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实施方案.docx
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依法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万平方公里,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年新增减少土壤流失量7.35亿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9.27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1.85%,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为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强化科技引领,夯实水土保持发展基础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强化水土保持重大问题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技示范与推广,健全完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夯实水土保持发展基础。(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水土流失规律、机理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着力在极端天气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等冻融区土壤侵蚀的影响,水土保持对黄河水沙变化、黑土地保护、面源污染防治、水旱灾害防控的影响与作用,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花岗岩和砒砂岩地区复合侵蚀等水土流失规律机理研究上取得新成果。加快水土流失自动监测仪器研发,加快遥感影像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重点地区土壤侵蚀、淤地坝安全风险预警等模型构建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监测模拟精度。开展不同区域多尺度水土保持模型、水土保持生态价值实现、水土保持碳汇效应、水土保持碳中和技术等研究,并力争取得新突破。(二)加强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建立新时期水土保持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完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推广目录,围绕坡耕地和侵蚀沟高效防治、水土保持措施提质增效、水源地和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修复、土壤侵蚀与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等方面推广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科技特派员制度,面向县乡村基层实际,选派水土保持科技兼职人员,推广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管实用技术,补齐基层水土保持科技短板。(三)健全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以满足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为目标,针对水土保持规划、治理、监测、监管、评价等工作内容,重点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及科学试验、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强成熟技术和经验的总结凝练,及时开展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制修订,加快研究修订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支持引导水土保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生产建设主管行业标准制定,形成一套结构合理、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以标准强化水土保持行业管理,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把预防保护、自然修复放在首位,严格保护林草植被和治理成果,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增强水土保持功能。坚持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创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以大中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配置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措施,提升治理质量和效益。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国家战略,发挥水土保持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科技引领。推动数字水保、智慧水保建设,加快数字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业务深度融合,健全以信息化监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监管方式,强化水土流失规律机理、生态价值、碳汇能力等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政策制度创新,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原则,加快破除制约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各方面作用,增强发展动能和活力。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三、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按照“自愿申报、严格评审、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针对区域典型性、行业代表性、示范引领性突出,理念、机制、模式、技术创新突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的市县级行政区,以及科技示范园、生产建设项目、生态清洁小流域,打造一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宣传水土保持成效经验,提升社会公众水土保持理念和意识。选择江西省赣州市、陕西省延安市、福建省长汀县、山西省右玉县、黑龙江省拜泉县等水土保持工作基础条件较好、有典型代表性的市县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通过深化改革、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推动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