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政协关于加快xx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发言汇编7篇.docx
-
资源ID:1277197
资源大小:35.8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市政协关于加快xx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发言汇编7篇.docx
XX市政协关于加快XX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发言汇编7篇目录1 .关于加快XX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22 .发展冷链物流服务特色产业83 .建立农村物流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114 .抓住产业升级做强化工物流园区155 .电商+快递实现双向协同发展186 .整合资源建立应急物流园区227 .紧抓机遇加快XX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25关于加快XX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一、发展现状近年来,XX市立足现代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物流服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全市年发生物流货运量X万吨,物流行业总产值达到X亿元。我市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X公里,初步形成了一环四射一横高速公路网布局,构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网主骨架,构建了X条铁路线通达内外的三横两纵铁路网;快递业务规模稳居全省前列,全市共有快递许可企业X家,直营快递企业X家快递进村服务站点X个,从业人员X余人,年处理邮件X亿件;有国家4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X家,物流企业基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我市被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确定为商务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二、存在问题(一)产业统筹谋划不够。一是没有形成现代物流体系。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以及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的传统运营模式,阻碍了现代物流发展体系的形成。二是没有制定出台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和省已相继出台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XX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我市物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还在研究制定之中。(二)园区建设集约化程度不高。一是园区发展水平总体偏低。目前现有物流园区多为企业自建的针对某一领域自发形成,地点分散、规模偏小、功能单一,部分物流资源闲置严重,缺乏整合。二是物流枢纽设施建设缺乏。我市目前没有大型综合性专业物流枢纽,物流运转协同效应不明显,不能发挥物流枢纽设施的骨干组织作用。(三)物流产业竞争力不强。一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我市现代物流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行业自由发展,竞争无序,低水平服务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能力不足。二是创新发展能力不高。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仍不充分,物流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部分物流产品和服务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四)行业管理职责不清。一是缺少行业统筹。现代物流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信息、金融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目前,我市物流行业缺少统一牵头部门,多头自管,行业整体发展统筹不够。二是行业监管不到位。物流行业涉及大量的政策法规,需要多部门依法依规监管,目前行业部门缺乏有效配合,行业监管形不成合力,影响物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五)物流信息平台亟待建立。一是行业信息不完整。目前我市物流信息统计没有专门部门承担,数据分别来自各行管部门、税务报表、企业填报等,基础数据不准确,行业底数不清晰。二是物流信息交流不畅。我市物流企业多数处于传统物流经营模式,物流企业间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建立全市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无法使物流企业随时掌握供求信息、价格变化等市场信息,达不到现代物流经营要求。三、对策建议新时代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要按照推进东北振兴和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化规划统筹,畅通物流通道,加快基础建设,集聚要素资源,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加强物流顶层规划设计,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一是做好产业规划引领。科学制定XX市现代物流产业十四五规划,确定2035年远景目标,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大做强做优现代物流产业。二是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以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契机,加快选址,编制方案,出台政策,引导物流企业向枢纽集聚。三是加强物流通道建设。补齐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短板,建设XX枢纽西环线,复航二台子机场,发展公铁联运、陆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强化我市在X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大力提高XX市的对外开放程度。(二)加强物流园区资源整合,完善物流节点和空间布局。一是整合现有物流园区。依托现有保税物流中心、X综合物流园、一网全城电商物流、X国际物流、X医药物流等物流园区,促进物流企业加强协作,建立企业联盟,优化设施利用效率,高效整合资源。二是筹建综合性物流园区。在环城公路外,结合铁路、公路布局,选择适当位置,建设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服务工业、商贸等企业,加快农产品、医药、城市快消品流转,实现大宗货物集中存储、快速分拣,提高流通效率。三是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围绕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大宗物流等项目建设。(三)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培育,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做大做强我市优势传统物流,巩固物流产业老品牌。抓住XX石化公司转型升级契机,进一步做优做强我市化工物流产业,依托X物流、X物流、X储运等骨干企业打造危险化学品运输全国知名品牌。扶持我市7家国家4A级以上物流企业,提高骨干物流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做大做强以东北亚物流、增益供应链物流等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以X医药、X商贸为主的医药物流;以X综合物流园、一网全城电商物流为主的商贸物流。二是聚焦新兴领域物流发展,打造物流产业新高地。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科学编制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筹建集中的大型冷链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农产品初端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移动冷库等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加快培育医药、生鲜农产品等领域专业化冷链物流运营主体。积极发展智慧物流。推动对内陆港、空港、口岸、货运场站、物流基地、大型仓储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内陆港、智慧口岸、智慧园区、智慧仓库。加快发展跨境物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开通XXXXXX中欧班列,开展多式联运,拓展国际物流通道。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中心平台功能,建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国际邮件运输模式。三是构筑便民惠民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新品质。完善末端配送网点、社区服务站等城市配送端点设施,建设要素齐全、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的城市配送网络体系。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模式,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推广农村货运公交运作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农资产品下乡“双通道。(四)加强物流管理组织领导,提升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健全体制机制。成立物流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物流重点工作情况,协调解决规划、用地、产业政策等重大问题。明确物流产业发展牵头部门,细化各部门职责,形成物流产业发展整体全力。组建XX市物流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加强信息沟通,维护行业利益。二是强化政策指引。加大物流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发展,重点支持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鼓励利用旧厂房仓库,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三是落实人才新政。认真落实我市人才政策,吸引高端物流人才来我市创业。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围绕国际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供应链物流等重点领域,培养现代化物流人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高。通过人才新政全面落实,推动物流产业人才水平全面提升。发展冷链物流服务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对冷链食品需求日益旺盛,我市冷链物流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目前依旧存在发展不均衡、资源浪费等现象,对照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冷链物流缺乏整体协调。冷链物流贯穿商品流通各个环节,涉及大量的政策、安全管理及协调工作,涉及商务、工信、农业农村、交通、市场监管等诸多部门,需各部门和行业相互配合,部门职能分割的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二)冷链设施设备存在短板。整体设施设备陈旧、数量容量较少,冷库总容量和冷藏车数量明显不足。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存在自有设施设备阶段性不足或闲置的问题。(三)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目前,我市尚无统一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监管平台,难以进行高效、科学化决策运营。(四)冷链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我市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慢、服务范围有限,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全市冷链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果蔬食品冷藏方面,服务单一、实力较弱、经营规模较小。为此,提出建议如下:(一)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一是建立冷链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牵头,组建冷链物流发展协调小组,建立冷链物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召集相关单位,定期通报重点工作、项目建设情况,随时协调解决问题。二是完善冷链物流统计体系。我市的物流统计工作尚不完善,急需建立冷链物流统计直报系统,开展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调查,摸清家底,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尽快出台“十四五”冷链物流规划。冷链物流的发展正面临良机,市场潜力巨大。国家、省已先后出台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我们也要抓住机遇,制定我市冷链物流“十四五”规划,让冷链物流热起来。(二)深度融合我市特色产业。一是与肉牛养殖特色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秸秆变肉”标志性工程,肉牛产量突破110万头。这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潜在市场,要抓住机会促进冷链物流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同时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二是补齐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目前,我市列入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项目7个,其中,在建项目3个,改建项目1个,拟新建项目3个,还有4个近期重点谋划项目。在我市谋划冷链物流发展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肉牛养殖地(xx、xx、xx)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助推“肉牛养殖一屠宰加工一冷链物流一餐饮连锁”全产业链条。(三)全面构建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从加工、冷藏、储藏、运输等全过程构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应用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引入鲜活农产品低碳节能物流技术、节能适温储藏物流技术、移动真空预冷技术、以及保鲜工艺技术等冷链物流技术,推动冷链物流向智能化、科技化转型升级。三是建立技术规范标准。加快建立原料处理、冷却冷冻、包装标识、批发配送等环节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四)加快引进冷链物流人才。一是充分利用在X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我市要加强与驻X高校的科研合作,加强对冷链物流业的探索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二是培育引进专业物流人才。有计划地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有计划设置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配送方面管理岗位,为冷链物流业发展增添人才储备。建立农村物流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物流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一环,是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基础。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与电商物流相关的专项发展规划,为农村电商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我市在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破解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瓶颈,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目前,我市在农村电商物流发展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农村物流成本过高。一是人口分散成本增加。农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物流配送消耗时间,配送成本过高,很多快递物流公司不愿意派送农村订单。二是农产品储藏保鲜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是时效产品,对储藏保鲜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因缺乏先进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作为支撑,农产品容易出现腐烂变味。三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地区的加工、冷藏、储藏、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农产品货物运输效率低下,成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瓶颈。正是受到物流设施不齐全、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影响,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痛点。(二)农民电商意识不强。一是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足。农村留守居民以孩童、老人为主,习惯于传统城镇、乡村集市实物交易模式,对网络虚拟消费交易模式感觉陌生。二是缺乏农村电商专业人才。部分农民缺乏电子商务操作技能,不了解电商对农产品外卖和工业品”下乡链接平台效应,导致参与意识不高。(三)农村网络建设不足。一是互联网技术不成熟。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低,运营网络出现问题,维修极为缓慢,严重影响生鲜农产品等电子商务交易。二是农村信息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严重不对称,供求双方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容易错过产品交易最佳时期,极大浪费物流配送、仓储等资源。为此,提出建议如下:(一)加快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一是多部门合作,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建议工信、农业、邮政、交通等部门与电商及物流通力合作,完善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电商及物流快速健康发展。农业部门应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在农产品质检、认证、冷藏保鲜、冷链物流、仓储、包装等物流设施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邮政部门应与电商及其他民营物流企业,加强物流服务网络设施及系统共享,积极加强乡村物流服务站及仓储空间建设,增加乡村快递服务站点,降低物流费用;交通部门应加强乡村道路拓宽硬化工程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工程,提升货物运输效率。二是加快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打通乡村绿色通道。要以基层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加快建成能适应农村现代物流的仓储库房,激活覆盖城乡的供销基层网点。(二)提升农村电商物流信息化程度。一是整合农村电商物流资源。通过跨部门协作实现物流部门业务有效对接,有序打通交通、邮政、物流、质检等行业生产及物流包装标准,以互联网+农业为技术支撑,推动农产品物流管理统一化管理。二是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货物流、技术流、人才流等要素流动,破解农村物流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发挥“互联网+物流信息搜集优势,建立农村电商物流数据服务信息库,及时将农产品供应、需求及物流交易信息推向市场,及时跟踪物流信息,提升物流服务管理水平及物流运输效率,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三)加快生鲜冷链物流装备技术升级。一是加快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明确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工程设计安装标准,积极推行农产品原料处理、冷却冷冻、包装标识、批发配送、冷库冷藏等环节的保鲜制冷保温技术。二是建立冷链物流监控系统。重点监测水果、蔬菜、水产品及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做到溯源可视,全面促进农村生鲜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四)构建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一是构建“生产主体+网络平台+消费主体的流通模式。建立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战略型供应链;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二是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约束行业竞争行为,减少恶性竞争,杜绝非法竞争,以契约手段构建新型联盟化、一体化农产品供应模式,降低农户生产风险,稳定农产品供应,保证农产品安全。抓住产业升级做强化工物流园区化工物流是指与化学品相关的仓储和运输等服务,化工物流的运作复杂、安全性要求高、技术要求严格、设备专业化程度高。我市作为重要的化工和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加快发展现代化工物流园区具有重大意义。一、发展现状化工物流园区是依托于化工园区形成的,为化工产业服务,提供化工产品的仓储、运输、包装等业务。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专业物流园区,现已形成了以X物流、X物流、X储运、X燃气为主的危化品物流园区。其中,XX石化物流有限公司,是我市唯一的5A级物流企业,具备公路、铁路、海运联合运输的能力。主要业务包括普通货物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液体运输、海运业务代理、仓储配送等。2006年X物流园区建设完成,仓库7000平方米,车库3000平方米,物流仓储园区19.2万平方米。二、存在问题我市化工物流园区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园区规模相对较小。物流园区利用率约50,尚有50%的土地等待开发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园区规模化水平尚需加强。(二)企业运营缺少规划。化工物流企业多独立运营,缺乏统一布局和资源优化。化工物流企业制度碎片化、信息分割化、利益条块化,未构建起全方位防控保障体系。(三)信息建设需要加强。我市化工物流尚无综合性配套的信息平台,在网络化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四)服务形式相对单一。我市化工物流中公路运输占比较大,化工物流企业服务形式单一,未形成多种形式联发联运的服务模式。在物流运送路线、电子商务运营与物流园区的高效衔接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三、几点建议根据X物流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化工物流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投入助推园区建设。一是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契机,以化工城为基础,邀请专家充分论证、科学选址,综合考虑现有化工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建设规模、开发模式,推动化工物流园区的建设升级。二是协助企业争取资金支持,在仓储、运输、监控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现有化工物流产业的水平。(二)规划先行构建产业网络。一是依据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标准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化工物流园区、化工物流公司、化工物流节点等方面,打造“现代化工物流”品牌。二是发挥X等主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核心企业的集聚,吸引核心企业相关的化工物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或辅助产业的集聚,从而带动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张,形成基于化工物流产业链的化工物流产业网络,完善整个价值体系。(三)信息共享打造数据平台。一是加强信息化技术对化工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率先建立全市化工物流电子大数据平台,实现调度、动态监控、位置监控、视频监控等功能。二是应用智能技术,在化工物流园区内建设适合储存化工产品的智能仓库。例如:具有温度和湿度调控、进出库自动化计量、安全监控报警等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四)提升服务助力产业升级。一是抓住xl20万吨乙烯项目契机,强化化工园区包装、加工、配货等第三方服务,增强资源共享、内部互助等功能,形成聚集效应,助力X转型升级。二是科学规划化工物流交通网络,高效衔接铁路、公路等多方式联运,统筹谋划租赁危化品运输车等运输形式,形成集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化工产品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三是依托我市职业学校和高校在化工领域的专业特色,建立化工产品现代物流多方位、立体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培养现代化工物流人才,为我市化工物流发展积蓄人才。电商+快递实现双向协同发展为提升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我市应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融入新发展战略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十四五”时期现代化物流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快递物流缺乏统一规划。我市物流与快递业务量虽然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但仍存在“小、散、弱"、无序竞争等情况,缺少专业化、规模化、智慧化的快递物流产业园区,难以与我市经济发展形成相匹配的集约化、信息化城市共同配送。(二)快递数据统计不完整。我市物流行业总收入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统计数字平台建设不完善,由于多个部门管理,且普遍采用企业人工填报的形式,极易出现重复、漏洞和偏差。同时电子商务及快递行业普遍存在的收入不开票现象也大大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三)快递专业人才短缺。快递主体缺乏培训机制,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职业技能培训,整体素质偏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物流快递企业以松散加盟形式居多,以罚代管,需要加强监管。为此,提出建议如下:(一)顶层设计,规划园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一是统筹协调,支持服务,助力协同发展。解决综合型物流企业跨部门多头管理的问题,聚焦综合型物流企业发展中的难题提供服务,实现现代物流快递与工、商、农、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二是强化功能,完善规划,筹建快递园区。将闲置的物流园进行功能性化分后,进行改造再利用,来满足目前市内仓库容量不足的问题;发展建设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快递、快运的物流园区,以解决中小企业年年找场地、年年搬家的难题;充分调研我市冷链供给等特色市场需求,完善物流供应链的服务功能。(二)跨境电商,国际中转,发挥保税中心优势。XX保税物流中心是我省唯一B型保税物流中心。目前中心积极落实跨境电商出口项目,凭借特有的功能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服务广大外贸进出口企业。建议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优势,一是凭借专业渠道优势,开展全领域代运营模式。为大学生创业者、合伙人、品牌方等提供京东、淘宝等平台代运营服务,服务环节涵盖咨询服务、店铺建立、商品管理、店铺运营、营销推广、消费者管理、客户服务仓储物流和IT服务等品牌线上化所需的全链路服务。二是提供转型试验田,进行跨境电商孵化模式。保税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建有多个孵化工位、直播基地、多功能培训教室、会议厅、企业服务中心等多功能模块。为有意愿的大学生、中小型企业创业提供平台,为传统的外贸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试验田。三是依托海关特殊监管,打造国际中转站模式。保税区内注册物流企业,通过海关电子账册,作为保税进出口业务平台,入区不增加费用。依托海关特殊监管,通过外贸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将保税区打造成国际中转站,使新兴业态不断拔节吐蕊,提质增量,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开行“X满欧”、“X辉欧”中欧班列,打通国际通道,助力外贸物流发展。一是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抓住开行“X满欧”中欧班列的良好契机,打通我市对俄、对欧直达国际物流大通道,为我市跨境运输提供运力保障。二是实施“快递出海”工程。建立快递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体系,构建“跨境寄递+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助力我市产品“走出去”。(四)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发挥“头雁”优势。一是培育我市“头雁”企业。根据我省现代化化物流“十四五”规划,培育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现代物流企业作为“头雁”,带动引领我市打造物流产业创新生态。二是发展特色物流企业。结合地区资源,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形成市场合力,增加市场竞争力,促成“一中心带五市”新局面,以高质量的物流园区,推动中小物流企业向专业化、精益化、品质化发展,培育一批“专、经、特、新”特色物流企业。(五)人才培育,完善保障机制,奠定物流行业未来基础。一是鼓励校企联动。在大中专院校内设置物流人才孵化基地。二是组建物流企业联盟。加强物流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三是联合人社局等部门,开展快递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上述举措,将我市建成以物流产业园区为基础,信息平台为支撑,商贸物流为枢纽,国际物流为通道,领军企业为示范,人才培育为保障,相关产业系统为链条的技术先进、信息全面、便捷高效、安全有序、优质服务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为加快现代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整合资源建立应急物流园区应急物流园区是建成以应急服务、运输服务、加工服务、交易服务和信息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服务型应急物流园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构建我市应急保障物流园区十分必要。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应急物流重点工程中特别提出,要“建立应急生产、流通、运输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紧急调用:目前,我市应急物流仍然处在各管一段的固有模式上。从我市疫情时期物资周转情况来看,建立应急物流园区势在必行。一、存在问题(一)应急物流信息需整合。应急物流服务保障存在信息不对等问题,应急物流的资源信息、需求信息、运行状态不能及时准确地被相关部门所掌握,信息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造成“信息差二(二)应急物流园区需建立。我市尚未设立综合性应急物流园区,缺乏应急物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等。(三)应急物流配送网需形成。我市没有形成与全国联通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应急产品流通有时不畅。二、几点建议(一)设立应急物流牵头部门。应急物流牵头部门从全局角度出发,统一组织协调应急物流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保障日常与物流企业的对接,保障突发情况下与政府部门的对接,做到最直接解决、最便捷沟通,常态化“扁平式”管理。(二)建立应急物流园区。一是整合各区应急管理局等资源,建立应急物流园区,作为救援物资的筹集、运输、调度、配送等工作的基础平台,在应对各种天灾人祸、重大险情或突发事故中,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启动使用,保障民生需求。二是实现应急物流社会化。应急物流园区由物流企业、商业企业、应急产品研发及生产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并对外提供参观学习、应急教育、急救培训、商业交易等服务,使应急服务系统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三)打造应急物流数据平台。一是采集数据。平台建立后对于与应急物流密切相关的交通设备、供需数据等信息进行采集,对于铁路、民航等部门的实时监测数据和信息,建立远程访问接口,统一协议标准。二是分享信息。通过建立互动数据库、应急搜救和应急救援数据库等,发布新的应急科技资讯和预案成果,分享应急物流数据。以信息服务平台为特色,实现园区管理平台化、物流网络化、物流全程跟踪化、物流流向控制化、物流产业配套化。(四)架设应急物流配送网络。一是在运力储备的基础上,持续征集应急物流车辆,建立覆盖全省、连通全国的应急运力储备,推动应急物流需求与应急运力精准匹配。二是与发改、商务、交通、工信、卫健等部门加强对接,承接政府委托的相关应急物流任务,同时接受社会捐赠、医疗救助、民生保障等物资运输任务委托,在全国范围内搭建急应物流网络。(五)筹划应急物流产业。以应急产品开发和制造企业为依托,专业经营应急产品、应急设备及防护用品,并配套完整的检测检验设备,提供应急物流服务,切实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实现“双赢”。紧抓机遇加快XX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四五时期是XX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物流行业也面临新的发展趋势,物流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需明确自身的发展趋势,做好明确的市场地位。目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我市物流企业从总体来说信息化起步较晚、程度较低,导致物流行业底数不清,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总收入这些基础数据我市统计部门还无法提供,不能准确判断行业发展水平。(二)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缺少航空运输,铁水运输占比和标准化程度较低,90%的物流企业都是传统道路货运。缺乏统一的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整合不充分,综合运输协调机制不健全,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衔接不紧密。(三)物流创新能力弱。物流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等技术相对落后,物流作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物流业创新模式、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发展水平较低,网络化运输和城市共同配送发展缓慢。部分物流产品和服务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四)市场主体小散弱”问题突出。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不够,4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只有6户,5A级只有1户,缺乏龙头骨干企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物流企业小、散、弱,集聚效应不强,物流园区企业入驻率普遍低于50%,经营规模小、综合程度低,无法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五)物流创新型人才匮乏。目前从事物流行业的物流人员大都缺乏相关的物流知识,缺少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人才匮乏的物流企业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人才因素将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提出建议如下:(一)持续推动物流业规划落地见效。一是按照XX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XX市推动物流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将XX市物流园区打造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大型综合性物流产业平台。逐步提升物流业发展规划水平,构建多层次、多级别的物流发展体系。二是制定规划的实施方案和细化具体任务,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分工,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为全面统筹推进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指导。(二)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行业提质增效。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一是鼓励国有企业物流市场化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现代物流集团,提高现代物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现代化重点物流企业,充分发挥物流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交通运输龙头企业,推进交通物流网络互联互通,推动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打破链条各环节间瓶颈,调整运输组织结构。三是加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在全省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本土物流品牌。依托化工、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优势,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多种形式实现有效整合。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完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O积极推进物流金融向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形成贸易企业、供应商、监管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模式。围绕危化品物流、医药物流、商贸物流、电商物流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物流金融示范项目建设。(三)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短板。一是重点谋划建设XX-XX市一XX城际高速铁路,推进建设XX枢纽西环线,XX站、XX西站、XXX站改建扩建等。二是以XX市XX机场复航改扩建为机遇,依托航空产业园区,强化XX市在X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三是积极发展公铁联运、海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为物流通道畅通提供坚实保障。努力建成域内互通、域外互联、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四)加快两业深度融合。一是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紧扣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关键环节,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统筹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共建物流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促进物流业与商贸业联动发展。探索商贸+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商业网点,推动渠道资源整合利用,满足电商企业多样化、分散化、及时性销售的物流需求,延伸商贸业的服务链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三是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联动发展。实施重点农产品突破战略,以大型农产品市场为龙头,加快形成农副产品收购、交易、冷藏、加工、运输、配送一条龙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四是引导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引导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组建专业物流公司,提高物流与制造业和商贸业融合度。探索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向同类企业开展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