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静脉输血知识点汇总.docx
临床静脉输血知识点汇总01输血的定义输血是指将同血型的全血或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体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02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03血液制剂的定义及分类血液制剂是指一定量符合要求的来自献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与一定量的保养液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制品,包括全血和成分血。血液制剂分为全血、红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血浆制剂、其他类。04全血制剂分类(1)新鲜血:基本上保留血液原来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一般指24小时内采集的血,最多不超过3日。(2)库存血:指2-8。冷藏,有效期2-3周的血液,其成分以红细胞和血浆蛋白为主,其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等成分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并随之破坏。库存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明显,即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增高,因此大量输注库存血时,要注意防止酸中毒和高血钾症等。在全血中新鲜血与库存血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大量的血钾,后者有大量的血钾。05常见红细胞制剂分类(1)浓缩红细胞: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的部分所制成的血细胞成分血。浓缩红细胞是外科常用成分输血制剂,用以增加其红细胞,治疗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病人。200ml全血可分离出1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5-7.5gL或增高HCTl%-2%o(2)洗涤红细胞:全血经离心后在无菌条件下首先分离出血浆并去除白细胞,再向红细胞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混匀,然后再离心去除残余的白细胞,如此反复洗涤3次最终去除98%以上血浆,90%以上白细胞、血小板,同时也去除了保存过程中产生的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保留了70%以上红细胞,最后加入生理盐水悬浮即可。具有纯度高,把血浆中的抗体和补体以及一些免疫球蛋白均过滤掉了,多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患者等。(3)辐照红细胞:在已分离好的红细胞基础上用一定剂量的放射线(x射线、Y射线)最大程度地灭活活性淋巴细胞,最低限度减少有效血液成分的一种红细胞制剂。其辐照目的是为了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多用于免疫缺陷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推荐辐照后红细胞保存期不能超过28天,且输注后恢复率应75%o(4)悬浮红细胞:全血经离心移去大部分血浆后,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制备而成。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剂,适用于大多数需要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患者。(5)去白细胞红细胞:在红细胞过滤的基础上再去除90%的白细胞。多用在输血后产生的白细胞抗体的贫血患者、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一般认为输注2个单位的该血液制品可使血红蛋白提高10gLo06血小板制剂分类(1)手工血小板:通过低温离心机分离出来,可有效利用全血中的有效成分的血小板。手工血小板无需特殊机器,只需要低温离心机和分浆夹即可,方法简单易操作,造价较低,但从400ml全血中只能提出2个单位的血小板,大约每2个单位的血小板只富含5.5X109个血小板,采集率低,不便于临床开展,因此我国大部分血站几乎不用此方法制作血小板。(2)机采血小板:无菌条件下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供体内分离采集的血小板。机采血小板由于具有浓度高和纯度高等优点,且红细胞、白细胞受污染少,受血者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的机会也相对减少,此方式采集的血小板数量及体积比较稳定,故大大减少了疾病传播的危险,但不足之处在于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输血管路,对于使用的采血袋以及各种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大大增加了成本。07血浆制剂分类(1)普通冰冻血浆:保存期的全血或过期5天以内的全血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离出来的血浆,立即放入-3(TC冰箱冰冻成快,从冰冻状态凝固开始一直持续到使用期前,有效期为5年。普通冰冻血浆内含全部的稳定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III和V,主要用于治疗VI和V以外的的凝血因子缺乏受血者的治疗。(2)新鲜冰冻血浆:用枸檬酸钠抗凝全血于6-8小时之内在41条件下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rc以下冰冻成块,于-2(C保存,从冰冻状态凝固开始一直持续到使用期前,有效期为1年。包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3)病毒灭活血浆: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使病毒蛋白的结果遭受破坏,让血浆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由于在灭活过程中部分凝血因子丢失,其血浆中的Vffl、纤维蛋白原等显著低于新鲜冰冻血浆。08其他血液制剂冷沉淀:由新鲜冰冻血浆在2-6匕水浴中解冻,收集到的不溶沉淀物。冷沉淀中主要含有VHI因子、纤维蛋白原和VW因子,其中Vffl因子的含量不得少于80I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得少于150mg袋。09交叉配血的定义交叉配血试验包括主试验和副试验两种(即主、次侧)。前者用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作试验以发现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的抗体。又称直接配合或主侧配合;后者则用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作试验以发现供血者血清中是否有不合抗体,又称间接配合。10交叉配血的意义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献血人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11临床输血的适应症1)大量失血主要是补充血容量,用于治疗因手术、严重创伤或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常因慢性失血、烧伤、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白蛋白)合成不足所致。3)重症感染全身性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恶性肿瘤化疗后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当中性粒细胞低下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输入浓缩粒细胞以助控制感染。但因输粒细胞有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肺部合并症等副作用,故使用受到限制。4)凝血异常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根据2000年卫生部输血指南建议:Hb>100gL不需要输血;Hb<70gL可输入浓缩红细胞;Hb为70100gL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输血。对于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应尽量不输。12输血凝血功能的意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11-13秒。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3s以上为异常。【异常值临床意义】1、延长常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H、V、m、X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2、缩短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参考值】2436秒。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为异常。【异常值临床意义】1、延长常见于:因子VIII、IX、和XI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VID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H)、因子V、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VH1或IX抗体、SLE等。凝血酶时间(TT)【正常参考值】1118秒。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3s以上异常。【异常值临床意义】1、延长常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2、缩短常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I,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正常参考值124gL【异常值临床意义】1、减少(L5gl)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2、增加常见于: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局部炎症。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13输血的并发症01发热反应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10%o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5分钟2小时内。体温可高达384HC,伴有寒战、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头痛等,血压多无变化。治疗措施:1)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为寻找病因,须将输血前后血标本和输血器具等随时送检。2)对寒战期与发热期患者给予特殊关注和治疗,大多数情况下会伴有过敏反应,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一次。02过敏反应机制:多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发生率约为3%。轻则皮肤瘙痒、红斑、募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疼痛;重则口唇发细、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低血压、休克等。治疗措施:1)轻则暂缓输血、严密观察,应用组胺药物。2)重则停止输血,吸氧,保持静脉通路输液,注射肾上腺素等,必要时进行抗休克治疗。03溶血反应机制: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虽然很少发生,但后果严重,死亡率高。该反应是指输血后发红细胞破坏,以ABO血型不合输注最多见,且反应严重,而Rh等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则较轻。根据溶血发生缓急分为急性反应和迟发性反应。临床表现:1)急性反应:腰背疼痛、脸色潮红、寒战发热、尿呈酱油色等,手术麻醉中发生原因不明的血压下降,伤口过度渗血等。2)迟发性反应:多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输血后发生无其他原因的发热、贫血和黄疸等。3)严重者可出现休克、DIC、肾衰。治疗措施:1)立即终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立即补液维持循环。2)维持血压,抗休克,防止DIC,防止肾衰,时刻观察尿量,尿色,防止应激性溃疡,可应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等。3)严重病例应尽早进行血浆置换治疗04细菌污染机制:反应虽发生率不高,但后果严重。病人的反应程度依细菌污染的种类、毒力大小和输入的数量而异。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少数为革兰阳性杆菌。临床表现:以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为最常见特征,休克时皮肤潮红干燥。在全麻下手术的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或创面渗血的表现,而无寒战与发热等。治疗措施: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抗休克、防止DIC和肾衰,抗感染。05循环超负荷机制:常见于心功能低下、老年、幼儿及低蛋白血症病人,由于输血速度过快、过量而引起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大量快速的输注血液制剂极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重则死亡。临床表现:1)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突然呼吸急促、胸闷、端坐呼吸,头胀痛,可伴有面色苍白、发细、皮肤湿冷、咳粉红色泡沫痰等。2)肺部先有哮鸣音、后有湿罗音,肺水肿影像,颈静脉怒张、心音减弱等。治疗措施:1)立即停止输血,取端坐位,双下肢垂于床沿下,氧气吸入。2)根据病情应用镇静药物、快速利尿、平喘药物、强心药物、血管扩张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06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机制:其发生与年龄、性别和原发病无关,其发生机制为供血者血浆中存在白细胞凝集素或HLA特异性抗体所致。临床表现:易患人群为经产妇,最常发生在输血后16小时。早期出现与体位无关的突发性、进行性呼吸窘迫,血压下降,发给,闻及肺细湿罗音,类似于ARDS。治疗措施: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对症治疗,一般均需吸入高浓度氧,只要使Sa02>90%即可,4896小时内病情缓解,肺功能完全恢复。07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机制:是由于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入有严重免疫缺陷的受血者体内以后,输入的淋巴细胞成为移植物并增殖,对受血者的组织起反应。临床表现:输血后1014天起病,最短可在输血后2天,最长在输血后30天,以发热和皮疹最为常见,皮疹呈向心性红斑,很快向周身蔓延等,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至今仍无有效治疗手段,可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球蛋白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极差。08疾病传播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可经输血途径传播。09免疫抑制输血可使受血者的非特异免疫功能下降和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增加术后感染率,并可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及复发,降低5年存活率。输血所致的免疫抑制同输血的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关系,少于或等于3个单位的红细胞成分血对肿瘤复发影响较小,而输注异体全血或大量红细胞液则影响较大。10.大量输血的影响大量输血后(24小时内用库存血细胞置换病人全部血容量或数小时内输入血量超过4000l),可出现:低体温(因输入大量冷藏血);碱中毒(枸檬酸钠在肝转化成碳酸氢钠);暂时性低血钙(大量含枸椽酸钠的血制品);高血钾(一次输入大量库存血所致)及凝血异常(凝血因子被稀释和低体温)等变化,当临床上有出血倾向及DIC表现时,应输浓缩血小板。多数体温正常、无休克者可以耐受快速输血而不必补钙,提倡在监测血钙下予以补充钙剂。在合并碱中毒情况下,往往不出现高血钾,除非有肾功能障碍。此时监测血钾水平很重要。若血钾高又合并低血钙,应注意对心功能的影响。外科学(第九版)14输血的四查十对四查:血的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的质量,受、供血者的信息。十对: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量,血的种类,血交叉配血实验结果,采血的日期。15自身输液定义及分类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自身输血有三种方法:贮血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身输血。16输血的注意事项1、在取血及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在输血时,一定要由两名护士根据需查对的项目再次进行查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2、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加温,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3、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溶液,防止发生不良反应。4、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流速调节至要求速度。对年老体弱、严重贫血、心衰患者应谨慎,滴速宜慢。5、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并及时处理。6、输血袋用后送输血科需低温保存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17哪些情况输血需要加温常需要进行血液加温的情况有:(1)大量快速输血:成人>50l(kg/h);儿童>15ml(kg/h);(2)婴儿换血疗法;(3)受血者体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特别提醒:血液不得在没有任何监控的条件下加温(如在一个装有热水的容器中),这样可导致细胞破坏而导致溶血。血液加温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最好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加温时需要注意:(1)温度控制在不得超过38,以免造成红细胞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2)加温过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不能输注不得再进入贮血冰箱保存。18关于输血的速度1 .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10ml/min;2 .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3 .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12ml/min;4 .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5 .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2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过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或细菌繁殖的危险。19血液输注需要有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所以对输血的时间应该严格限制。1 .全血或红细胞需在离开专用贮血冰箱后30分钟内输注,一个单位的全血或红细胞(200nl制备)2小时以内输注结束,倘若受血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4060分钟内完成输注;2 .机采血小板或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输注应以病人能够耐受的速度进行;3 .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融化后应在30分钟内输注,如果是成年受血者100200ml一般应在30分钟以内输完。20何为血液输注无效血液输注无效包括:红细胞输注无效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红细胞输注无效:是指输血后24小时内Hb升高低于理论值。排除继续失血、输液稀释,未发现临床溶血体征,可视为无效输血。红细胞无效输注与输血总次数和既往输血量有关,输血次数越多,既往输血总量越大,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也越高。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无改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注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校正血小板增加指数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未能达标等。21输血为何加N.S不是加G.S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因为:所输的血液加入葡萄糖或其他药物,就算是等渗糖水,可能诱发溶血或输血反应。22我国常用血小板制品分类浓缩血小板:从200mL全血中分离制备的血小板为1单位浓缩血小板,其浓度及纯度高,血小板含量22.0X1010个,一般需多袋联合使用。混合浓缩血小板:两袋及两袋以上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在同一血袋内的血小板制剂为混合浓缩血小板,血小板含量22.0义1010X混合单位数。单采血小板(也叫机采血小板):采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献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得到的血小板,1个单位单采血小板含量,2.5X1011个。与浓缩血小板相比,单采血小板纯度更高,并可降低同种免疫反应发生率。23输注血小板的指征一般指征:病情稳定的非出血患者推荐PLT10×109L时进行输注;病情不稳定(如伴有发热或感染等)的非出血患者推荐PLT<20×109L时进行输注。24为什么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大量输血当24小时内丢失一个自身血容量;或3小时内丢失50%自身血容量;或成年人出血速度达到150ml/niin;或出血速度达到1.5mlkg且超过20分钟,往往需要大量输血。我国规定,24小时内输注血液21600ml为大量输血。