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洪涝地质灾害体会文章】建立科学高效的防汛应急指挥体系.docx
-
资源ID:1279638
资源大小:15.4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应对洪涝地质灾害体会文章】建立科学高效的防汛应急指挥体系.docx
【应对洪涝地质灾害体会文章】建立科学高效的防汛应急指挥体系防汛应急指挥体系是做好防汛应急工作的基本载体和主要依托,其是否权威高效、合理顺畅,直接关系到防汛应急工作的实际成效。因此,必须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坚持统一领导、统筹指挥、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全面动员,夯实防汛应急的组织基础,确保有力有序、积极主动地应对暴雨洪涝等各种重大灾害。坚持统一领导,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在组织形式上,坚持统一领导要求充分发挥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搭建由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等组成,由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下设若干工作组,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有机结合的防汛应急指挥部,加强对防汛应急工作的一体化管理,做到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一是深化防汛救灾机构改革,合理配置职权事权,有效解决机构改革撤并转过程中“转事不转编”或“转编不转人”问题,切实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防止防汛应急工作责任虚化空转。二是强化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属地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辖区内上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军、高校等日常防汛工作的检查监管,完善防汛指令传达、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等联动机制以及力量与资源共享机制。三是完善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灾害风险综合会商研判机制以及部门间、区域间、军地间、城乡间防汛应急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通、资源共享、需求对接、行动协调,形成协同防汛应急的整体合力。坚持统筹指挥,强化领导责任分工。统筹指挥要求科学界定领导之间、部门之间、层级之间的权责分工,按照权责一致、优势互补的要求,建立点面结合、前后衔接、统筹兼顾的防汛应急责任体系。伴随经济社会系统日益复杂多样,不同灾害风险之间相互叠加、耦合、演化,形成点面结合、多灾并发连发的全域性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面对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体滑坡等全域性大灾巨灾,必须坚持统筹指挥,强化领导责任分工,避免打乱仗。一是按照“战略决策、战役指挥、战术行动相结合"''平时一线督导、战时坐镇指挥”的总体要求,建立班子成员之间后方坐镇指挥与前方一线指挥的科学分工机制和有机对接机制。特别是应科学把握“靠前指挥”的科学内涵,明确重特大暴雨洪涝等全域性大灾巨灾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首先要在指挥部靠前指挥、坐镇指挥、掌控全局。二是建立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自动衔接机制,完善相关部门在重特大暴雨洪涝等全域性大灾巨灾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时的集中办公机制,切实做到灾前信息共享、专业分析、综合研判,灾中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坚持科学决策,加强综合会商研判。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是情况明、措施灵,准确把握事件发展态势,果断采取响应行动。科学决策最大的失误是情况不明、措施不灵,事态研判不准确,应急响应行动迟缓,错失控制局势的最佳时机。越是能够在早的时间果断采取对的措施,就越能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坚持科学决策,关键在于完善综合会商和应急决断机制,做到多谋善断,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判情况、第一时间启动响应。一是建立健全以专业分析为基础的综合会商机制,推动应急管理、气象、水利、水文、城管、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部门滚动会商,共同分析研判雨情、水情、灾情发展趋势,形成完整的灾害风险态势图景,避免各自为战、相互割裂。二是坚持底线思维进行研判,设想可能出现的最坏风险情景,研究走向最坏局面的路径规律,梳理影响风险走向的关键变量,克服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避免对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大灾巨灾“想不到”问题的发生。三是建立制度化应急决策机制,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应急预案中细化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程序和措施,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看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管得住。坚持精准施策,确保措施落地见效。精准施策要求在防汛应急工作中树立“严实深细”工作作风,戒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做好防汛应急工作的大敌。进入主汛期战时状态,有的干部以为会议开了、文件发了、工作组派了,任务就落实了,实际上并不尽然;发布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有的干部在防汛工作群简单一转了之,未有效督促基层责任人转移人员,未实地核实相关机构人员是否该撤离的全部撤离。坚持精准施策,既应强化责任担当,也需强化制度约束和科技赋能。一是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树牢“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的理念,强化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切实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二是强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创新优化防汛应急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落实的方式方法,有效防止从决策到决策、从文件到文件、从会议到会议、从务虚到空谈的决策空转问题。三是发挥科技赋能创新优势,构建分类型、分区域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推进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报预警,实现重要数据互联共通,打破数据壁垒,连接信息断点,提高政策决策执行、监督评估和反馈修正的效率。坚持全面动员,全力筑牢人民防线。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防汛应急基层网络,强化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源配置,打通基层防汛应急“神经末梢”,推进基层韧性能力提升和第一响应人制度建设,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响应”。二是广泛开展更接地气、更加多样、更为丰富的全民安全教育活动,真正做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增强全社会防汛应急韧性,推动全社会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三是完善防汛应急社会和市场参与机制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预警响应、应急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