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物进化地实质.doc
第2节生物进化的实质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3,5,8,11,144,6,7,102,9,12,13,15A级合格性水平训练1.(2017·某某期中)如下关于基因库的描述,错误的答案是(C)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解析: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是生物繁殖的根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应代代相传;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局部基因;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如下有关生物进化实质的表示中,错误的答案是(A)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种群越大进化越快B.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根底,但许多变异不会导致进化C.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解析:种群越大,基因频率的变化越不明显,进化越慢;变异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不一定导致进化;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变异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3.(2017·某某某某月考)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40%。如此A的基因频率为(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A=40%,aa=20%,如此Aa=1-40%-20%=40%,如此A的基因频率=40%+1/2×40%=60%。4.如下关于生物进化的表示,错误的答案是(A)C.有性生殖的出现,推动了生物进化、增强了生物的变异D.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X畴解析:产生新基因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有性生殖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推动了生物进化;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生物就发生了进化。5.(2017·某某潍坊月考)现有一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无自然选择。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由于人类干扰使种群中AA个体30%死亡,如此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C)A.24% B.56%C.75.2%D.60.8%解析:依题意可知,在人类干扰之前,该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80%×80%=64%,基因型Aa的频率=2×20%×80%=32%,基因型aa的频率=20%×20%=4%;在人类干扰之后,该种群中的基因型AAAaaa=64%×(1-30%)32%8×2+8)÷×2+8×2+1×2)×100%75.2%。6.(2017·某某胶州月考)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长此以往,应对细菌感染,人类将无药可用。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答案是(C)A.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B.群落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突变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病菌发生了进化“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是细菌对抗生素进展选择的结果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且抗生素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展选择,不能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耐药性基因突变导致基因频率改变,进而导致细菌进化;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实质是抗生素对细菌选择的结果,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7.(2017·某某某某月考)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异很大。据此如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A)解析: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表现型进展选择;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自然选择使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同岛屿的环境条件不同,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8.自然界中,桦尺蠖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当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色时,绝大多数为黑色桦尺蠖;在灰色环境中,绝大多数为灰色桦尺蠖。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B)B.不同的环境条件中,灰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频率不同D.在深暗的环境中,大多数灰色桦尺蠖突变成了黑色桦尺蠖解析:灰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中,灰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频率不同,灰色环境中,绝大多数为灰色桦尺蠖,灰色基因频率高;基因库指的是该物种的全部基因;当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色时,绝大多数为黑色桦尺蠖,灰色容易被天敌捕食而被淘汰。9.(2017·某某某某月考)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如下问题:(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2)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农药使用(填“前或“后)。由于农药的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是不定向的,但是定向的。 (3)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解析:(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种群,该种群中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是种群的基因库。(2)抗药性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在农药使用前就已经产生;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3)变异是不定向的,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1)种群基因库(2)前变异自然选择(3)基因频率B级等级性水平训练10.有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春季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如此周期性的变化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为抗药性个体)。据图分析正确的答案是(B)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第二年时假如使用农药,抗药基因频率增加是由于农药使更多个体发生变异D.害虫的敏感性基因频率逐年升高,说明该种群肯定退化了解析: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由图可知,图中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农药只是起到选择作用,农药不能促进细菌发生变异;具有敏感性基因的个体耐寒冷,具有抗药基因的个体不耐寒冷,这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不同,不能说明种群退化了。11.(2017·某某某某期中)经调查在某一种群内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的基因型(基因致死型)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解析:因种群内AA=40%,Aa=60%,可求出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A基因频率的平方,即49/100;aa基因型频率为a基因频率的平方,即9/100,Aa基因型频率为42/100,又由于aa基因型是致死的,因此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占49/91,Aa的基因型频率占42/91;自然选择过程是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后代中A基因频率为49/91+1/2×42/91=70/91,亲代A基因频率为70%,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12.(2017·某某某某期末)假如选取基因型为Aa,性别比例为11的某种昆虫组成一个种群。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D)A.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a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会降为零解析: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a不利时,隐性性状会被淘汰,但杂合子Aa不会被淘汰,所以a基因频率不会降为0;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等;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由题意知,该种群只有Aa一种基因型,随机交配一次后,子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1/4、Aa基因型频率为1/2、aa基因型频率为1/4。13.某昆虫的种群非常大,第一年AA占10%,Aa占20%,aa占70%,种群内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种群中显性个体每年增加10%,隐性个体每年减少10%,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B)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承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60%D.假如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解析:环境条件的改变不一定会影响隐性个体的出生率,也可能是影响其死亡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承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从而导致基因型的频率发生改变;第二年隐性个体数量减少10%,假设第一年个体数为100个,如此环境改变后AA为11个,Aa为22个,aa为63个,所以aa基因型频率为63/(11+22+63)×100%=65.6%;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迁入、迁出、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等。14.(2017·某某某某期中)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根本条件,即种群、不产生、没有、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如此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根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一样基因型之间进展交配,如此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和;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一样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和a的基因频率(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1/2=0.2、aa=0.3+××××××××1/2=0.5。因此,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一样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答案:(1)0.5(2)足够大基因突变(突变)自然选择0.25不会(3)0.40.20.4不会15.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局部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如下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是,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 (2)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的结果。 (3)在材料二中,假如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变小。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XDXD2000XDXd50160XdXd100200XDY1800XdY170270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两个蛾种群之间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而生殖隔离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2)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材料二中如果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如此一些基因会随着某些个体的死亡而消失,进而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4)根据表格可知,A种群中基因D有200×2+50+180=630(个),种群中D、d全部等位基因数有(200+50+100)×2+(180+170)=1 050(个),所以基因D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630÷1 050×100%=60%;B种群中没有XDXD、XDY基因型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含XD的雄配子不能存活。答案:(1)种群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2)自然选择(3)基因库(4)60%(0.6)含XD的雄配子不能存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