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docx
-
资源ID:1260468
资源大小:19.7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docx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不仅为推进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彰显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的大国担当。“双碳”目标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低碳政策框架体系的形成,使各类主体成为低碳转型的参与者与共享者。2021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全球首份能源部门实现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报告,指出能源部门产生了当前全球约3/4的温室气体,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家,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还是要靠能源低碳化转型。只有清晰认识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现实挑战、科学规划未来能源低碳发展路径,才能保障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本文从“双碳”目标出发,研究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能源转型对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作用,为“十四五”及更长时期推进能源转型、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参考。“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意义“双碳”目标指引并推动着我国能源产业不断向低碳高质量方向发展,力促经济、能源与生态协同共赢。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求,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能源转型正在加速进行。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手段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高达2.2万亿t,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0%以上,是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过去建立在化石能源消耗之上的粗放式发展,也成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能源消费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当前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仍在80%以上;2020年,煤炭、石油与天然气能源占比分别为56.80%、18.90%与8.40%,非化石能源仅占比15.90%。在“双碳”目标下,我国需全面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能源供给与需求双侧推动能源利用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能源低碳转型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给的重要保障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受资源禀赋影响,我国部分能源品种对外依存度较高,如201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2.5%。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我国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建成清洁低碳、能源多元化供应体系,不仅可以较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同时还可有效提升一次能源自给率,实现能源自主目标,增强抗风险能力。能源领域变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动力我国始终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推进能源变革,实现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才能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污染、高排放的现实难题。这对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也伴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巩固和深化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方向发展,为推动“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我国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具有深远意义,但现阶段我国在气候治理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减排面临结构性压力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相较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与发展基础,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大并仍将持续较长时间。我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受煤炭资源禀赋的驱动,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调整和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面临着降低能源使用成本、调整产业结构等多方面的挑战。尽管我国依托传统能源形成了涵盖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每个工业门类对煤炭作为直接或间接燃料(如电力)的依赖性都较强,导致工业门类的碳排放量都较高。在“双碳”目标下,既需要对以化石能源利用为主的传统工业门类进行变革,也需要依托清洁能源布局形成新的工业门类。这种结构性重构调整需要突破资源禀赋和能源市场限制,形成能适应“双碳”目标要求的新的产业体系。我国“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在2020年碳排放量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美国等10国已经实现碳达峰。其中,英国等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实现碳达峰,美国、加拿大等国碳排放峰值出现于2007年左右,这些国家中多数已经提出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相比发达国家4060年的碳中和期限,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目标实现,仅有30年时间,实现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实现低碳或零碳排放的条件与能力,行业和区域的碳排放尚未达到峰值并进入平台期。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碳达峰时2.5万4万美元的人均GDP,我国当前的人均GDP刚超过1万美元,若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人均GDP预计在2万美元左右,依旧低于发达国家碳达峰时的人均GDP水平。从碳排放量来看,尽管我国的人均累计碳排放量远低于欧盟国家,但碳排放总量是欧盟的3倍多,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8.4%。要想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碳达峰,在30年时间内完成发达国家4060年才能实现的碳中和目标,我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面临新任务,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亟待新突破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引领能源革命方向。历经4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能源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面临新的要求:需要形成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充分保障不同参与主体的合法权利;需要建立反映能源市场供需的价格机制,让市场在未来清洁能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统筹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与边界,发挥好政府对能源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需要形成法律支撑、监督有力、运行规范的保障机制,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只有解决好这些能源体制机制问题,才能构建起适应“双碳”目标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制度支撑。“双碳”目标下实现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路径“双碳”目标是立足我国发展实际,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推动传统能源结构的调整重构,推进低碳技术创新融合,构建起新的现代能源体系。节能减排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首要选择“节能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应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管理,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立项,加强对现有项目的节能审查,采取严格的措施和手段监管不符合环评要求的项目。应对标国际国内能效先进水平,围绕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应加快建筑、交通、工业等重点用能领域的节能升级改造,特别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低碳或零碳化改造,推动产业体系向集约化、低碳化、零碳化升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应分区域逐步推行碳普惠制,对个人实行节能减碳行为予以激励,树立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和生活理念,推动公众由低碳转型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式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框架下,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推进能源转型与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的主导方向。“十四五”期间,预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0%以上,可再生能源将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变为增量主体,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要接近100%。能源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型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实现开发与规划的有效衔接,为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预留空间。面对可再生能源需大规模开发、高水平消纳、安全稳定利用的新形势,应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零碳电力的开发利用。应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兴技术、新型城镇化、新基建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领域。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短期内难以被全面替代,在综合考量资源禀赋、能源安全、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坚持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道路,是符合我国当前基本国情、基本能情的必然选择。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相关产业要统筹考虑煤炭资源禀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强化对煤炭利用项目建设的合力布局,避免无序扩张煤炭资源的开发规模;二是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稳步推进煤、电、化(工)一体化和煤转化的发展;三是健全煤炭清洁开发激励机制,对矿区循环开发、电厂煤炭清洁利用的企业实施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激励企业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低碳技术创新融合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核心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科技进步。针对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双碳”目标周期短、难度大等问题,应全面加强脱碳、零碳技术的全局性部署,分阶段开展以“双碳”为目标的零碳、负排放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工作。以先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利用技术为能源技术革命的突破点,构建水、风、光等资源利用优化技术体系,加快推进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推动氢能与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节能、节材技术与资源产品循环利用技术,持续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钢铁、水泥等基础材料的高性能化、减量化和零碳化技术推广应用。聚焦能源低碳转型、产业绿色发展方向,以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双轮驱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不同技术单元集成耦合,协同推进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减排,促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保障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市场化改革,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问题,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保障。应加大能源领域的改革力度,引入公平准入的竞争机制,推动能源领域投资多元化发展;完善能源定价机制,利用电力体制改革的机遇,建立健全能源领域定价机制以及税收机制,厘清投资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充分地体现能源的商品属性;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运用市场化机制降低能源企业的生产成本,形成合理碳价机制;处理好绿色节能调度与电力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出台配套政策支持绿色电力,为能源低碳转型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