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docx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摘要】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很快,对教育的影响不仅仅是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技能”;“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一、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环境的支持,因此教师要能够收集、区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就是要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把幼儿带入问题情境、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拟情境、思维情境、合作情境、创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及潜能,给幼儿提供学习的挑战,将现实、情境和心理要素融合在一起,进而投入到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解决复杂的问题。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成果的展示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的首创精神,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就是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参与,因此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知识特征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教师要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这里面就存在着判断什么资源好、什么资源有效的问题,在信息时代这种选择与决策能力,像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样尤为重要。教师要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甄别、选择资源来支持教与学的能力。二、信息技术与融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一自主学习一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是: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培养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三、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的融合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如:制作一个PPT,在里面放一些卡通的人物还有能吸引幼儿注意的音乐。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核心因素,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效果,教师应结合已有知识和教学经验,建构面向实践的和富有认知灵活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在总结以前的经验的时候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很难持久,并且出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也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核心因素,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效果,教师应结合已有知识和教学经验,建构面向实践的和富有认知灵活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