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LTE-及5G-NR高铁场景网络优化课件.pptx

    • 资源ID:1286275       资源大小:1.36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LTE-及5G-NR高铁场景网络优化课件.pptx

    LTE/5G NR高铁场景网络优化,LTE-及5G-NR高铁场景网络优化课件,目录,LTE/5G NR高铁优化概述,LTE/5G NR高铁站点规划LTE/5G NR高铁测试方式LTE/5G NR高铁优化思路,Page 2,目录LTE/5G NR高铁优化概述LTE/5G NR高铁站, 随着4G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Volte用户爆发式增长,对网络负荷、覆盖提出了更高要求。覆盖、容量、干扰是LTE高铁目前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LTE高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需要通过对覆盖、容量、干扰三个方面研究,全面提升LTE高铁用户感知,F频段频率资源受限,公网和专网10M频率重叠,导致占用F频段下载速率较低;,挑战,应对,干扰,宽波瓣天线改善近端弱覆盖;覆盖提升.伪4T4R和功分天线解决远端弱覆盖;,覆盖,LTE高铁4G渗透率高,达到 80%+;部分线路穿越密集城区,个别小区公网渗透率达到20%+天线垂直波辦和水平波辦较窄,RF优化精准性要求高;D频段覆盖不连续,容易出专网;,容量,F+D负荷分摊,语音数据独立策略;容量策略.空闲态公网用户迁出试点;,Page 3,公网清频解决专网与公网干扰问题;创新开展公专网干扰协同优化干扰协同干扰随机化算法提升业务感知;, 随着4G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Volte用户爆发式增长,,5G NR高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需要通过对覆盖、容量、干扰三个方面研究,全面提升NR高铁用户感知,Page 4,传播损耗和穿透损耗更大 目前5G NR的主流频段在C波段,以中国联通分配的频段为例,5G使用的主要频段为3.4GHz3.5GHz,这个频段比现有的LTE网络1.8GHz的频段高了一倍。根据传播损耗和频率成平方反比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3.5GHz频段的传播损耗比1.8GHz频段高5.8dB。多普勒效应带来的频偏 我国的高铁列车速度可高达300km/h500km/h,这么快的速度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导致基站的发射和接收频率不一致。高铁的速度越快,频偏也越大,这将导致基站信号接收性能下降,高速引起的大频偏对于接收机解调性能的提升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频繁切换重选影响感知 高铁经过的区域较多,路线较长,高铁上用户在使用移动网络时,会产生频繁的小区切换、重选。如果高铁覆盖的切换带设置不合理、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的话,将会导致高铁用户在高铁上切换时产生切换较慢、切换失败、掉线等网络问题。,5G NR高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需要通过对覆盖、容量、干扰三个,-5-,高铁优化-组网方式,优先选择低频段频率提升覆盖能力,降低站址建设要求。优先采用专用频率,不具备专有频率条件下应尽量规避公网的同频干扰。,主设备主要采用两通道分布式基站设备利用小区合并功能扩大单小区覆盖范围天线选用窄波束、高增益定向天线,公网覆盖方案:将高速铁路覆盖与周边区域统一考虑,采用常规宏蜂窝组网方式进行覆盖。专网覆盖方案:针对高速铁路特定的组网需求,主要为满足高速铁路覆盖需求建设的专用网络。相对于公网方案,专网方案在频率、设备、功能、参数配置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主要特性如下:频率配置设备配置,配置高速移动功能。配置小区合并功能。,功能配置,简化系统广播信息,缩短获取小区信息的时间优化重选、切换控制参数,加快重选、切换速度。通过频率优先级设置、基于负荷的切换机制等保证专网覆盖质量。,参数配置,-5-高铁优化-组网方式优先选择低频段频率提升覆盖能力,降低,车体损耗示意图,车体损耗大幅降低无线信号质量,以下是目前主要车型的指标:,Page 6,车损,车体损耗示意图车体损耗大幅降低无线信号质量,以下是目前主要车,目录,LTE/5G NR高铁优化概述,LTE/5G NR高铁站点规划LTE/5G NR高铁测试方式LTE/5G NR高铁优化思路,Page 7,目录LTE/5G NR高铁优化概述LTE/5G NR高铁站,站址和天线选择高铁场景,Page 8,高铁候车大厅 高铁的候车大厅一般都是封闭的场馆,通过室外的宏站进行覆盖,效果会较差,一般采用室内覆盖的方式。候车大厅内比较宽敞,但是人流非常密集,容量需求非常高。在候车大厅这种场景,可以采用多个5G的AAU挂墙进行覆盖或者用数字化室内分布进行覆盖。高铁站台 高铁站台是用户在高铁上下车及等待的区域,整个区域比较开放,可以用附近的宏站进行覆盖。高铁在进出站台时,车速都会比较慢,几乎没有多普勒效应,用户在上下车的等待中移动性相对较少,基站的天线可以采用64T64R,同时兼顾站点用户的人流密集的容量需求。,站址和天线选择高铁场景Page 8高铁候车大厅,站址和天线选择高铁场景,Page 9,高铁沿线 高铁沿线一般经过城区和农村开阔地带,都是用宏站进行覆盖,采用8T8R的高增益窄波束天线。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利旧现有的4G基站,在覆盖不足的区域需要新建基站,基站与铁轨的垂直距离一般在100m左右,尽量使得基站与终端之间存在直射径,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覆盖性能。高铁5G基站的分布采用“之”字型的方式,站点交错分布在高铁的两侧,这有利于5G无线信号的均匀分布,使得切换覆盖区的衔接更好。如果高铁有拐弯时,尽量部署在铁轨的内拐弯处。高铁隧道 当高铁隧道较短时,如长度小于500m,可以在隧道的两端用天线对打的方式在隧道内进行覆盖。在隧道较长时,如长度大于500m,由于隧道空间狭小,宜采用辐射型泄露电缆覆盖,辐射型泄漏电缆覆盖均匀,且具有方向性,适合覆盖隧道。,站址和天线选择高铁场景Page 9高铁沿线,站址和天线选择,天线选型,当基站距离铁轨较近时,采用增益21dbi、水平波瓣33度的高增益天线。当站点距离铁轨大于200m时,建议采用增益18dbi、水平波瓣65度天线。21dbi虽然增益更高,但水平波瓣角较小,距基站较远时有效覆盖范围小于18dbi天线,站址设置站间距:以满足F频段VoLTE 23.85k语音为目标,考虑站点距离铁轨的垂直距离在100米200米内。以满足D频段数据业务边缘速率1mbps为目标,考虑站点距离铁轨的垂直距离在100米200米内。规划站距离铁路垂直距离:新选址站严格控制在100米200米;现网共址站不建议超过300米。天线挂高:考虑铁轨高度,需高出铁轨至少30m,保证天线与轨面视通。,Page 10,站址和天线选择天线选型当基站距离铁轨较近时,采用增益天线增益,小区设置,小区设置高铁场景一般为线性覆盖,一个站点设置两个扇区。采用BBU+RRU组网方式将多个相邻站点RRU用光纤串联起来,组成超级小区,扩大单个小区覆盖范围,增加终端在小区内的驻留时间,增加随机接入成功率,减少频繁切换引起的掉话。此外,在小区覆盖边缘,还需要增加覆盖交叠区,有利于切换成功率的提高。采用BBU+RRU组网方式组网方式,可以在满足网络容量的情况下,加大了基站的覆盖范围,减少了eUE频繁切换带来的掉线问题。,Page 11,小区设置小区设置Page 11,基站分场景部署,开阔地部署的建议,1)高功率RRU;2)同一抱杄上2 RRU背靠背+超级小区;3)RRU上塔挂高,减少馈线损耗;4)增加天线挂高,至少30m以上。,高架桥部署的建议1)采用定吐天线背靠背収射的方式覆盖;2)优先选择高增益、窄波瓣天线;3)站点尽量选择在桥两端距离铁路一定距离处,减小多普勒频秱影响。,Page 10,基站分场景部署开阔地部署的建议1)高功率RRU;高架桥部署的,基站分场景部署,中、短隧道覆盖建议,长隧道覆盖建议,切换区域,切换区域,隧道,泄漏电缆,BBU RRU,基站天线,洞顶天线,Page 13,采用天线在隧道入口对隧道进行覆盖;隧道中需要RRU拉远的解决,目录,LTE/5G NR高铁优化概述,LTE/5G NR高铁站点规划LTE/5G NR高铁测试方式LTE/5G NR高铁优化思路,Page 14,目录LTE/5G NR高铁优化概述LTE/5G NR高铁站,高铁站点单验,注意事项:除高铁站单验与普通宏站单验一样外,还需注意其它方面:由于采用高铁专网,需提前锁频测试;有铁路沿线的公路时需进行DT测试,目的查看天线主打方向是否正常覆盖铁路;必须验证CSFB,能否占用高铁GSM专网小区进行语音业务,并回落至4G高铁专网;每个RRU都要测到,一个扇区代表一个RRU,通过每个扇区的覆盖范围检查RRU是否正常。,Page 15,高铁站点单验注意事项:Page 15,前台工程师准备整理工参表:基站名、基站地址、经纬度、天线高度、方向角、下倾角(包括机械及电子下倾角)、天线类型、天线挂高、规划的小区数据(如eNodeB ID、 Cell ID、PCI、邻区)等;向客户或工程安装人员了解站点情况(联系人、上站条件如钥匙等、基站地址、环境)、天线安装情况;测试设备的检查:测试前必须对所有测试设备进行检查,避免因为设备问题导致测试过程中出现故障和测试结果不准确,影响测试进度;拿到每日分配的站点提前与后台沟通,确认自己分配的站点无告警,再安排一天的测试计划;设配检查和工程设置完毕,带好派工单和工作证之后再上车。上车后通知后台打开测试站点三个小区,并督促后台检查TAC、临区是否已配置;检察设备是否正常,GPS、测试UE与CDS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单验准备工作,后台工程师准备基站状态核查,包括站点是否存在告警,如硬件、传输、驻波等,license是否完整,小区是否激活、闭锁。干扰检查:无业务接入的情况下,观察上行RSSI跟踪所有RB的功率抬升是否正常(正常底噪值:-118dBm)。检查站点、小区数据配置,如eNodeBID、Cell ID、频点、PCI、PRACH、TAC等。完成邻区数据加载。核查无误后通知测试工程师准备测试。,Page 16,前台工程师准备单验准备工作后台工程师准备Page 16,单验测试,CQT测试接入测试:短呼10次验证接入性。Ping测试:测试UE接入系统,发起32Bytes,连续ping 30次。FTP测试:测试UE接入、上传、下载测试终端进行满buffer FTP业务,稳定后保持1分钟以上,取平均值,并截图记录。CSFB测试:测试手机进行主被叫测试,测试次数10次,每次持续1分钟,间隔15秒。验证CSFB的呼叫接通性和保持性。VOLTE测试:测试手机进行主被叫测试,测试次数10次,每次持续3分钟,间隔30秒。验证VOLTE的呼叫接通性、保持性和MOS。,Page 17,DT测试,测试车携带测试终端1部、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UE发起FullBuffer DL FTP业务并保持,再开始记录log。在该站点的3个小区天线主瓣方向内的多条可达路线上分别进行遍历测试,直到和其他站点切换发生及无覆盖脱网。记录每秒移动过程中, TD-L终端记录RSRP、SINR、天线模式、PCI等参数。,单验测试CQT测试Page 17DT测试测试车携带测试终端1,高铁拉网测试,Page 18,拉网测试前工作准备线路站点状态是否正常-单验通过都激活的;邻区正常- 核查完成;测试卡、服务器确保也是可以跨地市测试;设备要提前调测好;按车型车次规律,购买指定车次,测试车票提前购买,尽量提前半小时到检票区域,如果可以,和检票员沟通,先到月台去。移动电源要确保电力充足;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尤其是长途测试的,假如出现问题,可以避免全线数据作废,尽量减少重复性工作。,拉网测试注意事项GPS注意点。因月台顶棚阻挡GPS信号,在进火车站之前,把电脑打开,连上GPS,在站前较开阔的地方等待GPS获取卫星信号(在空地4.5分钟左右),等GPS成功获取卫星信号后再进站。规范Log命名。包含:测试时间、车次、座位、线路、测试方向、测试方式(长呼下载上传或者CSFB等)。即 “系统自动生成-切记勿删”-日期-车次-车型-车厢和座位号-测试方式(包含区域范围);候车厅进月台log:检票大厅开始测试到月台停止。分析是否能正常进专网;车体损耗log:从月台开始测试约1分钟log,进入列车之后座位地方测试约1分钟,输出车体损耗。中间线路log:按照线路要求测试保存。-主要是高铁测试log。按模板输出数据:-定期可能会更新,以最新的为准。统计高铁测试指标。出站log:下车后月台到出站口的log,后续分析出入专网用。测试数据保存及统计输出,测试人员对所测数据及时发邮件给分析人员或上传至云盘保存。,高铁拉网测试Page 18拉网测试前工作准备拉网测试注意事项,目录,LTE/5G NR高铁优化概述,LTE/5G NR高铁站点规划LTE/5G NR高铁测试方式LTE/5G NR高铁优化思路,Page 19,目录LTE/5G NR高铁优化概述LTE/5G NR高铁站,高铁专项整体策略,Page 20,RRU、天线选型信源小区划分,互操作优化CSFB/Volte优化,方位角设置,下倾角设置,优化全程参与,覆盖优化,频率优化容量优化切换重选优化,高铁专项整体策略Page 20RRU、天线选型互操作优化方位,高铁优化思路,Page 21,高铁覆盖优化:按照理论规划初步规划方位角与下倾角,再根据列车测试数据,细化调整天线方位角与下倾角,提升高铁沿线覆盖。频率优化:专网频点与公网频点不同,测试前查看铁路沿线是否有专网频点,如果干扰专网需清频。容量优化:部署D+F 双层网同时采用一定的算法对占用专网的公网用户进行迁出,保证高铁专网的容量。切换重选优化:1)优化切换重选参数,由于高铁车速较快,相较于公网,高铁专网需降低切换重选的难度;2)邻区配置,铁路出入口需配置双向邻区,高铁沿线只配置LTE高铁频段到公网的频点,不添加邻区,公网不添加专网频点;3)铁路出入口重选切换的优化,保证用户上车顺利进入高铁专网;4)小区合并,减少切换。互操作优化:统一设置2/3/4G互操作策略,简化2/3/4G互操作流程CSFB/VOLTE优化:2/4G协同优化,优化CSFB的接通率和掉线率,使用单独频点承载VOLTE,提高VOLTE语音质量。,高铁优化思路Page 21高铁覆盖优化:按照理论规划初步规划,覆盖提升:工参设置标准,4G专网天线全部为新增,工程阶段合理的方位角、倾角设置可有效规避覆盖异常问题,减少后期调整。根据铁路位置、天线高出铁轨高度、站间距、天线水平/垂直半功率角,制定下倾角和方位角初始值测算标准,提供工程人员安装,初始下倾角计算,使用COST-231Hata模型推荐公式:天线的初始机械下倾角= atan ( H / D) * 360 / ( 2 *) + b/2 e_。H表示站点有效高度(m),即天线挂高-铁轨高度;D表示小区覆盖半径(m),近似等于“站间距/2+重叠覆盖距离/2”,重叠覆盖距离/2小区内建议取100米,小区交界处建议取200米;b表示垂直波瓣角,以厂家提供天线技术数据为准;e_表示电子下倾角。,Page 20,覆盖提升:工参设置标准4G专网天线全部为新增,工程阶段合,覆盖优化:RF调整,Page 23,RF天馈调整RF调整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控制小区覆盖和切换区域,合理的控制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是实现网络业务连续的基础,重叠覆盖区域过小会导致切换失败,过大则会导致干扰增加,都会影响用户业务感知,因此高铁覆盖调整过程中要合理来控制重叠覆盖区域,所以前期单验、勘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RF优化在单验、勘测的基础上先逐个物理站点天线精细调整、部分场景进行参数(主要是功率参数RS、PA/PB)调整优化。,覆盖优化:RF调整Page 23RF天馈调整,增强覆盖:采用65度18dbi天线提升近端覆盖,Page 24,天线更换前,天线更换后, 水平宽波瓣天线使用研究LTE高铁专网为保持相邻站点之间的衔接性,天线之间均存在120度左右的夹角。LTE高铁专网选用的为华为高增益天线,水平波瓣角为30,导致两扇区之间存在约80左右的无天线主瓣覆盖区域,导致弱覆盖。通过更换京信水平波瓣65度、增益18dbi天线,发现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增强覆盖:采用65度18dbi天线提升近端覆盖Page 24,增强覆盖:功分天线解决“塔下黑”,Page 25,功分天线解决LTE高铁站点“塔下黑”LTE高铁专网为保持小区之间的覆盖衔接,同站址天线之间存在较大的夹角,易造成“塔下黑”问题。4T4R的方式解决塔下黑问题的方案需要新增RRU和天线,成本较高。通过对现有天线进行功分,不增加新的信源,来解决LTE高铁塔下黑问题。,塔下黑解决,塔下黑解决,RRU A伪4T4RRRU B,RRU A 功分功分天线覆盖,增强覆盖:功分天线解决“塔下黑”Page 25功分天线解决L,频率优化-频段选择,Page 26,2600M,1900M,高铁覆盖的频段选择对于穿越城区的高铁场景,考虑宏专网间的相互干扰,为保证双网性能,优先建议采用与宏网异频方法进行组网;建议专网与高铁沿线相邻一圈宏站进行异频,圈外宏站可采用相同频点,保证宏网频谱利用率对于穿越郊区的高铁场景,为降低网络投资成本,同时充分发挥频段优势,建议郊区场景采用F频段进行覆盖1900M覆盖能力更强,2600M频率资源更充足,频率优化-频段选择Page 262600M1900M高铁覆盖,对于LTE高铁同站或者LTE高铁沿线一层站点的公网干扰小区进行频点压缩,将公网38400(20M)压缩为38355(10M)避免和专网产生频率重叠对于离LTE高铁二层以及二层以上的越区公网小区进行下压天线调整。,频率优化-清频,Page 27,专网添加大网频点,专网小区添加虚拟邻区专网与大网切换事件修改为A5专网小区修改A2/A1值或者使用扫频仪进行扫频,根据MR报告或扫频仪扫频结果筛选-95dBm以上的强干扰小区;根据距离不同采用RF优化和清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改,F频段带宽使用20M后,存在公网频段和专网频段10M重叠问题,干扰比较严重,导致无法占用LTE高铁F频段,频繁出专网,需要对LTE高铁沿线专网进行清频。针对大网和专网10M重叠干扰,通过添加“专网至公网的真频点假邻区”排查干扰源,采用公网清频和天馈调整方式降低干扰;测量干扰小区方法筛选干扰小区减少干扰小区,对于LTE高铁同站或者LTE高铁沿线一层站点的公网干扰小区进,降低干扰(PCI策略优化提升业务感知),Page 28,目前语音策略是在F频段承载,虽然公网已经清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保证所有公网频点全部清干净,导致volte用户由于MOS低,感知不佳;采用PCI模三干扰随机化方式降低大网和专网之间干扰:通过PCI将小区分为三类,专网PCI MOD0的小区从系统带宽高频向低频分配资源,PCI MOD1的小区从系统带宽低频向高频分配资源,PCI MOD2的小区靠近中间位置分配资源;PCI修改原则为干扰最强的采用MOD0,可以完全规避和公网异频问题,干扰一般采用MOD2,从一定程度上规避,干扰很小的PCI配置为MOD1,这样就能最大限度规避和公网和专网10带宽重叠频率问题,保证volte和数据的业务的用户感知;MOD1 MOD0 MOD2,降低干扰(PCI策略优化提升业务感知)Page 28目前语音,容量优化(F+D双层网覆盖),Page 29,LTE高铁LTE用户理论分析:LTE高铁列车有8节或16节车厢两种,8节载客约600人、16节载客约1200人,预设中移动用户渗透率70%,TD-LTELTE高铁用户渗透率至少90%以上,即LTE高铁移动LTE最大用户数378或756左右。以华为LTE高铁小区理论支持RRC最大连接用户数512个、激活用户数200个,不能满足16节列车或两车交汇时用户需求。需要建设LTE高铁双层网,提升LTE高铁容量。LTE高铁LTE用户实践验证:通过OMC跟踪秒级RRC连接用户数及峰值、谷值变化分析,利用峰值减去谷值,即计算出LTE高铁用户数(峰值为列车到来时LTE高铁用户及公网常驻用户之和,谷值为公网常驻用户)。,容量优化(F+D双层网覆盖)Page 29LTE高铁LTE用,容量优化(F+D双层网覆盖),Page 30,占用高铁D频段小区起呼,VOLTE起呼后顺利占用F频段,稳定占用F频段小区,并完成切换,VOLTE通话结束挂断后,重选回到至D频段,LTE高铁双层网业务分层设置策略D专网定位:数据业务主承载网,为LTE高铁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业务F专网定位:承载VoLTE业务,同时兜底网络,作为D专网覆盖的必要补充,确保LTE高铁用户全程占用专网LTE基于业务的切换策略VOLTE业务从D频段小区起呼后即切换到F频段小区并稳定占用,通话结束后返回至D频段小区。,容量优化(F+D双层网覆盖)Page 30占用高铁D频段小区,容量优化(F+D双层网覆盖),Page 31,切换重选参数设置,双层网数据优化效果评估CRH2型车全程占用D专网,确保良好的质量及速率感知;380B型车在不影响专网稳定占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D专网的占用比例。数据业务的各项指标提升明显;D频段的专网承载57.18%的日均流量,重选切换参数名称参数设置F向D重选高优先级重选门限-98D向,目前LTE高铁专网为F+D双层组网,F频段已经连续覆盖,由于F频段损耗较少,公网空闲态用户主要驻留在专网F频段小区上,为降低专网F频段小区负荷,采用算法进行部分公网用户迁出:当LTE综合覆盖率(RSRP=-110&SINR=-3)较高时,当用户在F频段连续7s低于-110dBm时,默认为公网用户,将此用户迁出公网。实际操作时,根据实测电平减去5dB余量,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小区不予开启。只添加LTE高铁频段到公网的频点,不添加邻区,公网不添加专网频点,保证静态终端迁出到公网后无法返回专网。低速迁出算法研究:通过频偏判断,准确迁出低速用户,Page 30,容量优化(公网用户迁出),目前LTE高铁专网为F+D双层组网,F频段已经连续覆盖,由,容量优化(空闲态公网用户迁出),Page 33,专网频段,优先级为6,公网优先级为5,不配置专网频点,配置公网频点, 专网F频段-公网38555频点小区专网F频段小区只添加公网频点,不添加邻区,只能实现空闲态迁出,业务态不迁出;专网F频点小区优先级设置为6,公网38355频点优先级设置为5;专网F频点ThrshServLow设置为-110dBm,重选时长设置为7s,目标频点38355ThreshXHigh设置为-120dBm公网38355频点小区-LTE高铁专网不配置频点和邻区,当静态终端迁出到公网后,无法返回专网;,容量优化(空闲态公网用户迁出)Page 33专网频段,优先级,整体策略:4G终端在4G专网只重选/重定向至2G专网,在2G专网可直接重选回4G专网(若无4G信号也可重选到3G专网),减少互操作复杂性;3G终端在3G专网可重选/切换至2G专网,在2G专网可重选回3G专网;2G终端占用2G专网;(1)关闭4G至3G的重选、测量/盲重定向:4G专网不添加3G专网的频点;(2)关闭4G至2G的测量重定向:iphone不支持,支持的终端与网络适配也存在问题;(3)开启4G至2G重选/盲重定向:4G至2G盲重定向优先级设为高(4)开启2G至34G的重选、3G至4G的重选/重定向:确保终端可及时从低优先级系统返回高优先级系统,互操作参数优化:统一策略确保234G专网无缝衔接,Page 34,高铁234G专网互操作设置4G至3G重选/测量重定向/盲重定,切换重选优化-切换优化,Page 35,切换关系确认后,为了确保火车高速运行下,相邻小区参数建议设置如下:,切换频繁由于单站覆盖范围有限,列车高速移动将在短时间内穿越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引起频繁的小区间切换,进而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Cell 1,Cell 2,Cell 3,Cell 4,Cell 5,切换重选优化-切换优化Page 35切换关系确认后,为了确保,切换重选优化-空闲态易出4G专网分析,Page 36,4G终端在空闲态易出专网,主要原因为终端重选失败触发小区搜网,具体流程如下:,1、终端在专网发起小区重选,2、终端解目标小区系统消息失败,无法接入目标小区,3、终端尝试返回源小区,但此时源小区电平已低于最小接入电平,返回失败,4、终端脱网,原专网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进入黑名单,30秒内禁止接入,终端只能驻留4G大网,重选滞后较严重,需要优化参数加快重选,切换重选优化-空闲态易出4G专网分析Page 364G终,高铁公专网邻区规划,Page 37,车站室分与高铁专网的邻区规划根据切换策略,在车站站台位置,高铁专网站点需要与车站室分互相切换,邻区规划需要遵循如下原则高铁专网和车站室分互配邻区关系专网与站台室分切换位置尽量不要落在列车站台上下车区域车站室分与公网互配邻区。铁路沿线高铁在运行期间的区段上只需要考虑链形小区前后2个方向上各一个小区做为邻区即可,与公网不配置邻区关系,如下:高铁路线上专网间互配邻区,保证专网用户在路线小区间的成功切换。与周边宏网站点不配置邻区,保证公网用户不切换到专网,从而影响专网的容量,站台,铁路沿线高铁覆盖网络,互配邻区,与宏网不配置邻区,车站室内覆盖,与宏网不配置邻区,宏网络,高铁公专网邻区规划Page 37车站室分与高铁专网的邻区规划,切换重选优化-车站优化,Page 38,车站专网入口设置是高铁优化重要的一环,必须保证用户车站上车顺利进入专网策略:根据车站的大小,制定差异化的专网入口方案,大型车站:特点:候车室有多个4G室分小区,部分室分小区与高铁专网覆盖不能正常衔接方案:站台设置4G过渡小区,上车的用户从候车室先进入过渡小区,再进入高铁4G专网。小型车站:特点:候车室仅12个室分小区,且均可以与高铁专网正常衔接方案:候车室室分直接与高铁专网添加邻区,上车的用户从室分直接进入专网。,候车室室分,站台过渡小区,高铁专网小区,按照上述方案实施优化后,各车站入专网测试成功率基本100%,切换重选优化-车站优化Page 38车站专网入口设置是高铁优,切换重选优化-小区合并,Page 39,普通方式,多RRU共小区方式,小区不合并,列车在300km时速高速移动时平均7s左右必须切换一次,极大增加了切换失败和掉话概率,对网络优化工作带来极大困难;LTE小区边缘切换位置,流量有明显的掉沟,频繁切换将严重影响整体吞吐量。采用小区合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切换,降低同频干扰;以华为设备为例,支持12RRU合并能力,可以最大限制保障高速用户业务体验:用户在时速350km的高速移动场景下,平均60s左右切换一次,用户体验优于宏网普通用户感知(目前宏网ATU测试平均40s左右切换一次)。,切换重选优化-小区合并Page 39普通方式多RRU共小区方,CSFB优化:2/4G协同优化,Page 40,高铁上行驶的列车,速度快,导致高铁上的CSFB的主要问题为:GSM侧弱覆盖、高质差和切换不及时等问题;LTE侧主要是4-2频点配置不合理。这几方面对CSFB的整体指标影响最大,故针对此问题进行优化。,GSM小区弱覆盖,GSM小区质差,GSM小区切换不及时,LTE小区4-2频点配置不合理,CSFB优化:2/4G协同优化Page 40高铁上行驶的,CSFB优化:开启网络辅助FR,开启网络辅助FR,CSFB终端在2G专网通话结束时channel release消息中携带4G专网频点,返回专网成功率可以大大提高。终端自主FR是搜索3天内曾驻留的所有频点(最多10个),选择最强的4G小区返回,所以有一定几率返回4G大网;网络辅助FR强制终端搜索4G专网频点,确保返回4G专网小区。,Page 41,4G专网,4G大网,2G专网,CSFB回落2G专网,自主FR返回4G大网,CSFB优化:开启网络辅助FR开启网络辅助FR,CSFB终端,5G NR优化,覆盖的优化覆盖是移动通信的基础,在高铁场景下,5G网络的优化主要在于天线及切换带的大小。在天线方面,天线的入射角会影响到入射信号在高铁的穿透损耗,因此合理的天馈方位角和俯仰角是保证良好覆盖的基础。在优化中,尽可能地让天线近点覆盖,减小信号衰减,同时根据站间距及站轨距合理设置天线入射角度。在切换带的大小方面,切换带过小会导致切换失败,过大则会产生乒乓切换,增加干扰,因此需要合理的RF优化,保证切换带大小适中。,5G NR优化覆盖的优化,5G NR优化,多普勒频偏补偿多普勒效应是影响高铁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解决多普勒效应的频移问题,主要都是靠设备厂家在基站上实施的频偏补偿方案。基站通过对接收到上行信号进行频偏检测,从而在发射下行信号时进行频偏补偿,来抵消多普勒效应带来的频偏问题,改善无线链路性能。虽说5G网络的频段较高,带来的频偏较大,但目前的设备性能及频偏校正算法,能更好地跟踪高速移动速度,具有更好的信道估计和频偏检测能力,能更及时地进行频偏补偿。,5G NR优化多普勒频偏补偿,5G NR优化,Page 44,切换参数优化高铁是线覆盖场景,在高铁沿线跨区域跨基站的情况会比较多,而且由于高铁5G小区的覆盖范围较小,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切换会比较频繁。在高铁5G网络的切换策略上,切换各项参数的设置要根据高铁的特点,保证切换的顺畅和快速完成。5G网络采用A3事件触发切换,在触发A3事件前要进行MR测量报告的上报。5G的测量报告是UE的物理层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经过L3滤波向高层提供测量结果。高铁的车速很快,信号波动会比较大,历史测量结果的可参考度较低,在L3滤波的参数设置上要尽量减少历史测量结果的影响。在A3事件参数设置中,也要减少A3事件切换时间迟滞,使得目标小区满足A3事件的RSRP后能尽快触发切换。在高铁场景下,为了避免频繁的切换,一般都会采用小区合并的方式来扩大合并后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少频繁的小区间切换。对于5G网络,在使用小区合并的方法时,还可以采用CU+DU分开的架构。同一个CU下的DU之间进行切换,由于控制面集中,PDCP的实例无需复位或重建,切换流程涉及到的网元交互会减少,可以减少切换的时延,降低切换失败的概率。,5G NR优化Page 44切换参数优化,5G NR优化,Page 45,PRACH参数优化高铁场景下,UE高速移动的时候,频偏会导致基站在检测PRACH信道时,时域上出现伪相关峰,影响基站对PRACH信道的检查。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3.5 GHz频段,时速超过200km/h的多普勒频移已经超过1.25kHz的preamble子载波间隔,在这种高速的情况下,如果还是用普通低速模式下的PRACH参数规划,将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接入、切换等性能。3GPP在早期就考虑到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协议上提出了生成前导序列时使用循环移位的限制集合,在参数High-Speed-Flag中配置Ultra-High-Speed,preamble生成的循环移位Ncs就会选择限制集合。5G NR提供了14种preamble Format,其中4种长序列,10种短序列。在3GPP 38.211 Table 6.3.3.1-1表中,Format 3的preamble子载波间隔为5kHz,支持限制集合Type A和B,非常适合高铁场景。,5G NR优化Page 45PRACH参数优化,谢谢聆听!,谢谢聆听!,

    注意事项

    本文(LTE-及5G-NR高铁场景网络优化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