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材料.docx
XX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郊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XX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凝心聚力、务实笃行,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有效提高村级党组织服务带动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奏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蝶变曲”oXX镇位于嘉峪关市东北侧,距市区约30公里,镇域面积271.8平方公里,下辖安远沟村、横沟村、野麻湾村、长城村、XX村、中沟村、观蒲村、泥沟村8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2903户10617人,共有耕地38488亩,林地6500亩。镇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17个党支部,63个党小组,党员635名,其中农村党员564名,占比88.8%o近年来,镇以党建工作为统揽,探索开展“党建+”发展模式,通过整村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等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20xx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7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万元,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一、筑牢战斗堡垒,夯实发展基础。一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支部强不强,全看“领头羊”。20xx年是各村“两委”换届年,镇党委把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广开纳贤之门,严把选人关口,从年富力强、工作有激情、成绩突出的原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留任一批;从政治素质高、担当意识强、群众评价好的“两委”成员中提任一批;从想干事、能干事的后备力量中启用一批;从敢创新、能致富的外出能人中回引一批,打造了政治强、敢担当、能带富、善治理、口碑好的带头人队伍。目前,全镇村“两委”委员共86人,其中35岁及以下11人,36岁至45岁22人,46岁至55岁3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中专及高中学历5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年龄、学历结构均得到明显优化,实现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工作为抓手,打造规范统一的村级活动阵地。指导各村党组织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和“7+5”组织生活计划,实现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充分运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平台,开展学习研讨和谈心交流,提升党性修养和实用技能。落实“月督查季通报”工作举措,督促各村党(总)支部落实各项组织生活、村民议事决策制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定期督促检查全覆盖。建立1名镇党委班子成员+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跟踪培养模式,认真抓好专职党组织书记和选调生村官传帮带。大力开展整治“村霸”和党员信教专项行动,开展十八大以来农村发展党员违纪违规问题排查,着力净化党员队伍,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三是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鼓励各村党组织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通过帮扶引导、实践教学、政策宣讲等方式,在带头发展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实现了一批党员干部由“思想先进”到“领富先锋”的转变,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组织基础。二、拓宽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全力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镇党委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将党组织嵌入合作社,鼓励通过“一减二稳三增”丰富种植业结构,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万亩,经济作物1.5万亩。坚持发展设施农业,建成XX村、长城村、横沟村高标准农田6000亩;不断推进XX村、野麻湾村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下大力气新建新型水蓄热装配式日光温室8座、纲架拱棚温室42座。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走品牌化建设之路,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坚持村级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党组织为支撑,以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方式,与祁牧乳业公司签订框架协议,种植青贮玉米和燕麦草4800亩,产出青贮玉米1.5万吨,带动200余户、600余人务农及就业,实现经济产值480万元,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子。二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将土地流转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认真总结经验,推行“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引入农业企业,集中连片流转土地。进一步完善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民依法签订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提供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调处等法律服务保障。今年以来,共计流转土地13873.76亩,其中,签订合同土地面积11005.09亩,占总流转面积的79.3%,流转程序不断规范,流转政策有效落实。按照“八有”建设标准,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化运行。吸纳发展意识强、群众口碑好的党员作为合作社管理员,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各项制度,引导“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清理整顿“一人社”“空壳社”“僵尸社”,完成注销30个;建成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0个、市级示范社6个,会员人数达2960余人,带动农户2000余户,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坚定产业发展信心。三是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利用湿地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安远沟村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建设为契机,着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整合“农家乐”资源,倾力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一条街;凭借“泥沟十景”天然优势,将泥沟村一组6户农家乐提档升级为“泥沟人家”,为游客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改造泥沟村旧村委会用房成为集土特产、旅游纪念品销售和游客服务为一体的“泥沟驿站”,搭建“农户+城市销售网点”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提供旅游咨询、订餐、租赁户外用品、购买农特产品等多元需求;以“屯田文化、民俗体验、田园养生”为理念,通过不同主题和风格装修、不同景观和设施建设,将横沟村一组10户闲置农房升级为横沟民宿,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发展,提升旅游品质。突出节会带动效应,成功举办野麻湾西瓜文化旅游节、泥沟村生态旅游节、安远沟村烧烤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会;大力发展节会经济、假日经济,提升草湖生态畜禽、北沟烧酒、长城村传统手工酿醋等特色农副产品知名度,吸引游客4万余人次,创造经济收入100余万元。另外,通过产销对接和单位帮扶,实现农副产品规模化销售,为推动“五小”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大助力。三、改善人居环境,涵育文明乡风。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打好底色。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人饮管线提升改造、垃圾分类清运处置设施建设,配合实施农村村组道路亮化工程、园区道路修建硬化等项目,成立22人环卫队伍,配套垃圾压缩运输车、机动垃圾收集车等设备,投放垃圾斗160个,建成野麻湾村、XX村垃圾压缩站2座、公共卫生厕所10座,完成IOOO户农户土炕碳纤维电暖炕改造任务,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二是扮靓村容村貌增加彩色。以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为契机,举全镇之力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认真实施“三清三拆三创建”行动,广泛动员村民群众,积极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累计拆除残垣断壁、废弃建筑195座、废弃温室大棚49座、废旧宅基地69座,清理建筑垃圾4万余吨、生活垃圾7000余吨、柴草杂物清理5000余吨,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853处,拆除破损广告牌388处,修剪道路两侧树木72千米。改造16个村民小组795户后墙14514米、后路15352米,完成全镇户厕改造918户。通过严格兑现奖惩,设置环境卫生评比红黑榜,督促广大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村容秩序大为改观。三是促进乡风文明突出特色。积极探索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完善“五会一规”,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提高群众自治意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机能,调动群众参与共治积极性。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建设,镇村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认真组织文明实践活动40余次,录入志愿服务时长22403小时。按照“五治融合一张网、六室联动一中心”理念,建成镇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并于各村设置综治工作站8个,配备专兼职政法委员8名,调处矛盾纠纷57起,化解率达100%,农村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初步形成,文明习惯蔚然成风。四、着力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针对当前村干部选择渠道窄、年龄偏大、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的现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在职村干部培训和后备村干部培养,扎实有效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和村委会主任岗位素质培训制度,组织村干部走出去,丰富阅历、开阔视野。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做好配方式、配备比例、培养使用等各环节工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能担重任的农村后备人才队伍。五、坚持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一起抓。党建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才能提高其执行力,从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因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结合各村实际,搞好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二是要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适度集中,积极引进大户经营,实施农业规模化生产;三是要提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提升科技含量,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四是要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原产地注册商标,增强农产品安全、绿色、生态、环保要素;五是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及农业文化产业;六是要主动积极配合推动各类基础设施建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七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根除农村陈规陋习。六、围绕党建格局凝聚引领合力。通过整合地缘格局相近、发展目标相同、经济模式相似的村组,实现党员身份双向确认,党员教育双向共管,党员发展双向培养,党员奖惩双向评比,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联动、思想教育联抓。打破农村各自为政、力量单薄、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促进村与村之间发展经验、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共享,形成深化农村管理改革的合力、调处化解社会矛盾和破解难题的合力、维护辖区稳定的合力,凝聚上下联动、共同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