十国形成的历史根源和影响是什么?,材料二:,唐朝藩镇割据,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材料一: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1)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2)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3)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4)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结合唐玄宗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而导致的不同结果,谈谈你对此有何启示,以史为鉴:,(1)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结合唐玄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