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分析两篇.docx
-
资源ID:1210583
资源大小:106.4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分析两篇.docx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分析两篇()2019年1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部署、指导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历时近三年,研制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深入梳理反映21世纪以来我国艺术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借鉴吸收国际艺术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力争将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更好地实施艺术课程,推进以艺术课程为主体的学校美育发展。一、以美育人,修订的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2001及2011年教育部两次印发的义务教育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指导了我国二十年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实践。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广大艺术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推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引领了艺术课程学业评价改革,有效提高了义务教育艺术教学质量,特别是发挥艺术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成效明显。但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艺术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艺术各领域之间缺乏联系,学习内容和要求缺乏系统性,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等。因此,在坚持改革方向、传承原标准中经实践证明对一线教学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内容基础上,依据新时代国家对学校美育教育的新要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加强艺术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凸显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共同要求,2022年版课标中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构成“艺术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总体要求,使其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走向保持一致,并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际。本次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一)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围绕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育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时代要求,凸显美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突出素养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2022年版课标将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着力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评价之中,强调在夯实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促进知识、技能在真实和复杂情境中的迁移和实践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个体身上的内化,实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和发展。(三)强化学生主体,推动艺术课程育人方式变革2022年版课标遵循学生艺术学习和身心发展的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等特点,强调学习主体在场与具身参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艺术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大观念引领下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真实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种艺术实践和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信表现、主动创造,不断增强其艺术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夏础教育溺程(四)优化课程内容,体现课程融合发展趋势及其育人价值根据艺术课程内容综合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优化学习内容、合理设置学业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022年版课标通过设置综合性学习任务、聚焦核心素养、整合相关内容、关联真实情境,将各门艺术学科学习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具体学习任务之中,改变传统课程在知识、技能上的相互割裂状态以及碎片化学习的现象,促进课堂教学增效提质。(五)体现艺术特点,一体化构建艺术课程学习体系2022年版课标突出艺术的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艺术学习规律,一体化构建1-9年级艺术课程体系,既丰富了学校艺术课程的内容,又较好地做到了幼小衔接以及与高中多模块选学艺术课程的衔接。二、守正创新,修订的主要变化与突破(一)提炼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整体设计课程标准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艺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艺术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基于艺术课程本质特点和独特育人价值,2022年版课标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作为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并明确阐释了其内涵、表现特征和具体内容。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艺术课程的育人目标更为集中、统一,指明了艺术教学与评价的方向,规划并引领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是2022年版课标的一大重要突破。课标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设置学业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基于核心素养表现特征的学业质量和学业评价,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贯穿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明确课程目标,落实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的转化课程目标是基于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特征而提出,并且体现学科内容、活动特征与学段特点等。艺术课程总目标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将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进行了具体转化:第一方面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获得审美体验为重点,从艺术美到自然美、生活美和社会美的感知,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双能发现和欣赏美的眼睛和耳朵,侧重指向有关审美感知的核心素养。第二、三方面以培养学生运用媒介、技术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表现的能力,以及能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侧重指向有关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核心素养。第四方面主要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形成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文化价值观为目标,侧重指向有关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在聚焦核心素养的同时,课程目标也融入了在艺术学习和艺术活动中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规则意识、责任担当、人际交往、合作交流、学会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育人要求。在总目标统领下,各艺术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育人要求,分学段拟定了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在表述中既突出了核心素养培育的共同目标,又根据各艺术学科独特的艺术形式、课程内容和学习特点,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相互关联、适度递进。(三)优化课程内容,加强艺术课程内容结构化组织与设计2022年版课标中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内容以“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联系/融合(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为统领,涵盖具体的学习内容,通过分学段设置不同学习任务,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以结构化的方式整体呈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内容体现了如下特占八、四类艺术实践一是以艺术实践统领艺术课程的全部内容,凸显艺术课程的实践性。艺术课程的本质就是艺术的实践活动,尽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一般都需要经历创造(创作)一表现(表演、呈现、制作等)一欣赏的过程。艺术实践的每个过程必然都融入了将艺术活动或作品与个人观点和相关文化相联系的行为,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这种联系必然突破学科的局限,使其成为一种将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二是将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课程基本的学习内容,强化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各艺术学科都梳理并遴选了本学科必需的基本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并能有效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将来指导教材编写和教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在2022年版课标中,学习内容与相关艺术实践对应,并列呈现,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三是通过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内容,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是基于现实生活或在真实学习情境中,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解决的问题等,它是艺术实践活动和学习内容在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具体化。为了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情境性、具身性、实践性等特点,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将原本静态的知识、技能、文化、观念等内容,以多种学习任务的方式组织起来,通过体现学科特点的主题式、生活化、情境化、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加强课程内容与艺术实践、学生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科逻辑,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化学习和艺术课程实践性等特点。这些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知识、技能、经验等)有关,但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需要运用和培育怎样的知识与技能,应由教师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作适当的选择,宗旨在于让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在一切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之中。给予教师和学生自主决定的弹性是本次修订重要的观念转变,因为我们认识到,相对于可作为教学内容的无限的知识而言,在有限的课程内,我们的教学应着重关注学生学到多少,而不仅是教师教了多少。同时,学习任务不是简单按四个艺术实践分类来确定的,这是因为学习任务也不一定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艺术实践,它既可以涉及一种艺术实践,也可以涉及多个艺术实践。四是实行先综合后分项的课程设置,体现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关联性。2022年版课标规定,在1-9年级开设的艺术课程,具体科目设置为:12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内容;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每位学生至少选择2项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供学生选择。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另一方面体现了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既可以实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又可以与高中多模块选择性教学相对接。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开设畲乐、美术,以杳乐、美术为主,11入舞蹈、(含戏 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 等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地区和学 校.可在7年级开设舞跖.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 艺术),供学生选择.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密、戏剧(含戏曲)、 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每 位学生至少选择2项学习.(四)指导学业评价,完善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2022年版课标增加了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两个部分,两者都是对学生在完成本课程某个阶段性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描述,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实现,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等提供依据。学业要求是针对内容单位的基本学习要求,侧重指向学生学习学科内容后形成的学科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所以与内容要求中的学习内容一一对应。学业要求既是对特定课程内容在学段学习目标上的具体化,同时也是核心素养在相关课程内容学习中的具体化,体现学生经过学习之后,在自身形成“核心素养”的某些具体表现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其侧重点在于对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总体刻画,旨在描述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水平表现。2022年版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各学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水平要求。相比于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更侧重体现核心素养表现特征在“质性”上的规定性,质量标准可以让人们知道怎样才是好的或是合格的,是在“需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知道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的表现特征。学段间也是更多体现素养表现特征之间的质性差异,而不是“量”上的要求和差异性。艺术课程学业质量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结合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和课程内容,分学段对学生学业成就及其表现特征作了具体的描述。比如体现艺术表现素养发展方面的演唱,在“质”方面的基本表现特征就是正确度、流畅性、完整性、表现力等。有了表现标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就有据可依,真正起到对考试、评价的指导作用。三、增强指导,把握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为增强对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指导,2022年版课标在“学业要求”后面增加了“教学提示”,旨在使课程内容要求切实能够为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提供指导,为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提供参考。“教学提示”具体围绕学生的基本学习活动经历,从教学策略、情境素材和学习活动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其中,教学策略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明确教学设计的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情境素材建议主要提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体现素养发展要求的学习情境素材等方面的建议。学习活动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明确完成该项学习任务必要的学习活动经历和过程,以及基本的学习方式(如调查、实验、制作,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撰写报告等),确保将学科思想与方法及学生应形成的核心素养真正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曼将核心素养的培育1r穿艺术放学的全过程.收择委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技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杞握显性和急性、近期和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指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东发展进行技学目标设计,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图冶情操,温涧7灵.激发学生想乳力与创造活力,充分发樨艺术被育培根就.启智增慈的功能。匕么A摘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Y一在教学方面,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科育人价值,强化素养立意的教学要求,实现从以学科知识、技能为本到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转变。在核心素养统领下,构建“教-学-评”一致的教学体系。把激发兴趣与学习内驱力、尊重差异、增强自信、发展素养、形成特长等作为教学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具身性特点。同时,要认真研读教学要求,明确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综合性、情境化等特点。在评价与考试命题方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及命题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明确了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结果的呈现和运用,提倡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倡导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表现性评价,关注结果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体现学生艺术素养培育与发展的连续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此外,2022年版课标还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等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广大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该版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指导各地更好地实施课标,为教材修订和学校教学提供有力支持。艺术课程标准修订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深化学校艺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2022年版课标着力体现坚持学生为本、强化素养导向、突出艺术特色、凸显美育功能、促进学科融合、增强指导作用等特点。可以预期,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检验,不断完善,2022年版课标必将发挥其规范性、指导性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艺术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作出贡献。(二)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了。新课标强化了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聚焦核心素养,重构课程内容,对艺术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本文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尝试对新课标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与分析。新课标优化了艺术课程体系和艺术课程设置方案,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和延续性。课改二十年以来,音乐课和美术课有着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教学方法丰富多元,师资配备逐渐达标,课程管理逐步完善。新课标在此基础上,坚持以音乐、美术为主线,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进行有机整合,拓宽艺术学习范畴,形成了丰富多元、结构合理、与时俱进的艺术课程体系。同时,对艺术课程进行分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幼小衔接与过渡;第二阶段(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课程,在延续前一阶段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姊妹艺术内容,力求全面奠定学生艺术基础;第三阶段(89年级)承接前一阶段课程内容,并将之深化,分设成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从中选择两种学科以上开展教学,既为学生提供了课程选择空间,又与高中模块化课程无缝衔接。艺术课程的课时数持续保持占九年总课时的9%11%不变(如表1所示)。新课标中,课程理念指向明确,简洁精练,易于理解。一是坚持以美育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彰显了艺术课程的美育功能,引领艺术课程与教学实施,要求教师应以艺术的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核心素养,达成课程目标。二是重视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感知、体会、思辨和总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要求设计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活动,使艺术课程的教学路径更清晰、重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让艺术实践更有效。三是突出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包含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要求在艺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把握好音乐、美术与姊妹艺术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适当选材;根据艺术的表现特征,依托音乐、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完成舞蹈的教学,依托音乐、语文、外语完成戏剧(含戏曲)的教学,依托美术、信息技术完成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在艺术实践与体验中,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并运用这些联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表:艺术!程设曾方昊包日年级,课时数一二d三四五六,七八.九“艺术唱游音乐音乐音乐、美术、戏B1(含戏曲)、影视(含数字震体艺术),选择两科以占九年考课时能9。T%*有条件可开设舞蹈、戏副(含戏曲)、影视(含数0*)“课程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层次分明,易于掌握。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审美感知是艺术学习的基础,艺术表现是艺术活动的必备能力,创意实践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理解则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艺术课程总目标聚焦核心素养,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整体概括了通过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为艺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学段目标在总目标的统领下分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第四学段(89年级),对各科学习目标进行了详细描述。各科学段目标之间,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相互衔接,教学要求逐步提高、环环相扣。具体来看,总目标对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描述为: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在第一学段(12年级)唱游音乐的目标中对应描述为:能体会音乐的情绪,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对音乐产生兴趣。在第二学段(35年级)音乐的目标中对应描述为:感知、体验、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能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进行简单评价,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在第三学段(67年级)音乐的目标中对应描述为:加深对音乐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的感知、体验和理解,提高音乐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音乐有较浓厚的兴趣。在第四学段(89年级)音乐的目标中对应描述为: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辨识不同音乐表现特征的差异与联系,具有初步的音乐欣赏与评述能力,保持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从总目标到学科学段目标、从低学段目标到高学段目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易于掌握。艺术课程内容体系由艺术实践所涵盖的学习内容和分学段设置的学习任务两大板块构成。艺术课程以艺术实践为基础,有机整合学习内容,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将学习内容嵌入其中,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重视艺术实践和艺术体验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有效达成课程目标。艺术实践包括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联系/融合(综合探索),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均蕴含其中。以音乐学科为例,艺术实践中“欣赏的主要内容,包含音乐情绪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形式、音乐风格流派;艺术实践中''表现的主要内容,包含声乐表演、器乐表演、综合性艺术表演、乐谱识读;艺术实践中创造的主要内容,包含声音与音乐探索、即兴表演、音乐编创;艺术实践中联系的主要内容,包含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其他学科。上述四类艺术实践所包含的十四项具体学习内容构成了音乐学科的全部课程内容。清晰、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应该如何组织实施?新课标提出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通过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分学科、学段设置,如音乐学科的学习任务分四个学段设置,第一学段(12年级)唱游音乐的学习任务是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景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第二、三、四学段(39年级)音乐的学习任务是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独奏与合作演奏、编创与展示、小型歌舞剧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乐。每项学习任务在不同学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学业要求,整体呈现出由易到难、衔接紧密的特点。通过细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已详细罗列出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提出教学组织方式及路径,以此为依据,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学习任务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建议第一学段(12年级)唱游音乐的课堂教学以唱游课、欣赏课等课型为主,其他学段(3-9年级)音乐的课堂教学以欣赏课、唱歌课、合唱课、器乐课、综合性艺术表演课等课型为主,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合适的艺术实践活动,以综合课的形态进行教学实施。如唱游课的学习内容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项内容,以趣味化、生活化、情景化、综合化的音乐游戏为组织方式,教学流程建议如图1所示。唱游展示用适当的组织形式.进行唱游表演或展示.,皿测评教学效果。图1唱游课教学流程建议在唱游教学中,音乐游戏的设计既要体现音乐性,如节奏特点、旋律特点、力度强弱等,也要体现生活化、情景化、综合化等特点;注重在音乐游戏中的听觉体验、视觉体验、律动体验等多感官参与;注重在音乐游戏中渗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包括演唱姿势、方法、音准、节奏等。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整体刻画。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内容,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艺术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按照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分别制定,音乐和美术设四个学段(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的学业质量标准,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设一个学段(8-9年级)的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对学习任务中学业要求的细化、量化,具有可测量、可参照、可比较、可操作等特点。如第一学段(1-2年级)唱游音乐的学习任务趣味唱游,其学业要求中的描述为: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业质量中的对应描述为:跟随录音与同伴一起演唱,姿势正确,声音自然,词曲基本完整、正确,音色、音量、速度、表情初步做到与歌曲情感相符。唱游活动中能配合音乐进行简单声势、律动、舞蹈或唱歌表演等,做到身体动作与音乐情绪、节奏和韵律特点基本吻合,能根据音乐及自己的想法变换动作。建议在教学实施中,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力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将带动艺术课程教学和评价发生相应转变,逐步推动教学重心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使教学目标由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最终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